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丽 乡 村 一 日 游
文/蒋四清
五月的天湛蓝,五月的花娇艳,五月的水缠绵,五月的阳光灿烂,五月的声音浪漫,五月的祝福美好。
在这美丽的五月,池洲市人大代表在香隅、洋湖、东流开展了“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调研活动,我有幸受邀参加了这次走进美好乡村行。
5月29日,天气晴朗,薰风习习,阳光不燥,我跟随着这一群优秀的人大代表们首先来到了香隅漕东村,市人大代表的村支部书记带领我们进行一系列参观考察。

漕东村距香隅集镇西约600米,香隅河穿村而过。村里绿树成荫,四村鸟语花香。望东、京九高速交汇于此。
近年,漕东村以产业兴旺为基础,以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根据独特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制定产业规划,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依托村企共建平台,实施休闲娱乐观光采摘园项目。着力打造公园式美丽乡村,被授予"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称号。
书记带我们参观了荷花基地、莲子加工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法制公园、村民文化休闲娱乐广场、民俗文化馆。

书记说:“漕东村会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以推进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核心,以传承农耕文明,展示民族文化,保护传统民居,建设美丽田园,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依托悠久的村落建筑、独特的民居、风貌厚重的农耕文明、浓郁的乡村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良好的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的美丽休闲乡村。”
最后书记带领我们来到了特色果园进行了采摘。因时间有限,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漕东村。接着马不停蹄地赶往洋湖的东风村。

很荣幸,我和洋湖镇的邓汉波代表同乘一辆车。他是洋湖林业站站长,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说老实话,漕东村大名顶顶,而洋湖镇的东风村却鲜有听说。
一路上在邓站长的介绍下我心里的东风村鲜活了起来。
邓站长当仁不让地充当了此次参观的向导。首先我们来到了最具代表性的古树广场。古树参天,枝繁叶茂,据说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树下有石桌石凳,石桌上有棋盘,是村民休闲娱乐纳凉的好地方。接着邓站长带我们走进了鸣春茶坊。
想不到深山里居然藏着这样一个小院。踏进小院的那一刻,便觉得进了世外桃源。古建古风的小院,老宅老墙都充满着回忆。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可以让你放松心情。天南海北,三教九流,可以在这里静静的享受休闲时光,席间谈哲学,谈宗教,谈诗歌,谈艺术,谈理想,谈人生。别致的装修设计就能看出主人的用心。邓站长介绍说这些都是出自于茶坊女主人的哥哥——一个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之手,真可谓高手在民间。

接下来邓站长带我们来到了致富带头人范仁龙的私人家庭农场参观座谈。东至县仁龙家农场属于省级示范社,种植有400亩优质香稻,以及200亩油桃。农场负责人范总带领我们参观了产品陈列室。打开房门,一股米香沁人心脾,邓站长说这米吃着会上瘾的。
那我不要米,我要吃桃子。我和章四忠主任一人拿一个袋子钻入桃林中,满园的桃子,真是看花了眼。不知不觉一袋装不下了,赶紧回吧。

吃过午饭我们一行来到东流古镇。路上闲谈,邓站长说我以前来过几次,都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曾经写过一首诗,是当时的心情写照。"推窗大江现,登塔叹东流,釆菊陶公院,访幽老街旧",每次来陶公祠门户紧闭,老街破败依旧。我说今天你去东流。你会感觉到耳目一新的。现在的东流变化日新月异已今非昔比,处处皆景色,无处不动人。
朱泥生站长自然是东流的向导,我们一行跟随着他由街口进入老街,来领略一下老街新韵。
一进入老街大家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或像机进行拍照,邓站长说的确变化不小。
这里有清朝古建筑,汪家大屋,金家大屋,鲍家大屋,安家大屋,老县衙,著名画家工作室,雕塑室,精雕细琢的老物件。文南词会馆,影像东至东流展厅。大家边看边拍边感叹,感叹古人的智慧。

出了街口,我们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月亮湖。通过湖中木栈道,来到了护城圩景观带情人堤上。参观了宋大将军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汉白玉雕像。辛弃疾的《念奴娇》题在东流村壁,留下了一段浪漫传说。
接着我们慢步在东流长江大堤,这里是艺术家的写生基地。然后去陶公祠,拜渴陶公像,陶渊明曾在此种菊,留下了“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

顺阶而下我们来到了东至治水精神展馆。东流是东至治水精神的发源地,主战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战胜洪涝及血吸虫病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县委一班人决定围湖造田。
全县集中所有精干劳动力组成治湖大军。治湖大军实行军事化管理,他们以气壮山河,敢为人先创,知重负重拼,敢叫天地换新颜的门户担当精神,硬叫苍海变良田。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感天动地,日月千古照,山河万古流。
代表们表示今后将以治水精神激励自己为建设"三美东至"而努力奋斗。

蒋四清,女,基层农机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有一颗简单的心。

【热评精选】
蒋四清老师带着考察、调研的目的进行了一次《美丽乡村一日游》的探访。记录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文字朴实,语言流畅,章法细腻。着重介绍漕东村近年来大抓产业兴旺,环境整治,特色养殖,依托农村和企业共建平台,实施休闲娱乐观光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把美丽的乡村变成独特的风景区,实现了农村各种产业、农民各项收入、乡村面貌改观以及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长期以来,国家和政府对农村的都倾斜着人力财力的帮扶政策,伟大脱贫攻坚战,对偏远山区、人迹稀少、交通不变、不适合发展和居住老少边穷地区实现全面考察和调研,因地制宜,人口搬迁,就地取材,发展生态旅游,修通村间道路,推行绿色食品,打造青山绿水,构建美丽和谐的新农村,使全国的农村彻底脱贫,让农民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蒋老师笔下漕东村便是千万乡村中一个缩影。沿着蒋老师的引领,顺着笔墨,我们看到漕东村旧貌变新颜的老街新韵,带着古色古香,含有人文轶事的村落便呈现在眼前。一篇很值得一看的旅游随笔。(点评:李花满园)
欣赏蒋四清老师的纪实文学《美丽乡村一日游》。美丽的五月,夏风清浅,阳光正好,天空湛蓝,花艳草甤,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调研活动,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美丽乡村一日游的宗旨。时间是2021年5月29号,地点是安徽池州隅集镇的漕东村、东风村和东流古镇。记录了漕东村以党建工作为抓手,依据独特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制定产业规划,发展特色养殖。以产业兴旺基础,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实施创建休闲娱乐观光采摘项目,依托村企共建平台,着力打造公园式美丽乡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推进生态文明,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农耕文化,独特的村落民居的建立,多彩的民俗风情,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休闲农业和乡村特色,为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涂上了重彩之笔。实现农村各种产业,农民的多样化模式的产业链收入,实现产业利润的最大化。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乡村。蒋老师文风清新,语言凝练,宛如你笔下的东流古镇,美且厚重。景美,人美,文美。我们也随着蒋老师的文笔进行了一次旅行!推荐共赏。(点评:何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