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浩然)

学习用典 圆梦中华,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文章、访谈中引用历史典故,旁征博引、画龙点睛。以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风格。他善于用典,常常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因此学习用典不只是了解几个典故,更应像总书记那样不断深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使我们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定力,增强自信,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在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接力中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绚丽篇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通过此次以围绕“学习用典”作品征集活动,希望广大书法艺术家踊跃参与,展现书法艺术之美。推动全社会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关注,不仅有助全社会深入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思想精髓。同时也有助于让青少年从前人典籍中吸取营养,引导和鼓励青少年通过创作书法作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表达书画名家喜迎党的百年诞辰、共同庆祝的美好心声,进一步激发广大书画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向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什么是能量书画>
首先,跟党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就是正能量。
其次,按照总书记关于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的要求,将超强生物能量技术、野战抗疲劳技术和负离子技术运用到书画作品中,使书画作品能够释放生物能量波和负离子,可提高人体细胞活力、提升人体免疫力、并可净化空气。将书画作品在原来的观赏性、收藏性、艺术性基础上增加了大健康的功能,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一项颠覆性创新。
2020年10月9日,国内首个《能量书画》企业标准在中国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外发布。该标准由吉林省老兵能量书画院发起,吉林省利未能量科技作为标准主体企业参与起草,军内外有关专家受邀参与该标准制定,目前能量书画已受知识产权保护,能量书画将作为具有合格证的产品进入家庭。

本期《学习用典 圆梦中华》能量书画展播为大家介绍的作品来自书法家徐梦泽老师。

徐梦泽简介
徐梦泽,女,编辑、记者,1952年生,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原吉林省政府《农村天地》杂志社副编审
九三学社吉林省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老兵能量书画院高级院士
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北京兰亭书画院理事
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吉林省分会理事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
吉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
中国道教协会书画院会员
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常务理事
爱华春晚书画院会员
吉林省文化发展研究会会员
龙收书画院理事兼宣传部长
海峡两岸书画院会员
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

近些年来经常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书画大展并获奖。建国七十周年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获金奖;建党一百周年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获金奖。并获当代艺术名家杰出贡献奖荣吾称号;第八届中国梦想杯书法大赛获特别金奖;第二届新时代诗书画印联赛获文学金奖;纪念毛泽东诞辰122、123、124、125、127周年分别获金奖等,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书法作品被收录各级各类书画精品集数十本,如“中国书画传承人物.兰亭雅集”两次入选等。现有个人著作诗集《梅花雪》、《杏花雨》、散文集《心灵夜话》、大型经典画册走向新世纪的《吉林农业》、向世界开放的《中国北药基地》等……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徐梦泽老师学习用典书法作品。

——摘自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
【出自】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
——汉·王充《论衡·超奇》
【释义】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出自汉朝王充的《论衡·超奇》。顾名思义,《论衡·超奇》就是谈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超等奇才”。王充分析了汉代知识分子,所论包括上自汉以前的孔子,下至“生于今世”的汉朝读书人。王充把儒分为四等:儒生、通人、文人、鸿儒,认为“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一句是王充对于“通人的论述,王充认为通人见识广博,如不能用所学来论证事情,这只能叫藏书家了。因而提出了“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的观点。意思是,大凡重视通人,是看重他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反之,“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如果他们仅仅能够诵读,读诗读经,即使是千篇以上,也只是像鹦鹉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而已。
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旨在强调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贵在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要推动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成不变的理论。

——总书记《之江新语·要善于学典型》
【典出】
《论语·述而》
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释义】
与众人相处,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人最忌自以为是。从知识的角度看,人不可能穷尽世间所有,个人所掌握的,只是浩淼知识海洋中的一小部分。从经验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由经历生成的知识必然各有不同。从时间的角度看,人的生命长度有限,每个人都只能是历史中一个渺小的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说到底还是“无知”。所以,聪明人应该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多看到他人的长处,善于从他人得失经历中得到镜鉴。

——总书记2016年4月26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

——摘自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
【出自】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故《书》曰:“思曰睿”,“睿作圣”。思所以睿,睿所以圣也。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释义】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是宋人晁说之的一句名言,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有收获,不思考就无所获。
关于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宋人朱熹也说过:“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认为做学问,最首要的是深入探求规律;要想探求规律,关键还在于读书;读书与穷理、为学环环相扣。穷理就是探究事物的规律,而要探究规律就必须深入思考,只有思考才能揭开事物表面现象隐藏下的本质规律。因此,无论是孔子,还是朱熹,所讲的学习方法,本质上都离不开思考。
学习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间接途径学习,包括学习前人的经验;二是从直接从实践中学习。无论是哪种学习途径,最终要有所得并且不断进步,都需要在累积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总结经验,然后才能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因此,任何学习都离不开思考。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各门学科都是一个庞大而瀪杂的系统,要想掌握真谛、融会贯通,必须下大力气,勤学苦读,深入思考。
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旨在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要有鞭辟入里的精神。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站上思政课讲台,教师必须时刻牢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这一神圣天职,既做“经师”,又做“人师”。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要铸师魂、修师德、正师表、尽师责,敬畏三尺讲台、珍惜三尺讲台、热爱三尺讲台,把真理的魅力、学识的魅力、人格的魅力融为一体,以坚定的政治信仰、高深的学术水平、高超的教学艺术、高尚的师德师风影响学生、感染学生、鼓舞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