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白小八路
第三章 万能(1)
作者||刘瑞成•主播||东方红/金鸣天惊
(接上集)上集说到,刘高河正准备撩杆子走人的时候,“万能”出现了,从此彻底改变了刘高河的命运。
“万能”原名万柳树,盈州武馆当家镖师。他行侠仗义、武功高强,被盈州老百姓誉为潮白河的“鸬鹚”,更是“鱼鹰子”刘高河最崇拜的英雄侠士。他二十出头儿的样子,虽然不收徒弟,练了一些三脚猫功夫的刘高河却死乞白赖地尊他为“师傅”。
万柳树跟刘高河一样有着心酸的童年,在他七岁那年,父亲得霍乱死了,老娘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大哥万柳森,很小就被亲戚带到天津的铁匠铺学徒,勉强维持自己糊口。大哥走后,万柳树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艰难困苦的环境,使他具备了一股生存活命的韧性。特别是沧州学艺以后,更是练就了他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有求必应、无所不能的美好品格和本领,十里八乡名气很大。人们忘记了他的名字,都习惯地称他为“万能”。
那年正月,柴府在萧太后运粮河南岸的西村,搭起台子唱大戏,蛤蟆台子十八村的人们都来看热闹。
妈妈告诉他:“柳树哇,看戏的人多,跟着你三姐去卖点小物件儿,好歹赚点儿好过年……”“嗯嗯。”
万柳树很听话,他挎着一篮子瓜子儿、一篮子糖果,跟着堂姐颠颠儿地到了戏台下赶场叫卖。

“买糖块儿来,谁买瓜子儿糖块喽?”
叫卖来叫卖去,转到了戏台下面雅座的空隙里。
“哪来的小××崽子……滚一边子且(去)!”
冷不防身边窜出了一个横眉立目的阔少爷来,这个阔少爷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长得虎虎生气,只听他大声吼道:“瞎××叫唤啥?是不是活腻歪了?!”“我买瓜子糖块儿碍着你啥了?”无端被骂,万柳树昂着脖子反问道。
“小要饭的!还××嘴硬?你冲撞到我的宝座了!”
说着,对着万柳树上来就是一脚,万柳树侧身一躲,一个趔趄撞到了堂姐身上,货篮子也滚出去老远。“干啥打人?还讲不讲理了?”
堂姐冲上前扶起了万柳树,万柳树则紧握拳头怒目而视。
“啪!”阔少爷上来就是一鞭子。
“哎呀!”万柳树躲闪不及,被鞭子抽出去足足有七八尺远,脸上冒出了一道深深的大血凛子。
“也××不看看我是谁?不服?给我接着打!”
一个虎视眈眈的彪形大汉站在身后,一看就是个有功底的练家子。
“干啥恁们打人家孩子?”这么一闹,很多人都好奇地围拢过来。
“张大管家!这孩子是我们中心村的,小孩子不懂事,甭跟他一般见识!”刘府的大管家刘铁过来,挡住了阔少爷再次举起的马鞭子。
这个被称为“大管家”的阔少爷,就是柴府的当家人---张大牛,外号“大嘎鱼”。
“‘老柴齐’介(家)咋这么霸道?太欺侮人啦!”
“诶的,一个赛过一个,这个‘大嘎鱼’比‘老柴齐’还狠!”
围观着的人都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
“干啥?你们想干啥?谁××裤裆破了,把你们露出来了?本少爷有武功,不尿你们!”
一看这势头儿,张大牛岂肯示弱?他冲着大伙骂着,嘴上又硬又损。
“今儿个是本少爷请来的戏团子,有本事的你们都甭看!敢跟我闹屁,哼!要不是看在铁大管家的面子上,非能死你不可?走!”
看见人越聚越多,张大牛不得不撇下万柳树,带着保镖离开了人群。
“孩子,赶紧快家走吧!甭让你妈担心。”
刘铁扶起万柳树,拍着他身上的土说。
“你说说,这孩子,都流血了!”
“‘老柴齐’家揍(就)没一个好东西!”
大家齐帮动手捡起了散落在地上的瓜子、糖块。
回到家,万柳树把货篮子往炕上一扔,赌气地说:“妈,我再也不做小买卖啦,我要练武术!”
妈妈吃惊地看着满脸血渍的儿子问:“咋啦?挨谁欺侮啦?”
“还不是那个‘大嘎鱼’?”万柳树愤愤地回答。
“儿子,那揍是个活阎王!你惹他干啥?”
“我没惹他,是他欺负人!妈,我受不了了,我想去拜师学艺,不能再受他的欺负了!”
“唉!忍了吧,儿子,咱家太穷,你到哪儿拜师去?再说你这么小,妈不放心哪!”
母亲眼里噙满泪花,边说边用手替儿子擦去脸上的血迹。
“听说大南边子有能人,我揍去沧州,要着饭去,不用花钱!”万柳树斩钉截铁地回答。
这件事对万柳树刺激很大,他的心里深深埋下了嫉恶如仇的种子。
第二天清晨,天空还在朦胧中,十岁的万柳树,就悄悄爬起炕,对着妈妈屋子磕了一个头。迎着风雪、身无分文踏上了学艺之路。
来到沧州,经人指点,师拜艺人“燕子罗”。
“师傅,受弟子一拜!”
“燕子罗”,沧州市马道街人,因行拳过手一阵风,被誉为“燕子罗”。他编创的“二路刀”、“刀进枪”、“劈挂拧”和“疯魔掌”等罗氏套路,独树一帜。他经不住万柳树的死磨硬泡,“燕子罗”决定先让万柳树在院内帮工。
小小万柳树聪明勤快、厚道豪爽,师傅、师兄们都愿意教他,转眼七八年过去了,长拳短打、飞檐走壁样样精通,锤炼成了一个体壮如牛的棒小伙子。

离乡数载,哪能不想家?万柳树非常思念妈妈,于是向师傅辞行。
“记住,不得收徒,正义为先,切莫随意与他人无原则斗狠。”
“师傅,我记住了!”获准后,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恩师。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走了好几天,很快就到了箭杆河了。
“箭杆河箭杆河,我万柳树回来了!”
他蹲站在箭杆河的堤坝上,吃了几口干粮已经时近下午了。很快,龙虎寺那棵高大的古柏就矗立眼前了。


朗诵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