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陈旭的收藏文化
曹福章

农耕文化
结识奇石非遗传承人陈旭,是2020年的升钟湖摄影家协会年会上。他的微信名:“旭川博物馆”,能够称得上博物馆的名号的,首先给人一个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数量之最,品种样式达到了一定的顶峰。陈旭也因此成为了多家新闻媒体的热点。
看新闻读报纸,只能够从表面上得知他是非遗奇石传承人,其实不然。他的非遗传承可以归纳为:“农耕文化”,“乌丝兰木”,“红色记忆”,“纸币收藏”,“酒瓶荟萃”和“嘉陵江奇石”。
他的收藏室里有农耕文化的犁头,耙,背篼,镰刀,锄头,背架,蓑衣,斗笠,弹棉花的弹弓,架子,手锤,大斗,小斗,锅,碗,瓢,盆,鼎等生产工具和日常用品。还见到最原始的用木做的蒸饭锅,或者是用泥巴造型放到窑里烧制而成的蒸饭锅。这些生产工具与日常生活用品包括有汉族,藏族,土家族,维吾尔族,客家人等等。可谓涉及面广,覆盖面大。就拿大斗和小斗来说吧,一提及斗,年长的都会想起旧社会受压迫的人们,小斗借粮,大斗交租的场景来。人们表面上看到的只是生产工具和日常用品,却忽视了这些生产工具与日常用品重要意义。通过这些生产工具与日常用品,见证与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性。

金丝楠木底蕴(乌木)
在他的收藏室里有一定数量的金丝楠木(乌木)。金丝楠木又称“乌木”。原名“桢楠”,又称“皇木”。矛盾先生脍炙人口的《白杨礼赞》中就提到了楠木, 以楠木的“秀颀高贵”去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据《四川通志》和盐津县滩头乡界牌村《营盘壁刻记》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明成祖朱棣建北京行宫,以及清朝的慈禧陵墓等建筑都是用的楠木。这里的乌木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上千万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故又称“炭化木”。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是制作艺术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的工艺品、佛像、护身符挂件。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陈旭收藏室的金丝楠木(乌木)品种多,形状各异。
红色记忆
在他的收藏室摆放着很多毛泽东的书籍,茶盅,以及一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用过的枪套,刀,油灯,马灯,雨伞,蓑衣,草帽。这些在历史教科书出现过,这些在红色经典的电影与电视剧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她们本应该存放在革命先烈纪念馆,档案馆,陈列馆和展厅啊!却出现在被人们背地里称为“傻子”,“疯子”,“神经病”等多种称谓的收藏室。看到这些革命先烈的遗物,令人肃然起敬,热血沸腾!留下更多的问号和反思!
酒瓶文化
酒瓶收藏整理也是陈旭收藏室的一大特色。有五粮液系列,茅台系列,郎酒系列,将军酒系列,柳浪春系列,塔山酒系列,西凤酒系列等等的酒瓶与瓶盖。喊得出来名的与叫不上口的酒类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瓶子的商标可谓大显身手,瓶子与瓶盖的造型可谓奇形怪状,大小高矮各具特色。有的像花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坛子 ,有的像达官贵人,大腹便便,有的像科举制度里状元,头戴状元帽,身着状元服,酒瓶里仿佛装的不是酒,是学问和状元不凡的气度。有的小巧玲珑,还有的瓶形的嘴是歪歪斜斜的,人们称呼为“歪嘴”。通过这些酒瓶,瓶盖,商标与造型,展现了酒的不同时代的工艺流程,文化背景以及繁荣振兴。这不是人们背地里所说的“垃圾”。不要因为陈旭收藏这些酒瓶与瓶盖把资金投进去没有回报而喊他“傻子”或者“神经病”什么的,一旦厂家明白过来这些的重要性,人们眼里的“垃圾”可就是物以稀为贵了!

嘉陵江奇石
嘉陵江奇石占据陈旭十多个收藏室的总和的三分之二。有的胡豆大,有指头大小,有拳头大小,粗瓷碗大小,脸盆大小,半吨的,一吨的不等。有的像人,有的像花,有的像树,有的像马,有的像牛,有的像羊,有的像猫,有的像鼠,有的像鸟,有的像鹰 ,有的像鱼,还有的像日月星辰。地上走的,水中游的,空中飞的,乃至于天空之上宇宙之中的,应有尽有。它们神态各异,坐像的,立像的,卧像的 ,嬉戏的,展翅飞翔状的,奔跑状的,远眺的,凝神的,格斗状的,击剑的,打拳的。颜色各异,有白色的,玫瑰色,淡红色,浅绿色,浅蓝色,紫色和橘子色。释放出大自然的五彩斑斓,鬼斧神工。还有金矿,铁矿,和其它化石,汇集成一百多吨奇石,凝聚着他几十年的心血。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些嘉陵江奇石的形态,神态与色彩,那些石头就是来自嘉陵江身体部位的骨骼与肢体语言。陈旭去捡嘉陵江奇石的时候,他就是嘉陵江的搬运工 ,当他遇到那些奇石和它们进行肢体语言交流的时候,陈旭则是一种奇石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块奇石。
翻动着这一百多吨奇石,漏进他在嘉陵江畔的身影。为捡到一块中意有特色的嘉陵江奇石,起早贪黑,爬山涉水。骑坏了多辆摩托车。为了能够多捡到一块嘉陵江奇石,忍饥挨饿,不惜名声扫地,在远方人家的猪圈过夜。还是为了收集奇石,书报文物与酒瓶,被人们喊他“疯子”,“傻子”,“神经病”,甚至有人在背后走影子,挑拨她们家庭关系。这些负荷像麦芒,针刺 ,也像钢刀一次次刺进他的心里,一下下剐肉,砍骨,挖心!这些重荷一时间也像一座山向他铺天盖地的压来。
记者采访一出版就完了,电视新闻一播就过了,非遗一个牌子就算了结了!嘉陵江奇石的未来还在迷茫,晃荡。却没有人真正的了解这个退伍不褪色的军人的志向,就更加不会知道他的初衷与对嘉陵江的爱意。他想把这些奇石保留在南部,保留在嘉陵江畔,付出的多点,爱意满满!
陈旭改变了嘉陵江奇石的现状,奇石必将改变他的未来。奇石读着他,他读着奇石 他也成为嘉陵江的一块奇石。

奇石文化和它的价值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的就是不懂的人们看问题只顾看表面,而忽视了问题的核心。人们对于石头的认识只停留在石头的表面,肤浅的认为不就是块坚硬,笨重,冰冷的石头罢了!只有用心收藏石头的人才懂石头也是有语言,情感,温度和有内心世界的!奇石的价值不仅仅是一种观赏,不是几个获奖证书和立一个非遗的牌子就能够完全定格了的!从微观上有观赏价值,又从观赏收藏创造了经济效益价值;从艺术形态上讲,奇石具备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 ,飞禽走兽 ,山水湖泊 ,以及日月星辰,可谓包罗万象;从宏观上讲奇石的本身就是一部历史,一部地壳变迁史,地球的考证史。人们经历过的奇石都经历过了,人们没有经历过见证过的奇石都经历过见证过了!比如某个化石,就是火山爆发,底壳变迁的有力考证。

奇石的世界多精彩:一石一花草,一石一昆虫,一石一飞鸟,一石一人物,一石一树林,一石一山川 ,一石一湖泊,一石一星辰,一石一世界……
在陈旭的收藏室整齐的摆放着:“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爱心志愿者”、“同心助学圆梦”、“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抗击新型肺炎积极捐资捐物先进个人”等耀眼的牌匾和荣誉证书。被南充市旅游局,南充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南充晚报社授予“南充市特色旅游商品”,被南部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南部县农业农村局,南部县市场监管管理局,南部县商务经济和信息局,南部县旅游协会授予“地方特色旅游商品”。
一块嘉陵江奇石就是一种文化,一个荣誉证书就是一段故事,一个牌匾就是一段传奇!

曹福章,1969年生,农民,中共党员。四川省南部县升钟镇双峰乡曹家窝2社人,笔名曹家窝,自由撰稿人,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南充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流派网会员,世界华人华侨艺术家联合会会员,四川省南部县升钟湖民间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曾在《星星诗刊》、《剑南文学》、、《诗潮》、《中国青年》、《创世纪诗刊》、《四川经济日报》、《华西都市报》、《世界日报》、《打工文学周刊》《宝安日报》、《琴台文艺》、《中国青年作家报》、《攀枝花日报》、《青少年文学》、《南充日报》、《散文诗世界》、《鸭绿江》、《香溪》、《2020中国年度散文诗》、《当代工人》、《中国女性》、四川观察、《新成华报》、《四川日报》、中央宣部党建网、《回族文学》、《铜草花》、《都江堰报》、《民主协商报》、教育频道长征――教育――央视网等刊物发表过各类文学作品。
诗歌获各种奖项,被《从胜利走向胜利:诗词艺术中的伟大祖国》、《胜利之歌上》、《时代的强音给:为中国加油奥运寄语》、《中国农民诗人诗选》、《中国诗典》、《建设诗稿》、《难得文从难得作品选》《狼域》、《2017年华语诗人年选》、《升钟湖水立方》、《亲水南部》、《语文素养核心读本》,《白衣执甲――四川省抗疫诗歌精选》、《2020中国年度散文诗》、《中国打工诗歌40年精选》、《教育部关工委课堂内外阅读教材》、2020年至2021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现代文阅读试题精选和八年级期中考试现代文阅读试题精选等各种读本辞书收录。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