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青海油田创业66周年之际
伏红孝
2021.6.1.
(一)
岁月,抹不去跋涉的足迹
洪荒岁月的风,
吹皱了历史的年轮,
踏勘戈壁的脚,
走出了拓荒的足迹。
驼铃悠悠,
划破空旷的寂寥。
钻机轰鸣,
唤醒沉睡的宝藏。
茫茫夜空下,
那一座座帐篷,
灯火连片,
犹如莲花般,
圣洁夺目。
漫漫风尘中,
那一个个身影,
勇毅前行,
犹如雅丹群,
风骨刚健。
那喷涌的油花,
在冷湖,
绽放了一座丰碑。
那呼啸的气龙,
在涩北,
昭示了英雄浩气。

伫立荒原的油井呀,
连绵成柴达木最美的画卷。
那顶天立地的石油人啊,
让海拔降低了云天的高度。
云朵之上红旗飘,
沟壑纵横油井立。
这片人迹罕至的荒原,
是石油勃发了生机。
这座西部之西的城镇。
因石油而繁衍生息。
稀薄的氧气,
让多少人望而生畏,
恶劣的环境,
让多少人慨然长叹。

尕斯湖,
也曾风卷波涛。
昆仑山,
也曾变幻风云。
但我们石油人,
一代一代,
传承着使命,
牢记着初心。
誓言,
让荒原崛起大油田。
地中四的传奇,
镌刻史册。
柴达木的沃土,
能源蓄势。

巍峨的炼塔,
倚天而立,
傍依的油井,
迎风傲雪。
交错的管网,
油涌气啸。
伟岸的身躯,
挺拔屹立。

六十年一甲子,
三代人石油梦。
看呀,
昔日的地窝子,
已被高楼替代。
听啊,
戈壁回荡的曲目,
还是那首奋进的旋律。
我为祖国献石油,
一代代传唱,
汇聚起精神的动力,
凝铸成石油的魂魄!

漠风依然肆虐,
但,
我们高原石油人,
已把风声,
荡漾成发展
的节拍!
(二)
灯火
这盏灯,
悬在耸天的钻塔,
刺破夜空,
绽放璀璨。
这群人,坚守荒原,
三千米的海拔,降低不了,
人生的高度。

这片天,
星转斗移。
但,夜空下,
沟壑穿梭的
还是那油污的红衣。
这片土地,
历经沧海桑田。
但,踏勘者的
足迹,
已奏响时代强音。

作者简介:伏红孝,男,六O后,陕西省扶凤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原青海石油报记者,现为青海油田新闻中心主任记者。

编者简介:张富贵,男,汉族,1955年8月8日出生,甘肃省泾川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先后从事教育、军旅、公安和青海石油党群、职业技能鉴定、人事服务等工作,退休后定居西安。作品见《中国培训》《中国石油》《青海石油报》等纸刊及网络平台。诗观:抒心志,言真情,以诗歌为载体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编者简介:编辑:原名:张俊侠,笔名:依然。铜川市(现住延安),业余爱好诗词歌赋。在诗词歌赋中感悟人生。都市头条(情暖今生)专题创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