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一词,在我们少时记事就经常听到,但那时的“收藏”这个词,与现今是两个概念,那时的收藏就是保存的意思。家里东西存放保存,大家都是讲把它“收藏”起来。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而现今的“收藏”这个词,指的是一些古玩类具备保值增值功能的东西,不是指以前的普通品保存,而是指高端物品的倒卖,发财行为。收藏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有人说,现在全民都在玩收藏,此话不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报刊、电视上都介绍一些从事收藏的家族及个人暴富的传奇。电视上出现鉴宝节目,报刊上出现许多一夜暴富的故事。这些媒体的误导,专家的忽悠,抱着捡漏心态的收藏者占据大多数,也引发了诸如盗墓这类违法行为的滥乱成灾,及全国各种古董字画等古玩的造假成风……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从90年代初收藏浪潮兴起这几十年间,这个市场形成了一个怪圈,真的卖不过假的,老的卖不过新的。真正的古董文物无人识,真货被人忽悠坏。从上到下的各级电视台的鉴宝栏目,全是什么都不懂的伪专家,睁眼说瞎话,把一件件文物古玩忽悠成真假难辨的垃圾。还有很多以此招牌到处招摇撞骗的伪专家,只要给钱假的就是真的,要是不给钱,真的也是假的,造成收藏界出现这么个怪圈。很多拍卖公司都是潜规则,让人心酸无奈。95%的从事收藏的人都是不懂,没真假鉴别能力,所以迷信专家。而这个行业的所谓专家全是鱼龙混杂、一知半解、不懂装懂的江湖郎中。在这些伪专家的忽悠下,多少人花钱买的都是一堆堆、一屋屋的赝品、仿品,还在自我陶醉。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收藏这个行业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行当,其价值、艺术性完全不是非一般人所熟知。尤其如今中国也是缺乏权威的鉴定和公估机构。加之民间收藏品市场不规范,商家信誉缺失,导致收藏界遭遇的全是设坑陷阱,想尽一切办法诱你上钩。多少人为此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一些拍卖公司的所谓高价,是吸引人的眼球。某某名不见经传,画的一塌劣的画家作品拍出了多少多少价,其实全是虚拍托拍,然后以此到各大媒体、网络上宣传造势,蒙骗不明真相的局外人。

收藏品是历史链条上断裂或缺失的环节,现在的收藏与传销是一样的套路。真正能发财,传销第一层是能发财,而且发大财,可第二层,第三层的钱,都让第一层挣去了。这就是中国乱象丛生的收藏市场,所以这行水很深,很浑,很黑。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讲,难道这行就真不能发财吗?我讲“能啊,但你如真想在这行弄出名堂,就记住以下几点,第一,你把它当成一种磨难,第二,把它当成一种修炼,第三,当成一所学校。”但学校是要交学费的,等你这些都修炼到家了,就会玩出一种文化来,这才是你的文化资产,是难以估量的财富!


△成忠臣书法作品
这里我着重讲下字画收藏,我在这里并不是贬现在的天下画人,而是实话实讲。现在普天下的画家基本上都是用的书画纸和化学色作画,这类画不会传承流通,因它只几十年寿命。收藏是五千年的文明史,要有足够的寿命,这是基本常识。不具备传承流通功能的东西怎么会是收藏品?中华绘画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代表,历代的优秀绘画能传承流通下来,是因为材质的正宗,真正意义上的手工宣纸和矿物石色颜料。这类画是传承着我们古老民族的文化精神,代表着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传统绘画中的技法,无不折射出历代画家对人文、历史等方面的思考与生活的感受。也许有人讲,现在普天下也找不出正宗意义上的手工宣纸和矿物石色颜料,上哪弄这类材料啊。正因为现在普天下难找,才证明它是稀缺资源,但作为有良知的真正画家们,是难不住他们的,他们会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满世界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