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民立命 魂系中华
一种思想的问世,必源于胸怀,始于格局,当这种思想被称为家,并冠以伟大,必然是时间做出的回答,毛泽东思想便是这种胸怀与格局的使然,更是时间作出的肯定回答。
毛泽东思想简单到只有三个字,“为人民”。
他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因此,要把人民的利益看成高于一切,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于是他提出了“为人民服务”,并说自己就是一名人民的服务员。尼克松曾问毛泽东有什么特长?毛泽东回答“为人民服务就是我的特长”。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虽然只有三个字,但它却在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引了方向。
为了建立革命军队,他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为了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他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
为了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他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
为了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他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思想。
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
为了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他提出了“论持久战”的思想。
为了建立新中国,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
为了推翻蒋家王朝,他提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
为了保持革命的优良本色,他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他提出“发展经济”的思想。
为了防止和平演变,他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思想……如此等等。
在诸多思想中,“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与其他思想不同,他不是个人思想,不是门户思想,不是宗族思想,不是集团思想,更不是帝王思想。而是人民的思想,民族的思想,国家的思想,人类的思想,乃至世界大同的思想。
他的思想让古老的中国青春鼎盛,让屈辱的人民获得新生,让混乱的社会路不拾遗,让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开创出从未有过的文明。
思想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毛泽东伟大的思想,使他成为伟大的政治家。
然而,他不是一般的政治家,他是党的领袖,国家的主席,军队的统帅。他的政治与中国历代帝王的政治不同,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的政治也不同。

在他的政治里只有人民。他讲得最震撼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他把国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把政权定为人民民主专政,他把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定为人民代表大会,政府为人民政府,政协为人民政协,军队为人民军队。
对倒下的烈士,他竖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对新生的政权,他建起了人民大会堂。他把一切都归还于人民一一人民公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铁路,人民医院,人民银行,人民广场,人民公园,人民币……他让人民当家作主。
以民为本,他体察民情;重视民生,他虚心听取民众意见;以服务人民为己任,他与人民同甘共苦;他尊重人民,敬拜人民,他呼人民万岁。人民爱他,敬他,感恩他,他与人民心连心。

他的政治就是人民的政治。
为了人民,在党内遭排挤,他忍辱负重。
为了人民,大革命失败后,他发动了秋收暴动。
为了人民,秋收起义失败后,他建立了井冈山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为了人民,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他用二万五千里长征挽救了中国革命。
为了人民,他与政敌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甚至屈尊改变军队番号,直至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境。
为了人民,他不顾个人安危,以“弥天大勇”前去重庆谈判,让世界震惊。

为了人民,面对蒋介石背信弃义疯狂反扑,他以惊人的气魄,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蒋介石美式装备的800万军队,解放了全中国。
为了中国人民,也为了朝鲜人民,在国内战争刚刚停息,人困马乏,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他又以大无畏的胆略,与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展开生死对决,最终侵略者败走板门店,人民获胜。
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他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发展,开始了新的伟大长征。
这就是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解难有术的毛泽东;这就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毛泽东;这就是“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的毛泽东;这就是在逆境中崛起,在绝境中突围,在顺境中防范的毛泽东;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毛泽东。

请看第三篇:“为国立威 叱咤风云”
原声老师简介
原声:军人出身,曾在军事院校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长期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位对文字和声音情有独钟的人。
他擅长撰写散文、随笔、理论文章、学术文章、讲话稿、演讲稿、朗诵稿、电视专题片、广告片脚本等多种文体。可多题材演讲;多类型朗诵;为电视片,广告片配音。他策划、创意、编导、撰写脚本和解说的多部电视专题片,在央视一套播出。
他在教学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电视专题片比赛中,均获得大的奖项。
他的座右铭是:仰望而知,俯首而入,谦恭则行;向别人学,向自己挑战;艺术是心中的佛,唯有虔诚不敢怠慢,把头埋在怀里走好脚下每一步,把目光投向极处,忍受住寂寞枯燥,用回归的心态自然攀爬。

编辑:方展开,系岳阳造纸厂学校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