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
传承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坚持三年艰苦卓绝游击战斗
改编为新四军

1934年夏,湘鄂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电台被毁,与中央联系中断。省委率领红十六师突围的少量部队转移至平江黄金洞,凭着对中国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以平、修、铜为中心,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这其间,省委书记徐寿昌、林瑞笙,省军区司令员徐彦刚、严图阁等主要领导干部和许多指战员英勇牺牲,特别是在多次派员和党中央联系汇报未果、部分意志不坚定分子叛变投敌的严峻情况下,傅秋涛、涂正坤、刘玉堂、曾国棋、邓洪、钟期光、江渭清、黄耀南等领导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高举红旗,带领红十六师,在极其艰险、恶劣的情况下,以野菜充饥、山洞当房,毫不气馁,紧紧依靠苏区群众,以高昂的斗志坚持灵活的内外线武装斗争反对清剿,保存并发展了一支近1000人的武装队伍,谱写了湘鄂赣苏区斗争史上悲壮而又十分光辉的篇章!

1938年2月,这支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从平江嘉义出发,开赴皖南抗日前线,投入到了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新四军平江通讯处的涂正坤、罗梓铭等6位同志在1939年6月发生的平江惨案中被国民党杀害,在湘鄂赣的红色土地上洒下了最后一滴血,为此在延安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必须制裁反动派”的怒吼!湘鄂赣苏区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英勇奋斗的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湘鄂赣苏区有38万人先后参加红军和游击队,牺牲者达到了37万人,平江县的革命烈士就有20087人,这其中还有许多是直系亲属,如湘鄂赣独立师师长邱训民一家三代五烈士、红五军指战员周仁绪六兄弟等。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和英勇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家乡湘鄂赣边的红色土地上;血洒在湘赣边、赣南闽西、鄂豫皖、湘鄂川黔苏区和长征路上;捐躯在华北、江南、华南民族抗日的烽火中;献身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宏大战场中。

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吴光远、冀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吴强等军队高中级干部,倒在了他们为之奋斗的新中国成立的前夜!在十余年的苏区斗争中,广大的人民群众付出了巨大的人员牺牲和财产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湘鄂赣边苏区有76万人因为革命战争遇难,其中平江县遇难者达20万。是他们为红军送情报,当向导、抬担架,治伤员,还将自己家中仅有的一把米作军粮,仅有的一块布做军鞋,仅有的一块床单撕开一半给红军战士挡风寒,他们的家园却变成了残垣断壁,甚至断绝人烟!

共和国没有忘记湘鄂赣边区的先烈和红军家属们,在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中,由时任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傅秋涛为团长的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湘鄂赣分团,亲切看望慰问边区的红军烈军属们。面对着红军烈属们饱含热泪和悲痛的脸庞,傅秋涛同志感同身受,因为他既是湘鄂赣省委五任书记中的唯一幸存者,他的父亲和妻子也是牺牲在边区的烈士!访问团将人民政府颁发的一张张证书送到了烈士的亲属家中,鼓励他们发扬革命传统,重建美好家园。

新中国成立后,湘鄂赣边走出的军队指挥员中,在1955年有120余人被共和国授予开国将军,其中平江龙门有“一井三将军”,平江长寿街有“五里十将军”;有70多人担任了地方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当年的红军战士,成为了保卫和建设新中国的栋梁!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是湘鄂赣边苏区人民英勇奋斗的真实写照,先辈们为建立新中国所做出的不朽业绩,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编辑:方展开,系岳阳造纸厂学校退休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