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屈说"电影"

文/屈军强
画面,声音,故事,人物,蒙太奇频频演译人间故事,长镜头连连回放世界真情,或流泪感怀,或捧腹而笑,或思考人生,或寓理寄爱,或感恩世界,这就是电影。

小时在农村就喜欢走村串队看"老三战",说起当时的情景真是心神激荡,情志俱悦。王成、张军长、小兵张嘎,这些片中的人物和对话至今忘
却不了。到了部队当上放映员,看电影就更不用说,露天场放,礼堂放,最后要去农场放,一场电影看三遍,有时还要抽空为学员队放教学片。我当时最爱放映战斗片,《青年刘伯
承》《董存瑞》《英雄儿女》《吉鸿昌》《四渡赤水》《南昌起义》《血战台儿庄》,一部电影就是一部历史,在娱乐中让人感悟信念和坚毅,在放电影中,记忆最深的有三件事,一是新疆自治区成立30周年,我为王震等中央代表团人员放映了《进疆历史》纪录片;二是为香港电影代表团放过《新疆奇趣录》;三是多次跟随于洋,斯琴高娃等电影人拍片,与他们建立友谊之情。

后来又主编《西线影视报》,为部队培养宣传人才。特别是在北电文学系进修两年,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知识,观摩了名片,提高了自己的艺术审美水平!
在部队近40年,我去边防,到哨所,让官兵看上新电影。进戈壁,到连队,送观影知识。从看电影放电影,到宣传电影,评论电影,让我才真正理解了电影的创作规律和艺术魅力,军事片的悲壮,科幻的启迪,惊
险片的思维,武打片的绝招,让我对美的故事与人物快乐膽仰,心灵有了诸多快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接踵体验,笔下成文。"学不
可以已"。

《邓小平》我生发感概,《郑培民》我见景生情,《周恩来》我敬仰人格魅力。兴咏《开天辟地》,畅想《八月一日》,凝神《开国大典》,节日文化有了历史的涵告和精神的昭示,爱国情怀,英雄主义依旧在银幕延伸。《大转折》《大进军》,让余获得艺术的大气势。《张思德》《焦裕禄》,使余人生路上有了座标。
电影让我走上了创作道路,电影让我提升了思想境界,电影让我在摄影上执着追求,电影让我结识了诸多
老师,电影让我结交了天南地北的朋友,电影五光十色,催人浮想联翩,电影让我的审美感官得到了快乐张扬。
忆《太行山上》,进《血性
山谷》,人们仍在反思《打击侵略者》的画卷。不忘《平原枪声》,追思《金沙水拍》,电影再现历史,塑造英雄,呼唤和平,张扬正义,一场电影就是一堂人生课。
一年年,电影美景移换,令人欣慰!一岁岁,电影人物闪烁,令人感念!近40年的情缘,常在每秒24画格中回映追忆,这算是一种痴爱吧!
感谢电影,一往情深!

人生十悟

文/屈军强

盛德者,一诚赢人立身正直
谦学者,一好为训不骄不傲
勤苦者,一年付辛收获富裕
宽厚者,一心平和淡泊名利
乐观者,一世向上不忧不愁
言趣者,一生雅兴养心健体
知福者,一善积福启迪后人
感恩者,一意谢友情深意浓
知足者,一乐天地宠辱不惊
健康者,一生快乐吉祥如意

走西北说军强

文/李月润

忘年交挚友军强,新著《走西北》付梓命作序。余拙于言辞,且笔墨尘封已久,岂敢唠叨蛇足;况《走西北》图文并茂,艺术清新,读者自可慧眼识珠,何须再多事饶舌溢美,仅以笔记写实而已。

军强字馨香,别号槐花书屋、三乐斋八宝楼主人,笔名曲直、曲歌等。生于关中扶风,在部队从事文化影视工作。他于1980年入伍后,长期远戍边疆,铁马冰河,晓霜夜雪,塑造了他豪放坚毅的性格,同时提高了他的艺术审美能力,启发了他对艺术的追求。戎马之暇,他勤苦习练,潜心钻研书法、篆刻并奋力写作。“苦心人,天不负”,几易寒暑之后,逐步崭露头角,继之卓然成家。到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进修,更使他的艺术造诣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师法吴昌硕、赵之谦、齐白石、邓石如等大师,得益于李铎、刘炳森、石开、林岫等书坛、印坛名家的教导,濡染践履,积健为雄,其书、印作品一步步凸显出自己的风格。《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国艺术报》《篆刻》《东方文化》等80余家报刊多次介绍他的创作经历,并开设专栏、专版发表他的作品,军强的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获奖。他的艺术散文富有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他的主要著作有《节日篆刻集》《影视风铃》《硬笔书法纵横》《影迷世界》《思路花雨》和《我的世界》等20多本。

悦读军强的作品,一股磅礴大气会扑面而来,有吞吐海岳、涵容六合之概,尤其是他的篆刻作品,质朴浑厚,酣畅淋漓,可直追秦汉古印,而又清闲秀雅,充满时代气息。诚如篆刻名家石开所言:“军强的篆刻作品遒劲豪放,刚劲敦实。”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著名评论家陈荒煤评道:“军强书印古朴中见秀雅,平稳中寓险峻,能把人引入一种审美联想的意境。”原中国书协副主席李铎评价军强的书法“雄强大气,拙中见真,以势夺人”,这也同样适于评价他的篆刻作品。

至于军强的散文,亦“文如其人”,活泼幽默,语言别致,不媚不俗,性情所至自有其风骨。军强作品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格调,达到这样的境界,除民族传统文化底蕴丰厚以外,与他的军旅生涯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时代使然,躬逢盛世,民富国强,登高望远,使他豪情满怀。诚于中而形于外,得于心而应乎手,因而才能镌刻出“三秦古韵”、“塞上流金”、“高原飞歌”、“丝路驼铃”、“西域风情”等有份量的印作,细细品读,别有一番古气和新意。

长期以来,大西北给人的印象是浩莽古老、伟美壮观而又带几分苍凉神秘;今日的大西北是一片崛起的热土,尤其是西部大开发的号角自高峰吹响,大西北更是青春焕发,充满勃勃生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军强又一部融篆刻、照片、知识散文为一体的大型图书《走西北》应时而生。只要一册在手,即可通过生动别致的艺术画面和隽永雄浑的文章“卧游”中国的西北角,饱览陵谷沧桑,名胜古迹;聆听塞上驼铃,传奇趣事;领略西域风情,结识风流人物,并分享兄弟民族节日喜庆的欢乐。在获得艺术享受、增长知识的同时,热爱大西北的感情,建设大西北的决心会油然而生。

有实力方能成大家。从《走西北》中,我们走近军强,了解军强,他的人格、艺品和学识,被我们所感怀。此书浸透着军强的心血和汗水,是他艺术道路上一段新里程的标志。“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军强已达到了何种高度,进入了何种堂奥,我想应该让读者去细细评说。

注:此文系屈军强大型印集《走西北》序,作者原为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著名诗人、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