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玉林
在我的家乡薛北庄十三条街巷中,最大的一条巷口(若干年来,人们习惯上都称它为大巷口)的北端,有一方几乎呈圆形的水塘,东西、南北几乎等长,方圆五六亩。那就是薛北庄的北汪塘。
北汪塘的周围几乎都是庄稼地(都是旱地,种家常菜,或者收了菜籽种豆子、栽芋头、放瓜),只有南部靠着庄子,住着人家。三十多年前,由于村庄建设的需要,在它的北部和东北角陆续新建了几户人家。而它东面的土地上,直接新建了学校(薛北初中和薛北小学所在地,是拆了原“薛氏祠堂”所在的学校搬迁而来的)。
虽然,谁也说不上这口汪塘的来历,不知道它诞生于何年何月,也不知道它因何而诞生,但可不要小看了这一方水塘。
在我几十年的记忆里,它除了给我们庄子里很多人家的生活用水提供了资源,也是庄子里很多人家运粮运草以及装运农家肥料的大“港口”。尤其是在火热的夏天,它是我们村里人的得天独厚的天然的大浴场。可以这样说,是我近几年在城里去过的几家还是相当有名气的游泳馆都是无法与其比拟的。
北汪塘西北角是所有运输船只的出口处,当然也是入口处。这个“口”部与向西、向北、向东的河流相通。向西可以到达整个庄子最西部地区,向北可以到达庄子的最北部地区,向东不仅可以到达庄子的最东部的所有农田,还可以行船到达离开村庄更远更远的外村或外县市。这么说吧,条条河流通大海,薛北庄的北汪塘一定也是大海筋脉中的一小部分。
北汪塘塘身四周靠岸的地方是深水沟,中间整个一大块塘底相对较浅,而且十分光滑平整。由于与外面的河流相通,外面涨水了,它也跟着涨;加上有周围庄稼的陪伴,它可以贪婪地享受阳光,可以安静着欣赏星月,它可以自由自在地随风发出轻轻的微笑。
所以,即使到了冬天枯水季节,北汪塘四周深水沟里的水永远也都是鲜活清亮的。照样可以行船装运,可以撒网捕鱼;塘身正中间的大块地方便会露出水面,连一点淤泥都没有(那土色犹如青铜,质地太硬,用大铁锹都难挖得动),犹如广场,一平如砥。
塘身的西边有口深井,传说井水较深,一条撑船篙子打不到底,也无从知道老祖宗为什么要在河沟里打上一口深井。
每年的夏季,随着雨水的丰沛,河水水位上涨,北汪塘自然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大浴场。冬季里露出水面的那一大块地方的水域,一般都在七八十公分;最深的时候,一般也只在一米外一点。只要游过深水沟,来到中间水带,简直是快乐无比。天空,白云漫步;水中,碧波扬花。蛙泳、仰泳、蝶泳、扎猛子等等,随你怎么乱七八糟的泳,都不要紧。游累了,小伙伴之间打打水仗;或散步聊天;嫌太阳晒人了,蹬下来让身体没在水中玩耍;渴了,直接大口爽喝……
若干年前,我们乡下连电都没有,更不要谈什么空调和电风扇等降温的电器了。一把老蒲扇又怎能敌得过酷暑呢!一到夏天,薛北庄的北汪塘里,几乎整天都少不了来游泳的人。附近的大人小孩,远处的大人小孩,欢声笑语比掀起的浪花还要璀璨。有时,就是晚上九、十点钟了,还有游泳的欢歌在北汪塘的水面上唱响,那是那些劳累了一天却又因热得无法入睡的人们,在努力地将那汪溏水的清凉带回家,欲与那些年月里乡村的月光,酝酿出些许清凉。
塘身西北角水流入口稍南边一点,有一个高高的土墩子,叫“驻水墩子”,或叫“座水墩子”。这个土墩子,即使到了夏季涨水的日子,仍然高高地露出水面。这种水涨船高的现象显得很是神奇,于是,人们称之为“神墩”。
据说,这个北汪塘的土墩子是有些来历的。传说那是很久很久以前,薛北庄东头曾几次遭遇火劫,一直烧到大巷口,东边几条巷口居民的房子几乎都是被烧一空,灾民无家可归,生活难以为继。有一个风水先生看了以后说:要消除火灾,必须在大巷口北头的汪塘中用一对童男童女祭神。让他们一个手执一面铜锣,一个手执一只灯笼。众人烧香磕头,祭天拜地。祭神后,用大缸缸底朝天罩住这对童男童女,然后用土堆起一个大墩子,以保以后不再发生火灾,云云。此传说中的一对童男童女遭遇如此的不幸,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我们小的时候,每年夏天,常常去北汪塘游泳,但从未爬上土墩子上去玩过。有时发现,有鸭子在土墩子的草窝里下蛋,好想上去把鸭蛋找出来,但就是没有上去过。因为母亲有过很严格的教育:下河洗澡不允许上那个“驻水墩子”玩,也不可以靠近它,那上边就是有金银财宝都不准上去拿。
2009年秋季,依据国家有关土地复垦的要求,北汪塘被填平,改造成稻麦两收的农田。当然,“神墩”也就不复存在了。
写下这些文字,不知怎地,心中竟然生出些许遗憾来……
【作者简介】
薛玉林,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扬州市诗歌学会会员,高邮市作家协会第四次会议代表,高邮市文联第五、六次大会代表。写诗千余首,小说、散文各数十篇。作品散见于《诗选刊》、《星星》诗人档案、《参花》、《火花》、《鸭绿江》、《大渡河》等逾百种报刊及文学选本中,著有诗集《弯弯的情歌》等四部。曾获《长江文艺》刊庆50周年“长江杯”文学作品大赛优秀奖、第二届“新视野”杯全国文学征文(小说类)优秀奖等数十个文学奖项。拥有诗心,拥有年轻。养一颗诗意的心,怀念父母,感恩乡愁,回馈生活。

【热评精选】
欣赏薛玉林老师的散文《故乡的记忆北汪塘》。作者首先交代了北汪塘的面积、位置、和作用,以及“我”的记忆。故乡的汪北塘,童年的欢乐场。汪北塘哺育了薛北庄的村民:灌溉土地,洗菜唰衣,担任交通任务起到了"港口"作用。有水的地方总是多了点灵性,人也变得鲜活。看看夏季的汪北塘:“一到夏天,薛北庄的北汪塘里,几乎整天都少不了来游泳的人,附近的大人小孩,远处的大人小孩,欢声笑语比掀起的浪花还要璀璨。”作者重点写了两个季节,夏季和冬季,以及“土墩子”的传说。这是一篇乡情文章,慢慢的回忆,处处乡情。随着新农村的建设,童年的许多印记都随着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被抹去,回不去的故乡,无处寄托的乡情,很快也会成为我们这代人的惆怅了。感谢薛老师的美文分享!(点评:何莲)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童年的足迹。几度山花开,几度潮起潮落……故乡对每位文人来说,印象都很深。读了薛老师《故乡的记忆•北汪塘》散文作品,全文分四大段,精确地描述对故乡的北汪塘的记忆,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明快。 薛老师开篇提到"可以这么说,我近几年在城里去过的几家,还有当有名气游泳馆都无法与其比拟的。"主要交代家乡水塘的情况。然后,分别进行回忆,北汪塘北角是出口,是家乡港口,是故乡向西,向北,向东的流域的中枢。接着,开始阐述这里不但是港口,而且还是我们孩提时代的天然游泳场,在这里,人们可以撒网捕鱼,尤其,夏天更是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经常上岸漫步,玩耍,在水中仰泳,蛙泳,蝶游等等……最后,重点介绍水塘西北角"水墩子"的故事。文字质朴,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推荐共赏!(点评: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