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黉门街探奇(平水韵)
偶过黉门路,①
督官杨遇春。②
坐端儒秀士,③
卧躺络腮人。④
神妙心中起,
缘奇道外循。
不由停下约,
拍上话巡真。⑤
(辛丑年四月初五成都浆洗街)
注释:
①黉门路:成都街道名,追溯街名,皆有一定的考究。黉门街,原来这个黉门在古代是学宫的大门,所以古代士子考中秀才皆被称为身入黉门,天子门生,但是!但是这条街并不是因为皇家学宫而来:清道光年间,崇庆州武举人杨遇春,官至陕甘总督,告老还乡之后,在成都受领一别墅。杨家子孙,将别墅捐办存古学堂,所招学生大多为秀才,所以此街道名为黉门街。辛亥革命之后,存古学堂曾经被改为国学院,街道也一度更名为国学巷,但现在的国学巷是单独的一条街,就在黉门街的旁边。“是啊,成都在变,看百态人生,观市井百姓,感受社会的发展,街道在不断增多,古今变迁中,有的因历史变迁,街道的改建而不复存在了,有的随时代发展而另取新名,也许,随着成都的发展,一段历史,一个故事。”
②督官杨遇春:杨遇春,举人入仕,官至提督总督。在此处墙上专门有画像及简介。
③儒秀:这里泛指穿衣戴帽挂眼镜旧时秀才打扮的异常老人,端坐于此,却在看手机。
④络腮人:在黉门前的横条櫈上,与儒秀士对坐躺卧的是一个络腮胡老人。却象个旧时道上袍哥大爷在那里睡卧。形成了黉门街一道奇特的风景。
⑤拍上话巡真:由于好奇,即拍照看个究竟。




作者简介:
何刚毅,笔名:绿溪。籍贯四川眉山,原成都军区重庆某部军转干部居重庆。重庆市渝中区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新诗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86年曾参加诗刊社,河北文学院诗歌专业学习结业。88年参战军人创办老山阵地《猫耳洞报》主编。2020年《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诗路》杂志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中华作家联盟文学院》终身院士。鲁迅现代文学高研班成员。
近年拾笔,作品散见《军旅红色文学》,《青年作家网》,《中国文豪网》,《中华作家联盟网》,《山城文学》,《诗路中国》等网络文学和《中国好诗》,《青年文学家》,《渝州文学》,《清风文学》,《重庆诗词》等文学杂志。发表诗词、诗歌、散文等作品200余篇,多次荣获全国征文大赛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