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红军进入大发展时期。1933年6月7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革军委)发布《关于改编红军第一方面军所属的独立军团的通令》,决定对红一方面军部队进行整编,一律取消军一级的建制和番号,由军团直辖师,红一方面军改小师小团为“三三制”的大师大团新编制。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原第三、四、二十二军及瑞金模范师改编为红一军团第一师(原第七师、九师同红二十二军合并缩编为第一师)、第二师(原第十师和第十一师合并缩编为第二师)、第三师(中央政府警卫团、军团教导队和瑞金模范师合编成立新的第三师,但实际该师未编入一军团,10月后以该师为主,新建红九军团)。每师各辖三个大团,全军团约11000余人,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原第五、七、二十一军、兴国模范师改编为红三军团第四(原红五军第一、二、三师缩编为第四师)、五(原红七军同红二十一军缩编为第五师)、六师(兴国模范师等改编为第六师)。军团直辖四、五、六师,每师辖3个大团,全军团16676人,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滕代远。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主要由原宁都起义的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组成,原第十三、十五军合编为红五军团第十三师(第十三军各师缩编为第十三师,第十五军缩编为第十三师第三十七团,另将博生、胜利、石城模范师改编为军团辖第十四师)。2师各辖3个大团,全军团共11032人,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朱瑞,参谋长陈伯钧,政治部主任刘伯坚。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原第十一军(由红十军组成)、闽北独立师、邵光(邵武、光泽)独立团、建黎泰独立师、闽赣独立师、建黎独立团、工人第二师等改编为红七军团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师;前期由肖劲光为军团长兼政委,后军团长寻淮洲,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肖劲光(一九三三年十月为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瑞金籍)。(1934年7月6日晚,红七军团从瑞金出发,执行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任务,于十月到达赣东北,在德兴、重溪与方志敏领导的新红十军会师,根据中央11月4日指令,组建为红十军团。)
原福建军区第十九军改编为红七军团第三十四师(后划归红五军团指挥),原粤赣军区第二十三军改编为第二十二师,原第十二军改为独立第一团。
1933年6月7日也成为红七军团成立的时间。(很多文献认为中国工农红七军团是在1933年7月成立的,我认为该按《关于改编红军第一方面军所属的独立军团的通令》这个文件算红七军团成立的标志性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