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黄河岸边的故事》编写刊(2)
渡船 情谊的纽带
文/高秀亭
2021年5月底,我们《惠民黄河岸边的故事》采访小组一行几人到沿黄村采访,路过我的老家新房村的路上,司机一个急刹车,吓得我们"心惊肉跳″。车停稳,我一看已经到我们新房村了。下车后,河务部门的同志非常惊奇:唉,这里还保存有这么破旧的大木船?我说:"用着这么大惊小怪吗?待会到车上,我给你们讲一讲″。

上车后, "话匣子″一开,我开始广播了。这破船的故事是这样的:2008年惠青黄河大桥通车以前,我们杨房村的渡口远近闻名。从河对岸的高青到我们这里的大李庄大惠民,渡船就像两地友谊的一条红纽带,把两座城连到了一起。都说隔河如隔山,的确不假,有渡船这个连心锁走亲访友、物资交流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杨房村渡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当两地大集市,来往的客商络绎不绝。来回船客满满,骑自行车的、赶小驴车的、跑着的、下船从我家门前路过就像大集开在我们家似的,没听清谁说:″吹牛反正不上税,吹、猛吹″。

渡船船头有舵手掌舵,两边船舷上各一撑船的。小时侯就是不过河我也经常去船上玩玩。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初夏黄河水不大,和李希元(已故)、房成元看到撑船的不在,就把80多斤重的"固船矛″(有三个插泥土里的弯钩)搬上船,把矛和铁链放在该放的位址上,开船玩了起来。
在水浅的岸边不要紧,船到了水急的河中心手就不听使唤了,那时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打不过方向来,措手不及,没法子!顺流而下,只听命运的安排吧!"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不由的心跳加快,想着想着,慌里慌张,没等醒过神来就到了15里之外的"白龙湾"码头,因船舵失控,冲速过大,船撞在了石坝上我们三人如同坐飞机一般,被扔到了坝坡上,好在人算没受多大伤。

站起来一看船头撞了个大窟窿,我们三个无计奈何,只好战战兢兢、垂头丧气的跑着回家了。小心翼翼地都把这事告诉了家长,给船工说明情况。结果是我们三家修补了船不说,村长把我们玩船的几个叫到村办公室,让我几个做了深刻的反省,村长说:"你们开心找刺激,造成的损失不能用钱来说话,最起码修船要十多天不能摆渡,每天过河的怎么办?造成坐船人对渡口的信誉是无法衡量的,你三个把两岸人民的纽带剪断了又该怎么补偿"?村长"哲理″般地谆谆教诲,使我们哑口无言,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每当想起私自撑船图一时快乐,总感觉毛骨悚然,当然也使我终生难忘。

记得我去曲张小学教学路上,一手握着自行车把,一手拿口琴吹着曲子,没顾及前边,把一坐船过来赶集的大妈撞倒了。我立刻载着直哼哼的大妈到县医院检查,拍片、处理伤口、腿骨骨折打上了石膏。那时我弟兄五个刚分家,本身干民办教师月工资几十块钱,哪有钱给她老人家医治啊!回家拿钱老伴下地干活没在家,声亏大妈说:"我赶集带了不少钱,先交上这30块钱治疗费″。下午我背着好心大妈坐船把她送到对岸她的家。船刚过河中心,大妈因只顾及打石膏的腿,围巾和书包被风吹到河里去了,看到这情景,说时迟那时快,我毫不犹豫跳了下水,把围巾和放钱的书包捞了上来。

下船背着大妈送到高青县她家天将黑了,大妈说啥也不让我走,并像招待客人一样招待我。我拿出家中仅有的100元给她,她说:"高老师,你一位民办老师,七八十块钱的工资够做啥的?年青气盛只顾吹口琴,撞了我一下不要紧的,没大碍"。
接着指着她儿子说:"你看,俺小虎前两年也是民办教师,在办公室给学生编排节目拉二胡,一女孩交作业去,他用二胡弓子弄坏了学生一只眼球,去各地医院治疗花了一万多不说,民办教师这理想的职业也不让他干了。你这治我腿的钱我不能要,再一说帮俺捞书包,你还差一点搭上小命儿呢"!

说话这功夫,大妈请做陪的村干部过来了,大娘如此这般的说明我的情况,队长说:"做民办教师是不容易,高老师又刚分家,唉,婶子你儿子小虎弄伤学生眼睛的事,你花了不少钱,上级还不让当教师了。好罢我抽空得和教委聊聊,不然的话就让他再教学去吧"。大妈一家人感激不尽,一切都在不言中。酒过三巡,总觉得我做的一件不好的事情,成了刘小虎老师一生难忘的事一一又做人民教师了。
1996民师转正后(我和小虎一年转正),大妈找专车接我去她家,为庆祝我和刘小虎转为公办教师大摆宴筵。当然村领导做陪,刘小虎拉京胡我唱京剧,我拉二胡他唱歌曲,这次庆功宴喝得好开心,真高兴。2008年惠青黄河大桥通车以来,我们的来往更密切了。每当我想起认识、友谊、友情、是"渡船"这条黄河两岸的纽带起到了莫大的作用。这正是:
感谢黄河渡口船,
世上万事皆有缘。
渡船好似红纽带,
两城友情喜相连。
(完)
撰稿: 高秀亭
整理: 文士辉
照片搜集拍摄: 张小勇
2021年6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