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婆的爱
岁月是一条深幽的雨巷
慢慢行走,慢慢感悟
有些人,有些事,一辈子铭刻难忘记!
一如我们的外婆
外婆的独生女儿母亲,生养我们六姐妹。六姐妹亦在外婆的培养呵护下长大长成。
外婆生于1905年6月初6,于1987年9月22日零点30分,永远离开了我们!
斯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外婆的爱,记忆犹新,常新。
因母亲于1975年病故,当时小妹方才13岁,其他姐妹正不大不小,于是外婆毅然担当“母亲”角色,日夜为之操劳,再苦再累,亦要给到我们最好。
外公做过私塾先生,大家都称外婆为“师母”。外婆的发髻梳理分外整洁,每次梳头笓箕与木梳并用。
外婆平易近人,慈祥可亲,贤惠能干,平日乡邻逢临喜事,皆请之帮忙制做糕团。
外婆乃养蚕能手,大队里每年春秋两季养蚕,妇女主任定来之讨教,必请前往指导。她在家中亦养蚕,我们从小看着外婆累年将之从蚕籽到蚕宝宝,再放置一条条草龙上作丝成茧。她总夜半起床细切桑叶喂养蚕宝宝,缘此,蚕茧总是最好,又白又大。
外公说:人活一百岁就过一百个节。为此,每逢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及大小节日,外婆都认真给我们过节。
夏季里,外婆会炒制喷香的“焙米茶”(用米炒熟,热水烧开)。用面粉摊上两锅“滿锅摊”,一锅甜品,一锅咸味。将满锅摊饼端于桌上,就像锅子一样,又好看更好吃,满口溢香!
严冬时节,我陪外婆睡,脚冰凉,外婆就将我的小脚焐在她怀中。暖了我的双脚,凉了外婆的胸口。
过年了,外婆会早早忙着炒制炒米,做炒米糕、芝麻糕,最好吃的是“绵白糖”。其用面粉炒熟,将“糖球”烘得酥酥的,做成甜、松、脆的绵白糖,放置一个精致小坛里;炒米糕用炒米焐好放在大坛里。供我们慢慢享用,可以吃到清明之前。
乾坤掌中现,日月一肩挑。外婆谆谆教导六姐妹:如何做人,勤学苦读,慈爱付诸,无微不至。
香飘千里外,味存一杯中。
文运天开:小妹汤淑蘭就读南京中医药大学,继而深造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现为英国兰维多利亚学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英国中医药中心英方主席。
润物无声,其成长历程,写照外婆额上之皱纹。
外婆对我们的爱,倾诉不尽
外婆的爱一直都在
那炒米糕、绵白糖的香甜味,悠香在心头,绵延永远。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潭至纯至香的墨,千年唱不休,静悄悄地流……
2021年6月3日

作者简介:
汤淑莲, 女 , 1947年生 ,江苏省常州溧阳人。爱好文学,热爱生活,热心公益,常年参加各类公益活动。2020年11月印发个人作品集《阳光普照的莲花》。
🌸🌸🌸🌸🌸🌸🌸🌸🌸🌸🌸🌸🌸🌸🌸
大型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