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水滴
我是第二次走进雷锋饭店的,缘起对这个名字的仰望。起初,我认为这个饭店是鹤壁市淇县黄洞乡政府的学雷锋志愿者们开的。这次小水滴走进这家名曰“雷锋饭馆”和店主人一聊,原来里面有故事要说的——“为何叫雷锋饭店?”我单刀直入。“那是因为我爱人叫雷锋。”店里的女主人说。“名字叫雷锋,一定有原因吧?”我追问道。“是。他小时候,正是神州大地上下学习雷锋的时候。父亲那时被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精神所感动。”于是父亲就给他起名叫雷锋。他本姓刘,儿子就叫刘雷锋。期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也要向真雷锋那样,为老百姓做点事儿。”女主人很是健谈。

“那这一路走来,刘雷锋一定也给群众做了不少事儿吧?”“俺那口子,是个闲不住的人。但是我们不愿意说。原因是刘雷锋做得事太小太小,都是鸡毛蒜皮的事儿,不值得整天说嘴。”“你说的不准确,其实群众需要帮助的事儿,正是他们的挠头事儿,说说吧。”
女主人此时才真正打开话匣子:“村上大部分群众,还有街方邻居,刘雷锋都热心给他们帮忙。俺家对门的主人不在家,院里有花草,刘雷锋就去给它浇水。还有那些盆栽,也给他张罗着卖着;村上有位年过花甲的老大娘突发脑血管病,刘雷锋正好从大娘家门口路过,看到此景,迅疾组织车辆和人员将老人送到市里医院进行抢救;邻家的水管突然漏水了,都会想到刘雷锋;朋友要去买摩托车,非要刘雷锋和他进城去,人家都信任他。可是饭店正急需去进货。他竟然就扔下饭店的事儿给人买车去了;在俺家里,各种修理工具样样齐全,群众借用也好,给群众修理也好,都派上用场了。从来不收一分钱。”
“这样好,给群众办事做点公益,大家一定都呼叫他真雷锋了吧。”“是哩。”女主人特肯定地语气说。刘雷锋所在的村叫黄洞村,是淇县黄洞乡政府的所在地。刘雷锋开的雷锋饭馆就在乡政府的错对过。给我做饭的刘雷锋从厨房出来,听着爱人在介绍自己,还有点害羞。不愿意让说这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儿。我就不说他个人的事儿,专门问他饭店名字的由来。
“说真的,开的这个小饭馆,也挣不了啥钱。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从我们这里经过的人越来越多。需要帮助的人员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没有能力开车出来玩的朋友,骑着车子,都很不容易,开饭馆也不能掉进钱眼里。所以饭馆菜的价格特别低廉。我的名字叫雷锋,干脆饭馆也叫雷锋吧,也是对真雷锋的一种敬仰吧。”
从交流中得知,刚刚而立之年的刘雷锋到郑州学过厨师,进京到大饭店帮过厨,到现在开办的小型养猪场。他还曾是黄洞乡的一名邮递员。黄洞的山岭沟壑,村村寨寨,都留下了他骑摩托车顶酷暑冒风雪送邮件的足迹。每周三天他才能跑一遍。期间他还成了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的代购员。尽管代购的都是油、盐、酱、醋、洗衣粉以及生产资料等。一路走来,他都以踏实本分赢得口碑。
刘雷锋幸运的是他有一位好的贤内助。现在黄洞卫生院工作。他们有缘结识,除了是同学关系之外,用女主人的话说,她在学校就觉得刘雷锋的名字很吸引人。因为真雷锋也是她追慕的英雄。丈夫刘雷锋开饭店,自己工作间隙主动帮厨。丈夫为街坊帮忙做事,她也从不抱怨。饭菜价格低廉对游客,也是两口子共同决定下来的。
“店小不欺客,雷锋饭馆名符其实。这家店老板说话办事真像是活雷锋。”一位经常光顾的游客跟我说。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刘雷锋,如今依然在黄洞村为村上和周边群众服务着。他没有任何所求和奢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