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洛宁榜样”第一季度人物榜
百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为献礼建党100周年,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洛宁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洛宁榜样”人物,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但身上都深深镌刻着新时代的烙印,他们以模范行动争做先进,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业绩,他们的先进事迹体现了“忠勤厚正、创新共赢”的洛宁精神和价值追求,让我们共同行动,一起为他们的先进事迹点赞!
1. 贾笑宇

今年14岁的贾笑宇,就读于洛宁县第一实验中学八年级12班,担任班长兼数学课代表、体育委员,曾多次被评为学习标兵,是一位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好学生。在家里,他孝敬父母,独立自强;在学校,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社会,他热心公益,助人为乐。
课堂上,贾笑宇集中注意力听讲,认真做学习笔记,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展示课上自信大方又不失条理;课后,他认真完成作业,坚持复习和总结梳理。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名次稳中渐升。在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总分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
贾笑宇一直担任着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服务员。他在学校组织的2020年古诗文背诵大赛上,荣获二等奖;在学校组织的喜迎2021年学校优秀书画、剪纸及征文作品汇演中,荣获征文类一等奖。
2021年4月,贾笑宇被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共青团洛阳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授予“洛阳市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
2. 祁连珠

家住洛宁县河底镇后坡村的祁连珠,因为7岁时就得了类风湿,导致四肢变形,造成肢残二级,上了小学之后便被迫辍学了。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祁连珠却靠着一双巧手拿过不少大奖。
祁连珠出生于1974年,常年的病痛折磨,并没有压垮她的意志,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从小喜欢画画,自学了很多画画技巧,更培养出了美学素养。
2012年6月,机缘巧合之下,祁连珠开始跟随剪纸艺术家张秀琴老师学习剪纸。一张纸,一把剪刀,她能剪出很多惟妙惟肖的图画。剪刀把手磨出了茧子,练习用过的纸张,摞起来有一人多高,靠着自己的勤学苦练,她的剪纸作品渐渐被认可。2013年,她的剪纸作品《唱牡丹》获洛阳“低碳环保 美丽中国”全国首届剪纸艺术大赛三等奖。2014年,剪纸作品《浴》在洛阳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获得第一名。2019年,书画作品在洛阳市“我和我的祖国”残疾人书画展中荣获三等奖。
3. 段红霞

今年46岁的段红霞,是洛宁县实验一小的一名教师。多年来,曾多次荣获市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荣誉。
段红霞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受父母的影响,她也选择从教,丈夫也是一名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教育之家。从她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父亲的谆谆教导无时无刻不在引领着她:“要教好书、育好人,以德为先,以善为本,以诚待人,以爱相处,不图名利,不骄不躁,常思己过”。
从教20多年,段红霞不负父母的嘱托,把汗水和心血都撒在了三尺讲台上。她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到师生、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不仅把工作做得很出色,段红霞还把家庭经营地十分和睦,结婚以来,她和婆婆亲如母女,经常陪婆婆聊天、唱歌,隔三差五给公婆做好吃的,给他们买衣服,带他们出门旅行。她和丈夫一直相敬如宾,结婚20多年从没有过争吵,互相尊重对方的意见。两人养育了一对女儿,在两人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明理懂事,乖巧听话,学习刻苦。大女儿本科期间表现优秀、成绩突出,被推荐读北师大研究生,小女儿在洛阳读高中,刻苦勤奋,成绩优异。
4. 关莲花

今年53岁的关莲花,现任洛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站长,和农业打了半辈子交道,为洛宁的农业发展贡献了一己之力。
作为一名农技人员,关莲花的工作都是在服务农民和农业生产。多年来,她参加并完成了豫麦18、温2540、温6、温8等一系列高产优质品种在洛宁的推广种植,累计推广面积60万亩;参加并完成推广旱地小麦高产栽培“411”模式,累计推广面积120万亩;主持并完成了旱地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研究,累计推广面积15万亩;主持并完成了洛宁县优质小麦推广工作,累计推广面积52万亩;推广脱毒红薯10万亩;参加并完成了“温饱工程”洛宁项目区的实施工作;参加并完成了省农业厅“沃土计划”工程,累计推广配方肥80万亩;参与洛宁县“菜篮子”工程,推广日光温室种植技术,累计发展日光温室600座,塑料大拱棚435个;参加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350期,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撰写各类宣传材料200余份,完成了我县33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认定工作。
参加工作以来,关莲花发表了多篇论文,2000年至2002年连续三年被河南省农技推广总站评为先进个人。2004年至2016年连年被市农业局授予先进个人,2016年3月被洛宁县妇联会授予“三八红旗手”。2020年获得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先进工作者。
5. 韩逢肖

韩逢肖本是洛宁县罗岭乡花树凹村的一名普通农妇,却凭着勤劳的双手,成为致富脱贫模范。
花树凹村曾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2015年,旅游开发企业进驻花树凹村,韩逢肖抓住当地进行旅游开发的好时机,流转了自家的20多亩地,和村民一起做起了“农家乐”。新建住房时,韩逢肖在保留了传统民居风格的同时,又把房子加入了现代时尚风格,老房子变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宿”,为游客提供住宿和用餐。韩逢肖还有拿手的做饭手艺,不仅会做手擀面、卤面等各种面食,还会做特色的洛宁蒸肉,让游客欣赏美景之后,还能品尝到特色的美食。旅游旺季的时候,每个月能有两三千元的净收入。
农家乐的发展也带动了区域经济,韩逢肖热情好客,用心服务,给每一位游客以“家”的温暖,并且诚信、规范经营,为游客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如今,韩逢肖家里生意越来越好,还有不少回头客。靠着开农家乐,韩逢肖一家顺利脱贫,过上了幸福生活。
6. 李翔宇

“90后”小伙李翔宇,是洛宁县景阳镇西山底村人。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武汉沦为疫区,别人都往外跑,他却逆行到疫区支援。
“疫情发生后,我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李翔宇说,他只是一个普通务工者,没什么钱能捐,但有一把力气,当看到武汉火神山、雷神山这些救治医院建设紧张进行时,就有了前去支援的想法。
于是,李翔宇只身驰援武汉,并没有提前告诉家人。到了武汉,他在网上发布求助信息,希望能够走进火神山或雷神山医院进行施工。
2020年1月31日一大早,李翔宇就到达指定地点。之后,他迅速投入工作,主要负责医院办公桌椅、医护人员更衣柜等设备的安装。“时间很紧,他们一直加班到次日凌晨。”李翔宇动情地说,他与20余名工友一晚上安装了290余套桌椅、衣柜,他还在一些桌椅下面写上了“加油”字样,“看着这些设备被及时运往医院,我很自豪”。当晚,李翔宇就决定睡在仓库,随时准备起来干活,直至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他说“如果有需要,我还会义无反顾去参与。”李翔宇的事迹诠释了一名普通务工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人间大爱,体现了一名务工人员关键时刻勇于奉献的高尚情怀。
7. 田书章

今年75岁的田书章,是洛宁县景阳镇西山底村人,2005年退休后,他一直致力于西山底教育事业做贡献,并改变了当地的教育状况。
2010年秋,山底村初级中学在校生仅剩73人,上级政府决定取消山底村初级中学。撤销学校,意味着孩子们上学要到更远的地方,教学质量、安全等问题都是未知。
田书章和其他山底村群众知道此事后,积极奔走,向乡政府反映,经过几天的沟通后,上级政府决定保留山底中学,并成立了由田书章等十人为成员的“村关心下一代管理学校小组”。当年,小组牵头组织捐资3万余元,用于奖励包括乡小在内的学校优秀师生,以期西山底中学重振雄姿。2011年起,山底中学的中招录取生实现了“0”的突破,2011至2012学年中招工作评比在全县排前三名;2014至2015学年中招获得全县跨团进步奖,升学率达到了62%以上;2015至2016学年,再次获得跨团进步奖,升学率再创新高;2017至2018学年,中招总分人平分荣获全县第一名,2019-2020年中招总分人平分荣获全县第四名的优秀成绩。
十年来,田书章等人每年都自费购买礼品,筹集资金等到学校慰问教师,使学校面貌大为改观,学生人数一路上升,2020年在校生达到了170余人。
8. 夏天浩

夏天浩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在洛宁县交警大队城区中队工作。2019年7月上岗以来,他始终牢记“防事故隐患、保道路畅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0年7月22日,朱女士乘坐从县城开往龙门高铁站的大巴车,走到半路时因有急事,中途临时下车,殊不知把自己的行李落在了车上。返回寻找时,发现客车已离开了。正着急时,夏天浩正好经过,看到朱女士焦急地招手,便停车上前询问。得知此情况后,夏天浩立即让朱女士上车,一路追赶,终于在高速口追上了客车。
2020 年11月6日下午,夏天浩同志在洛宁高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宣讲活动,提高了师生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
2021年2月22日17时47分,正在岗台指挥的辅警夏天浩突然发现永宁大道白银广场路边绿化带内起火,夏天浩一边用电台呼叫其他辅警进行支援,一边从岗台冲向起火点。辅警梅阳、金鑫、黄东坡也立即拿起警亭内的洗脸盆和私家车上的灭火器赶往起火点灭火。约十分钟后,火被扑灭。无论是在抗击疫情时,还是平时工作中,夏天浩始终是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不忘初心,服务人民”的宗旨。
9. 赵彩灵

赵彩灵是洛宁县公安局城区派出所三警区的一位女民警。2016年,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她通过招警考试来到洛宁工作。
外勤民警远非赵彩灵所想象的那样潇洒,遭遇危险的几率大先不说,具体办案的难度也不说,单是工作的强度就让她难以应付。公安上有了案件,主办民警必须从头负责到底,特别是要刑拘犯罪嫌疑人的案件,从抓捕到案,到讯问笔录,到核酸检测,到办理手续,一直到把人送到看守所,往往是几天的不眠不休。
三年来,每周48小时的值班,赵彩灵和同组男同事一样,处理至少二三十起警情。从开始听不懂洛宁话,到后来独自面对报案人帮助解决问题,她完全不逊色于男警察。从警以来,她参与侦办的案件多达300余起,总共起诉了80余人,行政拘留100余人,抓获逃犯数十人,先后破获了多起盗窃案件、诈骗案件、故意伤害等案件,为群众挽回损失数十万元,更是收到群众送的多面锦旗。
2019年,赵彩灵荣获县级扫黑除恶优秀工作者,2020年获得“市级文明警察”荣誉称号。
10. 韦松苗

今年64岁的韦松苗,是洛宁清尘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环卫工人,负责清扫福宁大道翔梧路至文昌路段。上岗多年来,她始终认真负责,按时到岗清扫道路,不留一处死角,在路上经常捡到路人遗失的物品,她也总是想方设法找到失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3月18日下午18时左右,韦松苗在打扫卫生时,在新都汇商场门口,捡到一部手机,原地等候多时也没能等到失主,她便立即与清洁队长联系,帮忙寻找失主。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手机的主人,手机虽不值钱,但里面有很多照片资料异常珍贵。手机失而复得让失主十分感动,连连感谢。事后,失主把一面写着“拾金不昧 风格高尚”的锦旗赠给她,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事情很小,韦松苗的岗位也十分普通,但她的品德却无比高尚。
(来源:文明河南在洛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