中 国 微 信 诗 歌 学 会
安 徽 分 会
(第10期 总第010期)
本期诗人:李商雨 端琼 沈章宝
本期编辑:倪雯 校对:黄冬松

作者简介:
李商雨,写诗、小说,从事诗歌批评。
·一种人道
曾经是同学的两个人
见面后并没有立刻相认
原因是时间实在太久了
双方都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只好借助于喝酒
就像两块相连的陆地由于板块漂移
中间最终相隔一个海洋
现在,需要把两块陆地通过强力
重新拉到一起
让海洋消失
但这是不可能的
这海洋有太过丰富的生态
还埋葬了很多张脸
以及多到简直没法数尽的往事
将这一切永久埋葬于波涛
可能是一种人道
·世俗生活
只是选择这个模式生活着
每天按时早起,吃饭、上班
按时下班,回家、做饭
跟年幼的孩子玩,听妻子训话
帮孩子洗澡,给他读故事
只是这样地生活下去
这个模式就像一个电脑程序
而他觉得这个程序里的世界
也是世界,而世界也是一个程序
他似乎明白了这些事实或真相
他愿意活成一个彻底的俗人
再没有与“远方”有关的人和事
没有雪域、没有草原
也没有了河流、悬崖和古镇
天地大美就在眼前,在一道小葱豆腐
一只东坡肘子,一罐啤酒
或一杯烈酒,这经过认真选择的
世俗生活,有一道柔和的光

作者简介:
端琼,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理事,芜湖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诗歌月刊》 《中国文艺家》 《作家天地》 《参花》 《鸭绿江》 《青年文学家》 《芜湖日报》 《花溪》 《世界日报》等期刊。部分作品入选《中国诗人现代文学作品集》 《华语诗歌》 《安徽诗人创刊号》等文本。有作品获得过奖项。
初夏物语
绿色,铺天盖地
来的无声。如同初夏的降临
花事,有些已谢幕
有些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夜风仍带寒意,有清凉之感
星河蜿蜒曲折,悄然经过夜幕
捎来金银花的香气
我起身追至院外
万物,仿佛初生的婴儿
被我揽入怀中,吻遍周身
十年
院落里的栀子花,枇杷树
如今在哪儿,我想你们了
还有更早时候的故乡大院里
开遍每个墙角的洗澡花儿
我认识的事物不多
能记住的都认真地铭记于心
它们醇香扑鼻的花季
绚烂,无言。偶尔会穿过人群
静卧于沉沉欲睡的记忆
我爱那些虚构的花香
和花香里熙熙攘攘的旧时光
即便十年,二十年以后
依然常忆常馨

作者简介:
沈章宝,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芜湖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有多篇诗歌发表,出版诗集《在路上》。
我在原地,等你作出最后的抉择
送走春天的风
更加热情地把温度调得很高
让耐心无法承受 正如你的爱
炽热地燃烧掉我的青春
只有灰烬覆盖跳动的心
渡口,堤坝,车站 交融的身影长成五月的石榴
只有火红的花朵 站在原地,等你作出最后的决择
是比翼齐飞的蝴蝶 还是各奔东西的山雀
五月的艰难 正是天空炸响的雷鸣
恐吓走夜路的你
一朵花,穿行在五月的雨中
逆行的花朵
穿过城市淅淅沥沥的雨水
抵达已经落日的庭院 荒草尖上 站着一只蚯蚓
沉默寡言的样子让花朵心痛
已是五月的季节
樱桃熟得让人垂涎欲滴
结了两颗果子的花朵依然鲜艳
那些温馨的痕迹 刻在叶子的背面很清晰
被雨水清洗得没有灰尘 再也无法带走那片花香
一朵花,穿行在五月的雨中
漂浮在岁月的河流上
枇 杷 树,种在一楼的拐角
行走的棺材板
把多余的时间用枯枝圈围了起来
捡来的孩子 安置在违章建筑的小庭院
给蚕豆花和南瓜苗喂水的时候
也给它喝几口 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刺槐花开了一季又一季
枇杷树依然没有怀上孕
站在树荫下,胡思乱想
是不是树本身有问题
还是树这些年没有遇到女人
忽一日,有来电说枇杷树受孕了
心情堪比自己有了孩子
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快乐
枝头金黄的果实 像一挂挂放大的鱼籽
诱惑着路人的眼神 与母亲持杆打枇杷
坐庭院品尝枇杷的滋味
颇有天伦之乐的感觉
中国微信诗歌学会安徽分会
顾问: 王寒山 朱鹤年 孤城 李商雨
会长: 黄 平
副会长:孙启泉 李劲松 方华
秘书长:倪 雯
副秘书长:梁作成 王恩斌
编辑部 主任:黄冬松
编辑部 副主任:苏东山 朱先贵
外联部 部长:李远波
外联部 副部长:张承斌 端琼
投稿邮箱:179317445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