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公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是为纪念唐、宋朝时期贬谪到海南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李光、赵鼎、名臣胡诠而建的,故名五公祠。
近年几近海口,总想到五公祠瞻仰五公英烈,但老因行迹匆匆,拜谒终未能实现。今年夏日来临,北方人候鸟般迁徙回内地,我却反其道而行之,乘着国际会展中心消费品展销会的东风,迎着夏日的酷暑炎热,再次飞渡琼州海峡,再次濒临崖州海口。
有人说在海南思古抒怀,一定要到五公祠。这次来海口除参展会议外,笃定要拜谒五公祠,领略先贤们的英烈浩气。几天的展会转瞬落幕,拜谒五公祠迫在眉睫。
夏日的早晨,海口街头椰风洗面,花香爽身。坐公交,越数站,一路奔波,在五公祠站下车。享受老年半价的门票优惠,跨过身披霞光的石牌坊。回首瞻望,只见赵朴初所题,启功书丹的“五公祠”,楹联”五公英烈气,千古海南潮”,晨光里旭日下熠熠生辉。
五公祠隶属于海口市博物馆,穿越林荫石径,跨过碧水小桥,在博物馆门前吃了闭门羹。工作人员告诉我,博物馆除星期一外的其他时间全天开放。不巧,今天正是闭关时间。沿湖行走,来在古建筑群的五公祠。
五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主要由五公祠、苏公祠、伏波祠、观稼堂、洗心轩组成。
五公祠是一座二层木质结构 ,单式斗拱,歇山顶红楼唐,高约10米,伟岸庄严,人称“海南第一楼”。楼前两棵硕大的荔枝树分列左右,葡桃、莲雾、人参果等各种珍奇树木,散落楼前。先贤五公的石雕像,分散伫立在楼的前方及两侧。雕塑像个个栩栩如生,记载了他们饱经沧桑、见证海南变迁的阅历。
李德裕,真定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文宗、唐武宗年间,两度为相。有才干,敢作为,重视边防,为主削藩,巩固中央集权,稳定动荡局面。因在“牛李党争”中失利,遭谗言构害,被贬荆南,次贬潮州,公元848年再贬崖州(今琼山市)。公元850年,卒于贬所。
赞皇和元氏,战国时,又先后都属中山国和赵国,晋,倶为常山国 。解放后58年,高邑赞皇一同并入元氏县。李德裕赞皇许亭人,同我这个元氏人是地地道道的老乡。许亭和我们村同唱乱弹戏,一个师傅传授,是名副其实的朋友村。我站在李德裕的石像前,唤过一旁的游客 ,将手机交给他拍照留念。
走进“海南第一楼”,五公牌位坐落当中。大厅圆柱上有两幅楹联:
一,“于东坡外,有此五贤,自唐宋迄今,公道千秋垂定论;
处南海中,别为一郡,望烟云所聚,天涯万里见孤忠”。
二 ,“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亦坚其志;
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拾步楼上,但见圆柱上另两幅楹联:
一,“唐嗟未造,宁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之海外;
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斯楼中”。
二,“五贤系两代兴衰,报国投荒,唐宋迄今留正气;
一身睹万民憔悴,筹边弭乱,冰渊夙夜凛遗规”。
读罢这些楹联,抚古悠思,五公英烈之气,荡然而生,感慨深沉。
苏公祠在五公祠左侧,始建于明万历帝四十五年,系后人为纪念被贬谪来琼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而建。在此遇见几个上香尼姑,我为她们介绍了苏东坡的老家,栾城苏邱。
旁边的两伏波祠,是为纪念西汉前伏波将军路博德,东汉后伏波将军马援而建的。
五公祠楼阁参差,疏密相间,亭廊婉转,错落有致;叠石假山,丘壑分明;树木花卉,沧古洒洒。素有“琼台圣境”“瀛海人文”之誉。
拜谒五公祠,领略先贤英烈浩气;穿九曲桥,过花圃绿地,览观稼堂、洗心轩,感受“圣祠叠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