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浩然)

学习用典 圆梦中华,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文章、访谈中引用历史典故,旁征博引、画龙点睛。以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风格。他善于用典,常常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因此学习用典不只是了解几个典故,更应像总书记那样不断深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使我们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定力,增强自信,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在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接力中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绚丽篇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通过此次以围绕“学习用典”作品征集活动,希望广大书法艺术家踊跃参与,展现书法艺术之美。推动全社会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关注,不仅有助全社会深入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思想精髓。同时也有助于让青少年从前人典籍中吸取营养,引导和鼓励青少年通过创作书法作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表达书画名家喜迎党的百年诞辰、共同庆祝的美好心声,进一步激发广大书画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向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什么是能量书画>
首先,跟党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就是正能量。
其次,按照总书记关于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的要求,将超强生物能量技术、野战抗疲劳技术和负离子技术运用到书画作品中,使书画作品能够释放生物能量波和负离子,可提高人体细胞活力、提升人体免疫力、并可净化空气。将书画作品在原来的观赏性、收藏性、艺术性基础上增加了大健康的功能,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一项颠覆性创新。
2020年10月9日,国内首个《能量书画》企业标准在中国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外发布。该标准由吉林省老兵能量书画院发起,吉林省利未能量科技作为标准主体企业参与起草,军内外有关专家受邀参与该标准制定,目前能量书画已受知识产权保护,能量书画将作为具有合格证的产品进入家庭。

本期《学习用典 圆梦中华》能量书画展播为大家介绍的作品来自书法家李海波老师。

李海波简介
李海波,长春市双阳区水利系统职工,有过军旅经历。
吉林省老兵能量书画院院士
吉林省龙收书画馆办公室主任
长春市双阳区书法协会会员
长春市朝阳区书法协会会员
吉林省龙收书画馆会员

作品多次参加市,区书画展,2015年参加双阳区书画展,和双阳区书法临帖展,作品纳入作品集,2019年参加纪念毛泽东逝世纪念和诞辰书法作品展,作品纳入作品集。2019年参加”我和我的祖国”长春市书画展中书法作品获三等奖,2020年参加朝阳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作品入展并纳入作品集,2020年参加中国廉政万里行书画展入选,作品被编入作品集,2020年荣获庐山杯书法大赛银奖,作品编入作品集,在庆祝建国71周年,吉林省国学研究会书画艺术守业委员会主办的2020欧亚卖场杯,描绘祖国书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李海波老师作品欣赏)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李海波老师学习用典书法作品。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
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畏事之弊,与生事均。譬如无病而服药,与有病而不服药,皆可以杀人。夫生事者,无病而服药也。畏事者,有病而不服药也。乃者阿里骨之请,人人知其不当予,而朝廷予之,以求无事,然事之起,乃至于此,不几于有病而不服药乎?今又欲遽纳夏人之使,则是病未除而药先止,其与几何。
——﹝北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解读】
不可以生事,从小的方面说,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朝令夕改;从大的方面说,是“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保持制度的稳定。而不可畏事,则是说,不能因为一些人对我们发展道路的非议和质疑,就缩手缩脚,甚至按照他们的想法改变我们的观点。总书记一再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在根本的问题上,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认准了,就要理直气壮、态度鲜明,从我们自己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我们自己的结论,然后照我们自己的判断行事。在发展道路、政治制度等根本问题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
汉·王充《论衡》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释义】
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知道经书有错误的人在诸子。
王充的话启示着为政者要走出庙堂,到草野和江湖中去观察、听取意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个环节就是向群众收集意见和问题。有的干部下基层以后,遇见农民,谈不下去;遇见学生,谈不进去;遇见老干部,给顶了回去。这反映出来的,不仅是沟通方法问题,更是更深层的作风问题,能反映出干部是否真正了解基层情况,是否按照群众思维思考和办事。

——《深化伙伴关系 增强发展动力——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等文中引用
【原典】
老子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道,而令行为右。苟利于民, 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 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战国〕文子《文子·上义》
【解读】
总书记引述的这句古语,充分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观念。人民至上,构成了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底色。总书记表达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宏愿,也说过“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这样的为政哲理。从2014 年的“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到2017 年的“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总书记关心的民生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医疗、教育、就业、住房、扶贫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新诠释,也是我们冲刺全面小康征程的指南。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大学》
【释义】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出自《大学》。《大学》一书为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大学》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这个道理对于古今都同样适用。国是千万家,国家是由无数个小家庭组成的,都是由人民大众组成的。无论何种制度,统治者都只有赢得人心,得到最广大民众的支持,才可能维持长久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是为了广大劳苦大众的翻身求解放,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依靠人民的支持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在新中国的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的一切方针、路线、政策也始终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一切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我们工作的根本。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坚决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只有如此,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最坚决的支持和拥护。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旨在强调中国共产党会不忘初心,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做到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保持血肉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