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产党员的本色
作者/韩淑玲
看完电视剧《觉醒年代》,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镜头把我们拉回到 100年前。那时的中国如同没有睡醒的雄狮,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泱泱大国,被四方列强架在海岸线上几门大炮就把中国的土地给分割了,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二十一条约”。民不聊生,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觉醒年代》是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主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起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激情岁月。它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革命的先驱李大钊、陈延年、陈乔年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拯救旧中国劳苦大众,把自己的热血洒向了大地。有多少共产党人为了我们的今天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毁家纾难,只为信仰。

看了这个历史的画卷,我更能理解了我的父亲为什么那么多年一直在找党组织。父亲是1930年出生在辽宁宽甸的偏僻山村,爷爷一家是挑着担子随同山东难民一路要饭来到了辽宁宽甸落下户。父亲2岁时,奶奶有病去世,不久,父亲的姐姐也因有病没钱治疗去世。自从日本鬼子占领东北,老百姓成了亡国奴,没有粮食吃,中国人吃米饭就是经济犯,抓起来去当劳工,老百姓只能吃橡子面。爷爷只好又挑起担子偷偷一路要饭到了朝鲜新义州,爷爷带着大伯、二伯、父亲住在工棚里,给人家打工。父亲不到10岁就去给人家当童工,受尽了折磨,经常是吃不饱还要挨打。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东北解放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爷爷带领父亲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二伯在抗日战争时期加入了八路军,父亲在1948年3月参加了解放军,经过短暂的训练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父亲英勇作战,火线入党,于1948年10月加入共产党。当时四野成立了纵队炮一师,父亲成为了一名炮兵,经过短暂的培训就上了战场,跟随部队南下。1950年10月父亲随部队第一批雄赳赳跨过鸭绿江去保家卫国,父亲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记得每次看完《上甘岭战役》电影父亲都非常难过地对我们说:“太惨了!我的战友都牺牲了"。父亲的一个战友他是在上甘岭战役带领一个步兵连,坚守阵地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最后这一个连只剩下他自己,人在阵地在。整个山被敌人炸的暄土半人深,没有水喝就喝尿,一周一人几块压缩饼干,但是他们仍然坚守阵地,一批战士倒下去另一批战士冲上去,红旗要永远飘扬在阵地。我们中国志援军靠着落后的武器,打败了现代化的装备美军。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因为他们都是共产党人,是经过血腥风雨淬炼的钢铁战士。这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1954年父亲带着一身重伤从朝鲜战场回国在武汉驻军,由于在战场上患了严重的胃溃疡,当时军医已宣判父亲只能活五年,后到漯河修养一段时间回到部队。58年十万官兵跟随王震将军,要去建设北大荒开垦亘古的荒原,组织上考虑到父亲的身体状况让他转业到武汉铁路局工作,可是父亲提出申请,我是共产党员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教导员多次找父亲谈话:“那里太艰苦了,你的身体吃不消。”但父亲说“我的战友都牺牲,这点困难算什么?”最后组织上批准了他的申请。我当时在即墨老家刚刚出生,父亲只是回到家里看看我随部队出发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黑土地。如今的北大荒成为了鱼米之乡的北大仓,这也是父亲的骄傲。

1988年父亲离休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回到家乡他就一直在找老干部局,要求参加组织生活,可是按当时的政策要想参加组织生活必须办异地安置。父亲的单位要给青岛市老干部局交安置费用,可是当时的农垦经济效益不好,工人都开不出工资。父亲知道单位不景气,哪里好意思去张口办此事?父亲近二十年找组织之路是多么的 漫长,他多么想参加组织生活,只好定期给原单位通过电话汇报自己的思想,按时缴纳党费。2017年父亲的组织关系才落到海都社区,此时父亲行动不方便了,这几年海都社区书记、主任每年庆祝党的生日,都到家里和父亲一起过组织生活。父亲回家这20年原单位党委书记、组织部长三次来青岛看望父亲,和父亲一起过组织生活。2019年12月父亲到了生命最后日子,管局领导亲自到医院慰问父亲。父亲在他已经糊涂的日子,党章不离手,经常拿出来翻着看。因为他铭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过组织生活学习党章。父亲是一名残疾军人在转业部队给他办理残疾军人证,国家给他残疾待遇他都不要。他常说:“我的战友都牺牲了,我知足我看到了今天,不能给国家添麻烦。”父亲永远没有忘记他入党的誓言,经常教育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
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永存,他军人的元素已融进我们的血液,让我们永远铭记一个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使命,看了觉醒的年代,我才真正理解父亲他们这一代人,理解了一名70多年老党员的追求。
2021年5月19日
作者: 韩淑玲,1958年出生,是一位老教师。喜爱文学,是一名习作者,愿意和各位老师为师学习交流,在文学道路上永不止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