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赣红色之旅纪行
文/ 周保平
5月27日至5月30日,宜昌市黄冈商会组织“庆祝建党百年红色之旅”活动,商会领导、会员和嘉宾共35人乘坐旅游大巴,在四天行程里紧锣密鼓,日夜兼程,往返约三千公里,先后参观游览了湖南韶山、长沙、岳阳和江西萍乡、井冈山两省五地的革命圣地和历史名胜,走进伟人故里,寻访红色史迹,缅怀革命先烈,凝炼红色精神, 经历精神洗礼,汲取前进力量,以此活动庆祝建党百年。
作为商会嘉宾,我有幸参加了为期四天“庆祝建党百年红色之旅”活动,感慨良多,归于三点:
一是组织有力。商会计划周密,准备充分,会长全程牵头,秘书长安排细致,峡州国旅衔接无误。
二是收获颇丰。登上岳阳楼,感受到古代先贤先忧后乐的博大情怀;走进萍乡,追忆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伟大壮举;登上井冈山,缅怀毛泽东创建红色根据地的文韬武略;走进长沙,了解到岳麓书院的厚重文化和橘子洲头的伟人风采;走进韶山,感受到亿万人民崇敬领袖的永恒、炽热的温度......
三是增进友情。黄冈老乡亲如一家,通过交流加深了解,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一路欢声笑语,争先恐后展示才艺,体现黄冈素质,彰显黄冈力量。

毛泽东诗句
我们行程第一站是瞻仰岳阳楼。岳阳楼与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位列三大名楼之首。我们登上岳阳楼,远眺洞庭湖,一碧万顷,尽揽眼底。赏如此壮景,仰古人风采,让我思绪万千。当时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挥毫写下《岳阳楼记》传诵天下。《岳阳楼记》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气势之磅礴,语言之铿锵,可谓匠心独运,堪称绝笔。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自此岳阳楼更是名扬中外。千百年来,范公的“先忧后乐”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历代中华仁人志士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先忧后乐”也融入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锤炼之中,其精髓为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发展并发扬光大。从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把“人民”二字写在旗帜上。一路走来,穿越千山万水,历经枪林弹雨,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在历史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横刀立马,成为民族脊梁。

毛泽东诗句 李桂强书法
我们行程的第二站是走进萍乡。我们到达萍乡时已是黄昏,冒着朦朦细雨来到秋收起义广场,在屹立高耸的秋收起义纪念碑前合影,参观了秋收起义陈列馆,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参观秋收起义纪念馆,的确有些遗憾。萍乡是秋收起义策源地,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此亲自发动和领导了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第一次高举起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召告天下。起义之初的成功,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和士气,大家对革命走向光明充满了希望;半路失利濒危之时,中国共产党及时纠错,擦亮眼睛,高瞻远瞩,准确认知形势,转移路线保存实力,毅然转道井冈山,开始了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九十四年过去了,秋收起义的号角似乎仍然盘旋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我们行程第三站是登上井冈山。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登上了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瞻仰了井冈山烈士陵园,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茨坪毛泽东旧居、黄洋界保卫战旧址……感受了当年红军在这里的艰苦斗争岁月,感悟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对于井冈山历史并不陌生,历史年代和重大事件,我都烂熟于心。井冈山斗争时期,战斗极为频繁,物质极其匮乏,环境之险恶,生活之艰苦,斗争之严酷,世所罕见。九十四年前,在血雨腥风的岁月中,在中国革命万分危急的紧要关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工农红军进驻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中共历史上第一次飞跃。在这里,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独特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里,毛泽东明确阐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理,坚定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在这里,毛泽东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第一次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在这里,朱毛红军与群众一道喝南瓜汤、吃红米饭,患难与共,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红军秋毫无犯,赢得了民心;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了红军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也是在这里,广大贫苦农民由衷地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从此,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不仅燃遍全国,而且走向全国胜利。

在毛泽东的诗词中,专门创作了《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三首词均以“井冈山”为题,这一现象在毛泽东诗词中绝无仅有,足见井冈山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分量之重要、感悟之深刻、情结之浓郁。
我们夜宿井冈山,晚上集体观看了大型实景剧《井冈山》,演出现场以天为幕,以地为基,这是一场运用现代科技结合山水实景打造的视听盛宴。《井冈山》主题彰显,内涵丰富,由序幕《血》拉开帷幕,分为《旗》、《灯》、《情》、《火》、《路》五个篇章,章章荡气回肠,一曲曲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一幕幕质朴感人的舞台场景,一段段催人泪下的珍贵记忆,自始至终荡涤着灵魂,震撼着观众的心灵。尤其是那首悲壮凄婉的《十送红军》,歌中那份牵肠挂肚乃至撕心裂肺的痛楚,让我仿佛看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万里长征。

毛泽东诗句 李桂强书法
此次井冈山之行,每一刻、每一个脚印,都承载了无数的收获、感动与沉思。
我们行程第四站是走进长沙。中午时分,我们到达长沙城区,午餐后冒着绵绵细雨先后游览了岳麓书院和橘子洲头。
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前身,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誉为“千年学府”。 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作为湖湘文化的精神圣殿,穿越千年历史烟云,始终秉承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理想,坚持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和实事求是、学贵力行的治学精神,培养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经邦济世之材。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涌现出以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陈天华、杨昌济、何叔衡、蔡和森、邓中夏、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大批湖湘士人秉承经世致用的精神传统,以天下为己任,承担起挽救天下兴亡的使命。


毛泽东 沁园春 长沙
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形状是一个长岛。橘子洲以岳麓山为邻,与湘江水作伴,风光美不胜收,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景观。在橘子洲头坐落着一尊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以1925年青年时期毛泽东形象为艺术原型,飘逸的长发、俊秀的脸庞、深邃的目光、睿智的思考,凸显独特个性。这是橘子洲最大的景观,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毛泽东雕塑。1925年,三十二岁的毛泽东尚是一介书生,身无分文,手里没有一兵一卒,却写下了举世闻名的词篇《沁园春·长沙》,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思考着中国的命运。我们漫步在橘洲公园,一路风景、建筑和绿化都赏心悦目,随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湖湘文化和历史底蕴。
我们行程第五站是走进花明楼。花明楼距长沙城区约三十公里,属长沙市宁乡县的一个小镇,因为一个人而成了一个名镇。让花明楼扬名是一个叫炭子冲的村庄,因为这里是伟人刘少奇的故里。 刘少奇是当代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是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1959年和1965年两度当选为国家主席,曾被毛泽东钦点为接班人。刘少奇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更是名符其实的经济学家,他在治理国家发展经济中有许多真知灼见。在任国家主席期间,刘少奇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主张,并开始实施初见成效,很可惜没能在这个位置上坐得时间更长一些。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1969年含冤辞世,1980年平反昭雪。刘少奇在最艰难的时刻,仍以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向党中央建议“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坚信“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我们在花明楼匆忙地停留了约两个小时,在此拜谒刘少奇铜像,参观刘少奇纪念馆,瞻仰刘少奇故居,钦佩刘少奇的雄才伟略,追忆刘少奇辉煌而坎坷的一生。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我们行程第六站是走进韶山。韶山,俊美秀丽,群山怀抱。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出生地,是毛泽东生命的起点;这是一个被称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游湖南必到韶山,这是游客们的共同心声。我怀着最虔诚的心曾经来过韶山四次,2003年第一次走进韶山时,写下了《朝觐韶山》;2009年第二次来到韶山,写下了《再拜韶山》;2012、2018年先后第三、四次走进韶山;2021年5月30日随黄冈商会笫五次走进韶山。我对毛泽东主席有着根深蒂固的崇拜,对韶山有与生俱来的向往。
我们到达韶山已是中午,在韶山美女导游小唐的安排下,在韶山人家用过午餐后,便先后参观了滴水洞、毛泽东铜像广场和毛泽东故居。下午三时左右,毛泽东铜像广场上花如海、人如潮,《东方红》歌声响彻云霄。我们怀着对毛泽东主席的深深敬意和无限怀念聚集在这里,举行向主席铜像敬献花篮仪式,用这种朴素而热烈的方式,表达对伟大领袖的敬仰之情。在导游引领下缓缓向主席铜像敬献花篮并三鞠躬。刹那间,那种肃穆,那种哀思,那种追忆,是从人们心里静静流淌出来深深缅怀和款款真情。我们深情注视着昂然屹立的主席铜像,久久不愿离去……我凝望着主席铜像,耳畔响起毛泽东主席那穿透历史的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啊,站在韶山这块土地上,更能领悟到这句话的份量,更能感觉到这雄浑的声音在天安门城楼上响起之后,一直在韶峰、在三湘四水、在中华大地上回响......

“日出韶山东方红”。从“石三伢子”到“毛润之”到 “毛泽东”,从千年封建社会到建立红色政权到创建新中国,韶山见证了一场中国历史上伟大变革。导游小唐充满激情声情并茂向我们讲述了毛主席生平故事和全家六位英烈牺牲的事迹。我们倾听导游的讲解,更加了解毛泽东的伟大功绩:翻开中国的近代史,最伟大的英雄就是毛泽东,他是举世罕见战无不胜的军事统帅和政治领袖,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一个农家子弟从韶山走出来,经历了千辛万苦,领导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挺起胸,抬起头,在这世界上傲立于民族之林。无论是革命初期的艰难岁月,还是抗日战争血雨腥风的战场,无论是党内斗争的针锋相对,还是解放战争的运筹帷握,他始终都以一个战略家的绝对高度指挥若定。特别是全国解放之后,面对世界两大霸权帝国大兵压境,他蔑视一笑: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后来的事实证明,美国人服了,苏联人也服了!


毛泽东 七律 长征
毛泽东逝世四十五年了,但这片弹丸之地却拥有如此令人痴迷的神奇魅力,每年让数以万计的华夏子孙从四面八方跨越万水千山海潮般涌来,先后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首脑亲临韶山参观。来韶山故居拜谒的中外朋友络绎不绝,“毛泽东热”一直持续升温。这一现象在我看来,毛泽东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擎天支柱,他有着任何人无法比拟的永恒魅力。一个已故的国家领袖,几十年后还能够享此殊荣,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只有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独享这种殊荣!只有毛泽东堪称是当今世界的绝代伟人!
在韶山这里,看到的是崇拜,听到的是神话,有关毛泽东的神话流传很多。毛泽东一生,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像一个永远猜不透的谜、一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和超凡的魅力,令人神往,让人追寻。
告别韶山,启程返回,商会的这些老板们在旅游大巴上都争先恐后动情地谈体会、讲收获,大家发自内心感激先烈,都在赞叹毛泽东的神奇和伟大,赞叹共产党的艰辛付出和卓越领导,感慨今天祖国的和平安宁和繁荣富强,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值得珍惜。归来已两日,可我的心仍然沉浸在最虔诚的朝觐之中……这是一次难忘的“朝圣”之旅,我将此次湘赣红色之旅的收获总结为“红色的熏陶,心灵的洗礼”。
2021年6月1日于湖北宜都

周保平近照
本文作者周保平,笔名洛军,籍贯湖北浠水,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66年9月出生,1984年10月参军,1989年6月解放军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在原济南军区某红军团任职12年。2000年9月转业,先后在宜都市房地产管理局、宜都市委组织部、宜都市文联任职,现在宜都市文化和旅游局供职。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杂文学会理事、湖北《党员生活》评刊员。著有散文集《寻找自己的天空》、《孤旅》。
图片提供:周保平
配图/书法:李桂强
责编:平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