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子状元传奇》小序
文/陈守印
东原传奇事,状元父与子
原著毕长代,享誉载史籍
才女雷道菊,连载作分期
吾辈皆有幸,寻踪赴故里


第二回 祸不单行
上回说到梁大人与一家人在节日之际,正在市场上选购生肖玩具,忽然听到有人高喊救命,便急忙带领两个儿子连同其他闻声而到的人们来到出事地点一看,顿时愣住了:这是一个方圆近百亩的大水塘,水面结成了很厚的冰层。离岸约五六丈处却有一个冰窟窿,其中有几个人头时隐时现,旁边一个女人半趴半跪地在冰面上嚎啕哭喊,岸边有不少人围观,可谁也不敢上前营救,唯恐自身不保。
见此情景,梁大人对梁文度说道:“快些爬行过去,救人要紧!”然后高声对围观的人群喊道:“乡亲们,人命关天,请大家都伸出手来帮帮忙,赶快到附近找些梯子、木板、竹竿、绳子来!”这时,人们认出了这是梁老爷,就赶紧分头去找东西。
此时,梁文度因救人心切,已经快速跳入冰洞之中。他发现这是一大两小三人,就决定先救孩子。毕竟是年轻,水性又好,很快就抓住一个小男孩,双手一用力,就将他托上冰面,接着又救上了小女孩。就在他刚想喘口气再去救大人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个落水的大人由于在水中时间过久,已经被淹得迷迷糊糊,就在梁文度刚伸出手臂想去救他的时候,却被他猛然抓住,并顺势搂住梁文度的脖子用力往水下摁压。
梁文度猝不及防,立即被压入水下,并呛了几口水。但是他心里却十分清醒,他知道这是溺水者在绝望之时求生的本能所使,并非故意所为,所以他在水下依然是用力将其向上托举。
溺水者露出水来,清醒了许多,赶忙抓住冰沿往上爬。谁知因为他本身过重,又加上一身湿棉衣,用力又过大,以至于人刚爬上去冰块就断裂了。如此反复几次以后,他也没劲了,只好用手扶住冰面等待救援人的到来。但是梁文度在水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只顾用力往上托举别人,却耗尽了自己的力气,被水下暗流冲走了。
这时,去找梯子竹竿绳索的人也陆续回来了,大家在梁大人的指挥之下,将梯子、木板平铺在冰面之上,然后人们站在上面,手持竹杆绳子,将已经被救上冰面的两名儿童以及在水中扶冰待助的大人全部救上了岸。那一直在冰洞旁边哭喊的女子此时也顺着梯子自行爬了上来。有好心人连忙将他们引领到附近人家中换衣服,烤火取暖。
然而,众人只顾被救之人,却忽略了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梁文度。只有弟弟梁文昭还在岸边焦急地等待,不见哥哥上来,情知大事不好,连忙喊叫:“爹爹、爹爹,我哥在水里咋还没有上来呢?”
梁大人与参加救人的人们听到这话,这才想到,要不是梁文度的及时出手,这几个人也不会得救。于是大家又赶忙回到冰上再去搭救梁文度。可是任凭人们怎么打捞,再也找不到梁文度的丝毫踪影。
这时梁夫人与儿媳领着三个孙子也来到跟前,听说自己的儿子救上了别人而自己却没有从水中上来,老夫人不由心痛欲裂,大叫一声:“我那苦命的儿呀!”接着就晕倒在地不省人事了。
三个孩子见奶奶这样,更是吓得哇哇直哭。梁文度的妻子邹氏见此情景,尽管内心也是悲痛欲绝,但面临此种局面也不敢过度悲伤,一边喊公公与小叔子文昭过来帮忙,一面俯下身子用右手拇指掐住婆婆的人中,眼中满含热泪,轻声地呼唤:“婆婆醒来,婆婆醒来!您的儿子命大福大、年轻力壮、水性又好,不会有事的!”
过了好大一会,梁老夫人才慢慢醒来,嘴里边哭边喊:“我的儿呀,你的命好苦呀!你的心好狠呀!你怎么能撇下老爹老娘、老婆孩子,自己先走了呀?”
梁大人虽然无比坚强,此时也忍不住老年丧子的悲痛,止不住老泪纵横。梁文昭一只手抱着哭喊着要找奶奶的小侄子,另一只手紧紧扶住难以支撑的老父亲,唯恐老人家一时想不开而出现意外。
看到梁大人的不幸遭遇,围观的人们无不痛心疾首,有几个老者则走到近前劝慰。看到这种情况,梁大人强打精神,对老伴及家人说道:“事已至此,空哭无益。度儿救了三条人命,即便是走了,也值啦!现在天色已晚,我们暂且回家,省得这么多乡亲们在此陪伴。待明日再来打捞,接度儿回家。”听到梁大人如此说法,全家人渐渐停止了哭泣,互相搀扶着向家中走去。
再说被救的几个人在附近刘老汉家中,经过换衣服、喝姜汤、烤火取暖等等措施,大人和孩子都已经缓过劲来了。户主刘老汉六十开外,平时就为人随和、待人热情,深受邻里称赞。在此次救人过程中更是好一阵忙碌,见三人已无大碍,便关切地询问事情的原委。
被救之人在感谢刘老汉及大家的关照之后,也详细地向人们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原来这落水之人也是城内人氏,姓董名礼义,住在南门里。今日早饭后与妻子董李氏带着一双儿女到闹市区来游玩。不想孩子贪玩,非要到池塘中滑冰不可,却不知前天有人在冰面上凿洞捕鱼,留下一个偌大的窟窿,上面只结了一层薄冰。孩子们哪里知晓,妹妹秋菊一下子就滑了进去,哥哥春生一看不好,本能地弯腰去救妹妹,不想脚下一滑也跟着掉了下去。夫妻二人开始看到孩子玩得开心,也不由自主地跟着高兴,可一看到两个孩子一齐掉入水中,一下子就慌了神,董礼义连忙跑到跟前去救孩子。正所谓六神无主、手忙脚乱,不仅没有救出孩子,还把自己也搭了进去。妻子董李氏何曾见过这种场面,吓得只是连哭带叫、大喊救命。现在一家人平安无事了,便一齐跪下给户主刘大爷磕头。
刘大爷一边扶他们起来,一边告诉他们:“不用谢我,我又没下水去救你们。只不过是我这里离你们落水的地方近一些,别人将你们送到这里,我也就是给你们换了换衣裳,点了一把火,烧了点热汤而已。你们要感谢就应该感谢梁老爷的大公子。老汉听说是他不顾自身安危将你们救上来的,也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
“啊,梁大公子!”董礼义听后不由大吃一惊,猛然醒悟,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连声说道:“是是是,当时俺只顾救孩子,没想到自己水性不行,连淹加冻就迷糊了,只觉得有人救俺上来,哪知道是梁大公子呀!大爷,麻烦您告诉俺,梁公子现在哪里,怎么样了?俺们也好去谢谢他的救命之恩哪!”
就在这时,有几个人突然跑了进来,对刘大爷大声说道:“刘大爷,大事不好,梁公子找不到了。”满屋的人一听到这一消息,无不惊诧万分,不知如何是好。
人群中有一个中年汉子认出了董礼义一家,遂用手指着董礼义的眉头,义愤填膺地说道:“都是你这厮造的孽啊!梁公子去救你爷们几个,你却将梁公子摁到了水底下,只顾自己往上爬。你说你还是人吗?现在梁公子找不到了,你怎么还有心思在这里闲聊胡扯啊?”
经那中年汉子这么一说,屋子里其他人对董礼义一家的态度顿时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同情到不屑、到憎恶、到痛恨,并纷纷对董礼义痛加指责:“这不是恩将仇报吗?”
“这哪是人干的事啊!”
“这简直是禽兽不如啊!”
“亏了大家为你忙活,闹了半天你没人味啊!”
……
被这满屋子的人们好一阵子数落,董礼义也忽然回想起当时自己的所作所为,确实是有抓住梁公子往下摁压的动作,但那绝对不是有意的。可是现在说什么也晚了,说啥大家也不能原谅自己。于是只好带领一家人跪下来给大家磕头,哭着恳求大家谅解:“诸位兄弟爷们,俺求求你们不要再说了,俺当时也是淹迷糊了,真不是故意的。大家要是不相信,可以到南门里去打听打听,问一问俺姓董的到底是什么人性?如果俺平时真像大家伙说的那样,就让俺全家不得好死!”
看到董礼义一家哭成一团,刘老汉也心软了,像是对他,也像是对大伙说道:“我相信你,大家也相信你不是故意的。凡是救过人的人都知道,在水中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被救的人抓住,那是要命的事。在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人或是绕到被救人的身后施救,或是先将其打昏然后再施救。今天,梁公子就是没有来得及防备,就遭了你的毒手,想去救你反被你害。即便是你当时身不由己做了糊涂事,但现在毕竟是梁公子为了救你爷儿仨而牺牲了自己呀!你的命是命,人家梁公子的命就不是命么?你心痛自己的儿女可以舍弃性命去救他们;可梁公子死了,梁老爷夫妇都是那么大的年纪了,他们又该如何呢?”
听了刘大爷的一番话,董礼义一家人哭得更厉害了,尤其是董礼义一个劲儿地用拳头往自己脑袋上砸,并且大声地哭喊着:“俺不是人啊,俺对不起梁公子,俺真不是人啊!”。
看到董礼义态度恳切,大家的火气也就渐渐地消下去了,不再说什么。董礼义似乎又想起了什么,抬起头来求教于刘老汉说:“刘大爷,您老人家行行好,领着俺们全家去向梁老爷一家请罪吧!”
看到董礼义痛心疾首的样子,刘大爷说道:“那好吧,好人做到底,我就领着你去一趟,算是对梁老爷的一点安慰吧。”然后又对其他人说:“大家都忙活了半天,也该回去歇歇啦!明天没要紧事的,都来帮忙寻找梁公子的下落。”见刘大爷这么说,大家也无不赞同,便各自告辞回家去了。
在刘大爷的带领下,董家四口人来到梁大人的家中,只见院子内外到处都挤满了人。原来是各级衙门的长官同僚以及左邻右舍听说梁公子为救人而不幸溺亡的消息,不约而同前来安慰梁大人夫妇的。只是见房门紧闭,别人又不便敲门,只好都在门外静立等候。
正在人们忐忑不安、疑虑重重之际,只听得房门吱呀一声,梁大人打开房门走了出来,先是朝大家做了一辑,然后深情地对大家说道:“梁某何德何能,怎敢劳动各位大驾在此?吾儿施手救人乃是本分,不幸身亡纯属意外。梁某身为朝廷命官、名为民之父母,当视他人之子如同自家之子。今日犬子以一人之躯体换得三人之平安,岂非不幸中之万幸!各位乡亲父老前来慰问之情,已令梁某感激不尽,梁某心领神会,在此谨代表全家向各位深表谢意。天色已晚,请大家尽快回家安歇去吧!恕梁某不能一一相送!”
听到梁大人一番强忍悲痛且又发自内心的铿锵话语,大家似乎看到梁大人一家已经从丧亲之痛中走了出来,起码已经控制住了悲伤的情绪,再说任何劝慰的话都是多余,于是都很快地散去。几位上司与同僚与梁大人紧握双手,面色凝重地道一声“节哀顺变、善自珍重”,然后告别而去。空荡荡的院子内只剩下董礼义一家。
看着因悲痛而益显苍老的梁大人,董礼义更加惭愧难当,带着一家人跪下,膝行至梁大人面前,连磕三个响头,哭着对梁大人说道:“梁老爷,大公子为救俺爷们不幸遇难,俺们对不起大公子,对不起您老人家,对不起您全家啊!”
梁大人一听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连忙伸出双手将董家四人一一扶起说道:“孩子们,什么都不要说了,文度救你们,一是前世的缘分,二是做人的本能。堂堂中华男儿岂有见死不救之理?今天他为救你们父子三人而英勇献身,说句心里话,老夫虽然心痛,但是能有这样的儿子,我也感到骄傲呀!反过来说,如果因为没有人施手相救,而导致你们爷儿三人丧命,我可能要比现在还要悲痛十倍、难过百倍,因为那不仅是我们这个地方的悲哀,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啊!”
听着房外的对话,屋内梁夫人也强忍内心的悲哀,带着其他人出来与董家人见面,并让其到屋里说话。
董礼义及其家人都被梁大人的胸怀与境界震撼了,董礼义夫妇哭着对梁大人及夫人说道:“老爷、夫人,您真是大人大量,如果您不嫌弃,从此以后,您就是俺的再生父母,俺就是您的亲生儿女,这两个孩子就是您的亲孙子、孙女,俺们一定会像大公子一样孝敬您老人家,为您老人家养老送终。”
看着淳朴的一家人,梁大人一家也不禁潸然泪下,两家人的情感在这一瞬间融合为一体,……
二十多天后,池塘内坚冰消融,梁文度的遗体浮出了水面,被在水边游玩的年轻人发现后报告官府。梁大人听后连忙亲自率人前往。到了现场后,找了一只小渔船,没费多少功夫就将遗体打捞上来。尽管已经在水下浸泡很长时间,但是因为水下温度低,面容依然清晰可辨,显得十分安详。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在自己身上发生,梁大人又不免感到心中凄惨,浑浊的老泪顺着憔悴的脸庞流落下来……
为了避免其他人跟着难过,同时也不愿意让大家伙都跟着麻烦,梁大人吩咐衙役们将遗体用苇席遮掩住,抬回自己家中。待衙役们走后,一家人关起门来,免不了又痛哭一场,然后,一起动手给梁文度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又让小儿子梁文昭到棺材铺买了一口普通棺材,到傍晚时分,找来几个衙役帮忙,悄悄地拉到城外荒地之中埋葬了。
回到家中,梁夫人与文度妻子邹氏以及三个孩子依然悲痛不已,梁文昭本想劝劝母亲和嫂嫂,话还没出口,自己早已经是泪流满面。见此情景,梁大人沙哑着嗓子对全家人劝慰道:“好啦,节哀顺变吧!人死不能复生,文度虽死,英灵犹存。今后的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不要让几个孩子只受到悲伤的影响,更要让他们学会面对、学会承担,知道什么是责任,知道将来怎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七八天后,梁文度的坟墓周围栽植了一片松柏幼苗,墓前立起了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东原义士、恩公梁文度之墓”,署名是董礼义及其家人。旁边则堆满了不知名的人们送来的各类供品以及香烛纸扎;纸钱灰烬几乎每天都在增加。
俗话说,祸不单行。由于梁文度突然去世,妻子邹氏更是伤心过度、痛不欲生。她父亲早亡,六岁时跟随重病的母亲逃荒来到梁家门口时,母亲已经是奄奄一息,她也是骨瘦如柴饿得哇哇直哭。梁夫人见母女二人甚是可怜,便将其让到家中,将锅中的饭菜让二人饱餐一顿。母亲见梁夫人忠厚可信,便将女儿托付于梁老夫人,自己却一命呜呼了。梁大人夫妇二人将其收留后悉心照料,视为己出。邹氏年纪虽小,却是十分懂事,与梁文度自幼青梅竹马、感情笃深,长大成人后便由梁大人夫妇做主,做了文度的妻子。尽管是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与文度依然是相濡以沫、兄妹相称,夫唱妇随、相敬如宾,从未有过半句争吵。如今丈夫突然离去,让邹氏悲痛欲绝,但是当着两位老人和三个孩子的面又不能表现出来,只能经常在暗地里哭泣。时间一长,便精神恍惚,经常产生幻觉。在一次到河边洗衣时,竟然看到丈夫在水中向她招手,于是便放下手中的衣物,站起身来,喊了一声:“文度哥哥等我,小妹找你来了!”说罢,随即纵身一跃,一头栽进河里溺水而亡了。
当邹氏的尸体被打捞上来以后,梁夫人和三个孩子哭得死去活来,梁夫人把儿媳妇紧紧地抱在怀里,说什么也不让埋葬。她声嘶力竭地哭喊着:“孩子呀,都是我这个当婆婆的不好,对不住你,没照看好你呀!当初你娘把你托付给我,要我好好地待承你,我是答应了的呀!谁料想,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走到我这个老太婆前头去了呀!到时候,见到了你的亲娘,我可怎么交待啊!”在场的人、路过的人见此情景,无不跟着伤心落泪。
凡是熟悉梁家的人都知道,梁夫人与儿媳妇情同母女,从来未有过任何隔阂,甚至没有红过脸、拌过嘴。儿媳妇对老婆婆的话从来都是百依百顺、无有不从。家里的脏活、重活从来不让婆婆插手,是出了名的孝顺媳妇。儿媳妇的去世,对梁夫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精神打击。从此以后,老人家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平日里经常一个人自言自语、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别人与之交谈亦是前言不搭后语。更让人担心的是老太太还经常一个人跑到儿子、媳妇出事的地方去,嘴里念叨着他们的名字,呆呆地站上半天。有时候还自言自语地低声呼唤:“孩子啊,你就可怜老爹老娘,回家来吧!娘想你们想得好苦啊!你们走得这么匆忙、走得这么遥远,让娘上哪儿去找你们呀?”
梁大人看到这种情况,心中自然是格外地焦急,除了吩咐孩子们要多加关心照顾外,自己在公务闲暇之时也经常予以安慰,陪着说说家常话,聊聊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到夜间亦是牵手而眠。
即使如此,依然不能抚平梁夫人的心理创伤。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梁夫人就因为日夜思念儿子、媳妇,也抑郁病故了。
入棺时,梁大人拉着夫人的手,止不住泪如雨下。顾不得长期以来养成的官场气度,痛哭流涕地对着夫人诉说自己多年来想说而没有来得及说的心里话:“夫人哪,你自十七岁嫁入我梁家,艰难度日,勤俭持家。四十余年未穿过一件好衣裳,没吃过一顿好饭哪!你替我为两位老人养老送终,你帮我将两个儿子养大成人,你为我日夜操劳担惊受怕,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啊!好不容易熬到今天儿孙满堂,儿子媳妇又先我们而去!到如今,你怎么能再忍心舍下我们爷儿几个撒手而去?你叫我们这一大家子人老的老、小的小去依靠谁啊?”
看着父亲泣不成声,梁文昭也悲痛地哭喊着母亲,三个孩子更是跟着嚎啕大哭,喊着:“奶奶呀、奶奶!你不要走啊!”
“奶奶呀!你是不是嫌我们不听话,不要我们了呀?我们听话还不行吗!求求您啦,赶快回来吧!”
“奶奶你不要走啊!你走了,谁来管我们呀!”……
听着这老少三代令人肝肠寸断的哭声,即便是铁石心肠也难以自持。所有闻讯而来的亲朋好友以及在场的人们无不是一边劝慰,一边陪着流泪;即便是路过的陌生人见到这一情景也难以自控……
梁老夫人去世后,家里就像是塌了天,三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看,梁大人公务繁忙,难以顾及,只有让小儿子梁文昭一人照料。梁文昭作为一个青年男子,做家务活可想而知,一家人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衣服脏了无人洗。亲友邻居以及董礼义家人想过来帮忙,都被梁大人谢绝了。大家无奈,只好悄悄地将需要洗的衣物拿到自己家中洗好晾干以后再送回来。有的则给送一些馒头、烙饼、煎饼、咸菜等等吃食过来。但是被梁大人发现后,也要按市价付款,有时还要批评文昭不该沾乡亲们的便宜。以至于梁文昭到了二十三四岁的年龄尚未有人提亲。境内的百姓们在盛赞梁老爷功德时,也不免为他的境遇扼腕叹息。
却说梁老爷一心操劳国事,却严重损伤了身体,积劳成疾;加之五年之内接连丧失三位亲人,心情更是郁郁寡欢,生活起居无有规律;不要说是年近花甲的老人,即便是铁打的金刚也难以承受,五十八岁生日未到便已经是卧床不起。
梁文昭见父亲病情严重,就要去请大夫前来医治,却被父亲制止了,说道:“不要再花冤枉钱了,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我也就是累了,不碍大事,歇息几天也就好了。”
见父亲如是说,梁文昭也不敢坚持,只得顺从老人的意愿,做些他平时爱吃的疙瘩汤,每顿饭吃上小半碗。几天之后,病情不仅不见好转,而且日益加重,让梁文昭心情更加忧虑,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梁大人自知时日不多,便将小儿子和三个孙子叫道跟前交待后事。他在小儿子的帮扶之下,用尽最后的力气坐了起来。然后,颤抖着伸出已经有些发凉的大手,逐个抚摸着孙子们的小脸蛋,不无伤感地说道:“我一生为国为民,虽然说算不上鞠躬尽瘁,但自觉问心无愧、虽死无憾。只是苦了你们叔侄数人。家中无任何积蓄,只有几本旧书,留给你们,望你们今后细细阅读,好好做人。倘若以后能做得一官半职,定要忠心报国,为民效力,不得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否则便不是我梁家子孙,死后不得入梁家滢林。我死之后不得声张,以免耗费国家钱财,耽误百姓劳作,更不得借此向官府张口索要财物,提出无理要求。老家宅中有祖上留下的几间旧居,几亩薄地,收拾一下,可供你们叔侄几人安身立命,切记!切记!!”说罢,竟自断了气,再无声息。叔侄们只哭得天昏地暗,泪如雨下。
县衙里得知梁老爷去世的消息,昔日僚属无不赶来为梁大人料理后事。县丞王贞、东平知府孙清廉、京东西路安抚使王玉清、天平军节度使陈润东等大人也一齐率僚属前来吊唁。
节度使陈大人、安抚使王大人和知府孙大人等人看到梁大人家中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景象,无不十分惊讶。孙知府对几位大人言道:“只听说梁大人清正廉洁,却未料竟然如此清如水洗,别无长物,令人心中着实不忍。下官欲从府库中拨出三百两纹银,作为梁大人的丧葬费以及对其亲属的抚恤金。须城知县现由县丞王贞代理,也让他拿出部分,我们几家共同资助,不知两位大人意下如何?”
安抚使王大人与节度使陈大人听后也一致点头认可。陈大人道:“如此甚好,梁大人乃是本军节度判官,理应如此。本使与王大人两家各出五百两,一起送来,聊表吾等寸心,也好让梁大人安息于九泉之下,让其家人渡此难关。”
安抚使王大人亦点头称赞曰:“如此清廉之官员,本路亦是少见,在本朝恐怕亦是凤毛麟角,吾辈当联名奏于朝廷,请万岁予以嘉奖,并昭示天下臣民效仿之。”
其他几位大人无不赞同道:“如此甚好,那就烦劳王大人费神,我等署名就是了。”随后,两位大人分别让人专程送来纹银共计一千两,连同府、县两级衙门出资合计白银一千五百两。
看着那一堆白花花的银子,梁文昭坚持不收,说道:“各位大人有所不知,老父亲有言在先:他走后不得收受各级官府及任何人、任何形式的礼金财物。您们想必也听说过,他老人家生前一贯反对以婚丧嫁娶、升职乔迁、生子祝寿等为名目而收受他人钱财。此时老人尚未走远,我怎敢违背老父遗训,擅自收取官府银两呢?诸位请快快收回。他老人家清白而来、就让他轻松而去吧!各位大人对我梁氏一家的恩德厚爱,我们感激不尽、永世不忘,请各位代为转达。”
当天下午,由安抚使王玉清大人亲自撰写、其他几位大人共同署名为梁大人请功的奏章,以八百里加急快报呈上去后,朝廷批文立即就下来了,以同样的方式送达京东西路安抚使衙门。鉴于梁大人对国家、民众所做的突出贡献,太祖皇帝特地敕命追封梁大人为夏国公、太师令、尚书令,谥号“维忠”;追封梁老夫人卫氏为商国太夫人,诏令天下臣民效仿之。
出殡之时,县城内大小店铺自发地全部停业致哀,门板贴上白纸,门前挂招魂幡;平日所售草纸、香烛等祭祀用品,全部摆放在店外,供人任意取用。百姓们更是万人空巷,许多人披麻戴孝,跟随在梁氏子孙后面,形成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用最崇高的礼节,最诚挚的心意,送他们的父母官最后一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简介:
毕长代,中共党员,东平湖管理局退休干部。热爱文学,擅长写作,著有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父子狀元》、散文集《人生随笔》。
现任东平水浒诗院院长,创办了《水浒诗刊》为主编,兼任东平县作协楹联艺术研究委员会特邀名誉会长
都市头条因您而精彩!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头条号】【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共赏好诗词头条号】【河头店不忘初心文学社】老师们!【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下设14个编辑窗口!如下:【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儒子叟国娇】【一片冰心在玉壶】【蓝天白云】【影子】【真心对你】【荷塘月色】【香】【乡愁】【姜海修】【品墨竹】【你安好我安心】【西门吹雪】【雪冰心】本团队下设26个专题!如下:【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河头店不忘初心文学社】【文学范耕净土】【中医中药益寿延年】【共赏好诗词】【美声主播乐园】【专注原创字画】【专注原创歌曲】【专注原创摄影作品】【专注原创对联作品】【唐风宋雨寄君情】【千里与君同】【同醉唐风宋雨中】【有缘千里来相会】【唐诗宋词知多少】【东风送情笛声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蓝天白云书屋】【都市茅棚】【温馨书苑】【月湖草堂】【闲庭竹韵】【真心诗苑】【月色荷塘】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老师们!自2021.2.22日起本编辑部将免费为身边有团队精神的、有困难的、有利于大众的人和事做宣传!《用行动传递爱,用爱将心相连》本作品图片由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