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成安,家住遂平县玉山镇刘庄村,是一名老党员,老退伍军人。我于1948年1月5日出生,1966年8月17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2月1日应征入伍,在空军后勤某部队服役6个年头,1975年5月退伍返乡。
我今年73岁,光荣在党55年。在党言党,在党爱党,我无时无刻不沐浴在党温暖的阳光下,无日无夜不感恩党的培养教育,感恩组织的关怀呵护。55年栉风沐雨,55年雨雪风霜,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我是名副其实地生在旧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幸运儿!我3岁丧父,母亲一人拉扯我们兄妹5人,其中艰辛可想而知。我从小酷爱学习,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优异,门门功课几乎都是5分(双百分)。因家庭条件窘迫,我在初中上的断断续续。1964年春季毕业前夕,家庭实在难以为继,我无奈哭着辍学回家。班主任吴绍谦老师来我家劝返,看了我家的情况,他是抹着眼泪走的。
我父亲有深厚的文化底子,办过私塾,声名在外。当时的遂平县嵖岈山职业学校和县立遂平一小都向他伸出过橄榄枝,欲高薪聘他去任教,但他顾忌我母亲及子女,均推辞了。我对父亲几乎没有多少印象,后来从母亲给我讲述父亲在世时办私塾以及与人为善的情景,读到了母亲的坚强、隐忍,也读到了父亲的秉直性格。父亲走得早,给我撇下一箱书籍,这是他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母亲带着我们艰难度日,虽然清苦之极,但总看不见母亲脸上有愁容,只到她84岁过世,她看上去总是一副爽爽利利、眉开眼笑的样子!虽然过得很苦,但凡逢年过节,她都要想办法多蒸两锅杂面馒头——那时讨饭的特别多。父母双亲坚毅乐观、乐善好施的良好家风耳濡目染地影响着我。
我不甘心失学,就东奔西走,终于成功申请到上遂平卫校的机会,1964年至1965年,在遂平县防疫站上2年卫校,主要学习西医,业余自学中医。毕业后回玉山公社医院实习。实习结束后,经考核成绩“全优”,领取了县里统一发放的医生资格证,玉山公社卫生院南院长给我分发了一个保健箱、听诊器、针灸针等医疗器械。
玉山公社卫生院分配我到高竹园村联合诊所工作,当时玉山街李更(现玉山镇乡村医生)的祖父在高竹园村联合诊所当所长,裴楼村刘毛蛋(现玉山镇卫生院医生)的祖父在诊所当医生,联合诊所还有初徐村的南溜镜、高竹园村的王华亭。1969年,按照上级精神,联合诊所取消,几个医生各回各村。我带着分配的中西药品及医用器械回本村医务室工作。
1969年秋季,脑膜炎在我村流行,全村共有20多人受到感染。我快速跟踪诊断,果断用药,并积极上报疫情,送他们去公社卫生院巩固治疗,后来他们全部康复出院。没有一例漏诊、误诊,我受到玉山公社通令嘉奖。
由于表现出色,1970年我光荣参军,在空军某后勤部队某连医疗队当卫生员。由于在参军之前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有深厚底子,工作又积极上进,从不讲分内分外,从不计个人得失,深受领导和战友喜欢,业务上年年受表彰。我在思想上也不甘人后,年年获评政治理论学习标兵。我还是我们连队的毛泽东思想理论宣讲团成员,除为我们连队作宣讲、上党课、编印通讯之外,还经常受邀去别的连队作报告。我业余还潜心钻研军事理论知识,研究军械战术。有一次在全军军事技术理论大比武上,我作的的《关于提高坦克车、装甲战车作战性能可行性分析》的报告引起首长们兴趣,得到充分肯定,有位首长询问我是哪个坦克营的?我们营长说这是我们医疗队的卫生员小刘,领导惊讶不已。
由于人所共知的历史原因,即将提干的我被通知立即退出现役,我们那批空军几乎全员退伍返乡。1975年初夏,我告别待了近6个年头的军营,回到了家乡。回家乡后,我退伍不负初心,退役不退意志,在刘庄村卫生室工作了7年。
1975年,就在我退伍回村不久的5月份,我村大刘庄村民组村民陶更的儿子陶书元出生4天,高烧不退,严重时达41.9度,孩子一度抽搐,昏迷,孩子父母焦急万分,以泪洗面,不知所措。我问询立即赶到他家问诊,诊断为重感冒,当即用了氨基比林和小儿退热片。为防万一,我夜晚就住在他家,一边安慰陶更夫妇,一边监测孩子病情,不断采用温水毛巾擦拭,用酒精棉球擦前心、后背、手掌心、脚心等,一天一夜后,小孩儿体温恢复正常,神智逐渐恢复清醒,各种症状消失,我才放心离去。

是年6月份,刘庄村全村妇女结扎对象集中在玉山公社卫生院接受结扎手术,卫生院领导安排我去做护理工作,我不怕脏不怕累,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其中一位叫王玉梅的女子,术后伤口不愈合,红肿疼痛,茶饭不进,痛苦不堪。我判断其腹内有异物,赶紧找医院领导反映情况,经医院安排医生检查,果然发现有几块纱布遗留在肚子里,立即实施二次手术,取出纱布,伤口很快愈合,病人健康出院。后来赵院长在全公社医务大会上表扬了我。
还有很多事例,不一一赘述……
1982年,组织安排我到村供销社工作,我愉快接受,一边站好柜台,一边悬壶问诊,继续为村民服务。随着改革开放加快推进,不久供销社取缔,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回到生我养我的土地,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庄稼人。庄稼人很苦,也很淳朴,我土里刨食,节衣缩食,日子过得再艰难,也没有向党组织提过要求。我先后把一双儿女送进大学,现在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作着贡献。
我义务修路16年,养路护路20载。我们村子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土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晴天满天土,雨天处处泥,一旦有大车碾压,车辙子深的可以躺下小牛犊儿,严重影响乡亲们出行。我农闲时间主动请缨,一辆架子车、一把铁锹几乎天天与我相伴,我忙着拉土石修路,哪里有坑,哪里填补;哪里有泥水,哪里铺垫……从1982年到1998年,我坚持了16年!1998年,政府为我们铺设了柏油路,我又牵头组织护路队,覆路唇,搞养护,检查被大车碾坏的地方,树起标识,铺垫沙石,一直到2018年道路翻修,这一干又是20年!36年坚持实属不易,换来父老乡亲出行方便!有人不解,也有人白眼儿,但更多的是支持和点赞,我无怨无悔。村两委和村民组里多次提出要支付我报酬,我一律回绝,我说这是我一名老党员的自觉行动,要讲报酬就不干了。现在好了,2018年,政府为我们浇筑了混凝土公路,不需要特别养护了,我又加入了义务养护道旁树木和管护花卉的工作中,尽职尽责,乐此不疲。
我还在村委任村民监理委员会委员。2006年11月,在一次核查账目明细时,我发现一笔账目收支不抵,反复核算,发现端倪:原来一名干部将1000多元虚列虚支,据为私有。这名干部还是我的近亲侄子。他给我送来烟酒,我严词拒绝。我当即反映给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责成那位同志退还现金,并给予处分,避免了集体资金流失,村两委班子对我更加信任了。
2020年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不顾72岁的年龄和瘦弱的身体,找到村支书李松林同志主动请战,在村委最重要的卡点值守,风餐露宿,夜以继日,连续“奋战”28天,才被村支部强制换下岗,此时的我,人瘦了五六斤。我还数次捐款捐物价值数百元,也算尽一份老党员的绵薄之力吧。
玉山镇党委、刘庄村党支部多次欲表彰我为镇、村优秀共产党员,并欲向上级推荐、宣传,我多次辞让,认为我只是干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与英雄、模范人物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2019年,当镇党委、镇政府领导把河南省政府和退役军人事务部制作的“光荣之家”金光闪闪的牌匾送到我家,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党员、老战士。
如今的我已七十有三,领着乡村退伍军人的补贴,感受着党和政府的雨露春风,已无憾矣!平日在村里义务值班、护树、修剪花草、清理垃圾,还时常受邀为街坊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送药、上门打针,忙哉乐哉,也算是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作力所能及之贡献吧。
闻得党中央今年起要表彰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我内心万分激动,想想我已在党55个年头,心里更加充满了前行的动力!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我要再接再厉,铭记初心,不辱使命,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我要接续奋斗到在党60年、在党70年、在党80年……我要在有生之年,看着伟大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天天愈加强大起来,稳健地走向世界舞台正中央。我要在有生之年看到伟大祖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我要在有生之年看到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我要在有生之年看到全国人民都能过上更富裕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
时光如梭,时过境迁,回首过往点点滴滴,不觉数十年过去,每每忆起,依然心潮澎湃,万分感慨!我想要发自肺腑说一句,没有伟大的党,就没有伟大的祖国,也就没有家乡美好的今天,也不会有我个人的今天。我要永远要常怀感恩之心,常做利人之事,永远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作者简介
王允,遂平县第六小学教师,学校教科室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