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琳)高荣静,现任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人民法院三川人民法庭庭长,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被评为栾川县“巾帼建功标兵”。2019年三川人民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高荣静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做的是离群众最近的法官,断的是最平凡的家务事。”扎根基层,把心灵的触角延伸到法庭之外,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新时代的“枫桥经验”里,她书写下为民的情怀和精彩的人生。

后备箱常备充气泵、锄头、铁锨、深筒胶鞋

海拔1390米,年平均气温9.2°C,洛阳市栾川县人民法院三川人民法庭,是河南省海拔最高、距离中心城区最远、自然条件最艰苦的基层法庭。近日,大河报记者跟随三川法庭女庭长高荣静,探访她日常工作的一天。
三川法庭是栾川县法院的派出法庭之一,辖区面积535.6平方公里,辖陶湾镇、叫河镇、三川镇、冷水镇四镇,52个自然村,辖区人口9.5万人。离法庭最远的村子,往返一次要近3个小时。两年前,高荣静主动请缨,到这里工作,担任三川人民法庭的庭长。

上午8时30分,记者赶到栾川县法院,一起离婚案件的诉前调解工作正在这里进行。案件当事人是陶湾镇人,距离县城较近,为了不让当事人多跑路,高荣静特意将调解工作安排在了县法院调解室。
“离婚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你们孩子还小,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你们好好考虑一下。”在调解室,高荣静耐心地分别做当事双方的工作,约1个小时后,该起调解工作结束。
随后,一起劳务合同纠纷需要到叫河镇牛栾村的采石场查看现场,高荣静立即与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出发。山里的天气就像娃娃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这会儿下起了小雨。

采石场地处偏僻,粉尘较多,一下雨泥泞不堪,高荣静和同事们从后备箱里拿出了深筒胶鞋换上。“在山里边走山路习惯了,你看车上不仅常备着胶鞋、充气泵,还有锄头和铁锨,遇到难走的路段,还需要下车去平整路面。”说话间,几人换好了胶鞋,往采石场深处走去。在现场详细与当事人进行了解,并查看了现场。
结束后,高荣静一行驱车赶回三川法庭,这时已是下午1点钟,在法庭简单吃了碗面条,顾不上休息,就又赶往三川镇姚湾村月沟组去送达法律文书。“这是一份委托送达,委托法院是昆明市呈贡区法院,他们邮寄送达被退回了,遂委托我们法庭进行开庭应诉手续的送达。”高荣静说,村民一般早上很早都到地里干农活,上午家里一般没人,趁着午饭时间,或许还能找到人。
乡村送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难找,路难走。通往姚湾村的山路仅容一个车辆通行,路面破损严重,车辆无法前行,高荣静一行只能弃车徒步,边走边问。寻找了近1个小时,仍无法联系上当事人,无奈只好先行回到法庭,随后与村委联系,看能否找到当事人的联系方式,并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委托法院。
调解、送达、看现场……女庭长一天跑4个乡镇

在返回三川法庭的路上,高荣静联系一起离婚案件的当事人,通知她来法庭来领取离婚判决书。“这起案件中女方多次遭遇家暴,最终法院判决夫妻离婚。”在法庭门口,当事女子见到高荣静后,非常激动,拉着她的手表示感谢,并说是法庭替她主持了公道。
该起离婚案件,高荣静多次联系这名女子的丈夫,但对方一直在外省打工。当听说她丈夫目前正在三川镇的家中,高荣静又和法官助理、法警一起赶到男子家中。
“一个是送达法律文书,同时也是做好判后答疑工作,解开男子心结。”高荣静说,基层法庭的工作就是这样,处理的大多是家长里短的事情,但看到一起起纠纷圆满化解,一个个当事人满意的笑脸,一切辛苦也就值得。

从男子家中离开,已经是下午3点半。高荣静又赶往三川镇政府综治办,与司法所工作人员探讨另外一起离婚案件。司法所人员介绍,该起案件经过三川镇、冷水镇司法所多次调解,但仍未达成一致意见,男方决意起诉。在了解完案情后,高荣静赶往冷水镇,在该镇的大街上,通知当事人双方,并当场立案,当场送达。
处理完该起案件,高荣静和同事返回法庭,一名案件的当事人正在法庭院内等着高荣静。“您的案件,建议立即申请执行。”高荣静耐心地给当事人分析了案件情况,并给出建议。
送走这名当事人,天色也渐渐黑了下来。简单用过晚饭后,高荣静和法官助理、书记员回到办公室,开始撰写法律文书、对案件信息进行网上操作处理、装订案件卷宗,又开始了各自的忙碌,“以庭为家”是三川法庭工作人员的常态。

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记者一路跟随着高荣静法官奔波在县城和几个乡镇间,调解、送达、看现场、接待当事人、写文书……一天的时间被安排的满满当当,体会到基层法官的辛苦和不易。
而这只是三川法庭法官和干警普通而又平凡的一天,也是基层法院的一个缩影。
民生无小事,件件都需要全心全意

基层法庭是解决纠纷第一线、调处矛盾最前沿,很多当事人都是求助无门、万般无奈之下才来法院起诉。作为扎根一线多年的法官,高荣静感同身受,所以她在每一件案件中力求将“当事人的一件事”办妥、办好,让他们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我审理的案件大多数是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尽管标的额不大,但都涉及民生,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高荣静说,一个个案件不单只是卷宗和数据,为了更好地化解纠纷,消除矛盾隔阂,每一次询问、开庭、调解、判决……她都不断嘱咐自己不能因为一丝一毫的失误,让当事人丧失对法官的期望和对法院的信任。
多年来,高荣静始终坚持“司法为民 公正司法”原则,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千方百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用公平和正义,守护一方平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编辑 赵萌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