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381期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1462期
欢迎做客中华诗经阁

河间市《铎荫颂》授书笔会 在燕京酒楼隆重举行
编者按
经编委会组委会认真运筹,《铎荫颂》授书笔会,于2021年6月5日在燕京酒楼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代表莅临大会。大家欢聚一堂,畅然抒发己见,从现实意义、历史意义、艺术手法等方面,给予《铎荫颂》极高的评价。会议在祥和欢乐的氛围中进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首先,大会主持人、军旅才俊魏增才先生简要介绍了《铎荫颂》的付梓过程,从立项、立意,到征稿、编辑、修订,编委会全体成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主编熊静中教授的组织领导下,历时一年,十余万字的长篇巨著,水到渠成。今天,《铎荫颂》终于面世,这既是熊占岐崔永维二位老师的桂冠,更是河间市教育界乃至全国教育界的一大幸事!我们深信,此书发行,必将产生重要的深远的意义!

《铎荫颂》主人公87岁的熊占岐老师,向全体与会代表报告了一生从事党的教育事业,胸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远大志向,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奋斗历程,并代表夫人崔永维老师,向全体代表致以诚挚的欢迎和崇高的谢意!

《铎荫颂》主编熊静中教授,简要介绍了此书看点和编辑心得。并一展大家风范,即兴赋诗三首:
(一)
恩师授书赋
一年寒暑《铎荫颂》,十万心声血汗凝。
初心不改攀登录,师恩永誌赋赤诚。
传道解惑正能量,激励鞭策剪培精。
严父慈母爱深远,授书漫忆犹动容。
(二)
恩师赞
官场仕宦走马灯,教坛精英树长青。
耄耋暮年神矍铄,授书宴语妙趣生。
师德弘扬正能量,铎荫硕果倾瀛城。
弟子众星捧明月,人生若此有几能?
(三)藏头诗
题记: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
联珠缀玉属名流,社稷桑梓共运筹。
增添异彩燕京秀,才润诗文凌沧洲。

行别营中学王守志校长致辞(文稿略)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田艳涛教授致辞(文稿略)

中国书画家协会张守平副主席讲话(文稿略)

学生同事代表钱锦岭校长致辞(文稿略)
家庭代表张素梅主任致辞(文稿略)

家族晚辈代表、河间市形意八卦协会熊勇会长致辞(文稿略)
门生代表王爱军书记致辞(文稿略)

余作为特邀代表——中华诗经阁创始人、总编,即席发表了读书体会,并赋诗一首:
序:近日,军旅才俊魏增才兴奋地送我一本《铎荫颂》,一本《前各庄村志》。敲打键盘之余,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阅读,在为始建于明初的一个小村庄居然拥有了村志而感到振奋的同时,更加感喟于《铎荫颂》!
《铎荫颂》是歌颂魏增才等人的启蒙老师熊占岐、崔永维夫妇的一本书,此书主编熊静中,吸收了诸多当年学子的回忆录,其中就有魏增才的大作。此书系统地阐述了熊占岐、崔永维夫妇一生的曲折经历、特别是教书育人的丰功伟绩,可读性极强,且耐人寻味。
《铎荫颂》,初阅书名时觉得有些晦涩难懂,越读越发觉得立意精准,恰到好处!
顾名思义,铎者,响器也。铎,不外乎钟铃类,且有金木之分,区别于舌。金者发声,必关乎战事等重大国政;木者发声则关乎文事等民政。起源于夏商,传衍于现代。凡秉铎者,盖为官吏,包括文武。周代采诗官秉木铎,春秋时期,孔子司教秉木铎,《论语·八佾》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后来,木铎便成为文化教育的代名词、文教官员、教师的代名词。熊占岐崔永维夫妇多年事教,且多年身居领导岗位,以“铎”喻之,精彩绝伦!“荫”者,树荫也,引申历代学子广受先生教诲和恩惠,以致功成名就,恰如其分!“铎”者有“荫”,“颂”则自在情理之中!
我由衷地佩服熊静中主编的文化底蕴和独具匠心,不愧为大学文科教授!感谢他为耄耋之年两位老先生的精准定位和生动描绘,感谢他为后世确立了一座教育丰碑!因赋诗以贺:
木铎金声历代循,世尊师表策黎民。
行为品德常垂范,学识文风未染尘。
国运荣昌精益达,童蒙启迪务求臻。
善兼天下存宏志,美育寰球见厚仁。
薪火相传华夏史,承前启后九州人。
朝堂礼乐仍精萃,孔府诗书本绝伦。
古往今来能解惑,山重水复可推新。
熊崔教育名流数,桃李瀛园硕果醇。
七言排律·感喟《铎荫颂》新韵
学生代表、乡间魅力歌手魏霞一展歌喉谢恩师:《烛光里的妈妈》
张素梅主任深情演唱《一个家一个妈》
值此,两位淑娴美丽的歌声将会议推向高潮!

崔永维老师简介
崔永维,生于战乱之际(1939年),长于逃难之中。其家庭是立场坚定的八路军“堡垒户”,母亲石芝玉是以抗日救亡为己任、机智勇敢的中共党员,常年有女八路食宿其家,举家掩护多次化险为夷。家庭熏陶、女八路引导,为幼小的崔永维奠定了忧国忧民正义凛然奋勇向上敢作敢为的思想基础。
解放后,由于战乱夺走了上学机会,崔永维即入夜校识字班扫盲。夜校校长崔云湘(永维族叔)见其聪慧勤学,便动员他插班上小学,越过一、二、三年级,直接上初小四年级。当时的四年级即将毕业,还有四个月就要参加全乡统一高小统考。她只好背水一战刻苦自励,废寝忘食孜孜以求,最后竟不负厚望,以全乡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乡完小。苦学两年后迎来河间中学入学考试。但关键时刻,偶染风寒,三日水米不进,只好在昏昏沉沉中参加筛选严格的入学统考。两天后,河中张榜公布,她名列全县第九!但在县中求学三个月后,因家贫辍学。后入刚刚成立的行别营中学学习,又因学习优秀于1958年被保送到河间师范继续学业,于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博览群书学问日精基础渐厚,终以优等生毕业分配到景和中学任教。后调西庄、米各庄、豆家务执教多年,勤于教学、循循善诱,故其所任班级无不成绩优异。
文革之后,调本乡黑佛头中学担任领导职务,但仍坚持带班并任主要课程,因教学有方指导到位,供职14年,初中、高中10几个班级,年年在全乡统考第一,使黑佛头中学成为全县远近闻名的红旗中学。崔永维因而荣立河北省基础教育一等功,被评为河北省一级园丁,并7次代表学校出席县先进工作者会议介绍经验。
1984年,崔永维主动承担了更为艰巨的任务——调到全乡排名末位的前各庄学校。她掌握基本情况后,决心动员全校力量扭转乾坤!她亲自动手抓最差的班级,并且不辞劳苦把从小学到中学的主科教材深入研讨列出重点,并辅导任课教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难点保证授课质量。经过艰辛努力,前各庄学校当年在全乡统考时排名正数第一!此后直到1993年中小学合并,前各庄学校年年统考全乡第一,保持了大家翘首称道的“九连冠”,崔永维也于1985年被评为沧州地区先进工作者。
崔永维是全乡乃至全县教育界公认的女强人,人们说她的作风和她的名字一样:催(崔)马扬鞭,永远奋进,敢作敢为!她几十年如一日,奋勇争先,大有作为,她带最差的班级,能迅速使班级变为全乡第一,她带最差的学校,能迅速使学校在全乡名列前茅而且长盛不衰!领导和同事们知道,化腐朽为神奇是她的拿手好戏。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敬业之勤奋,工作之玩命,她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三、四个小时,其余时间就是工作、学习、学习、工作,她博览群书,不唯上不唯亲、不信邪不惧恶,勤于执教,严于管理,出以公心,甘为人梯扶掖青年才俊,率先垂范,身教言教到位。人们对她的评价也很“到位”:永维敢为,永维能为;身正令行,无私无畏;奋战一线,硕果累累;重教敬业,鞠躬尽瘁!

熊占岐老师简介
熊占岐,生于1937年,正值抗日烽火连天的岁月,自幼饱经磨砺,铸就了坚韧不拔的意志、由衷的爱国情怀。全国解放后,积极投身党的教育事业,并久居领导岗位。文革期间,经受住严峻考验。尽管被扣上“白专道路、不突出政治”等帽子,但他仍是痴心不改,始终认为学校是读书求学的场所,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天职。
1969年任行别营乡黑佛头中学校长,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当时教育战线左倾思想严重,但熊占岐校长毅然坚持“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以课堂为中心”的理念,顶住干扰,保住了教育事业的一方净土。
1973年,熊占岐所在地黑佛头中学,全乡统考第一,并被县政府命名为“红旗学校”。
1984年,熊占岐被任命为行别营乡乡校长。1985年,主动让贤,坚辞正职,甘居副位,辅佐年轻干部,培养青年才俊。退休后,离职不离岗,巡回指导边远学校的业务工作,业绩卓著,声名显赫。
熊占岐校长,一生致力于党的教育事业,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廉洁奉公,不徇私情,甘为人梯,不贪不腐,育人树德,德高望重,因而授奖无数,蜚声教坛!




中华诗经阁
荣誉顾问 韩博石 毛恒昌
总 编 瀛洲居士(王连社)
古风部 在水一方(师静斋)
格律部 循规蹈矩(金唐松)
词曲赋 百家争鸣(宋远行)
新诗部 顺其自然(王佑德)
散文部 钟灵毓秀(李江涛)
小说部 源远流长(钟国富)
杂文部 心有灵犀(章自然)
音频部 先声夺人(古月仙)
美编部 桃之夭夭(任静好)
———————————————————
图片来自现场 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