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话苏轼四句箴言的前前后后
文/张正军(黑龙江)
苏轼者,大名鼎鼎也。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散文家、诗人、词人、画家、书法家。出生于四川,卒于河南,享年六十六岁。他少年聪慧,读书刻苦,成绩斐然,人称神童,自亦飘飘然。亲书十个大字贴于门前: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一老妪,过其门前,问之 一字,而不能识,立刻醒悟。改十个大字,上句前添两字:发愤",下句前也添两字:"立志"。"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成为他以后人生新的坐标。
此后在其母教诲之下,更加刻苦孜孜不倦。功夫不负苦心人。青青韶华,满腹经纶。二十岁考试一举成名,名满天下。因考官欲避嫌使之与蟾宫折桂,玉兔登天,咫尺擦肩,屈居第二。然则仍可豪气冲天,意得志满,披红掛彩,入仕为官。但因社会黑暗,官场险恶。加之其性格耿直,不谙世事,不会逢迎,好景不长,终被排挤出局,一贬再贬。
云何遮日,土焉掩玉!逆境中的苏子,其诗词书画照样栩栩如生,熠熠照人。力作名篇层出不穷。如今我们所见之宏篇巨帙多出于此阶段。他贬谪之地,地辟人稀,乌烟嫜气,能生存下去亦属不易,焉能出此佳绩?这就不能不说,伟人之伟,远超常人。胸襟之广阔,如海纳百川。忍难忍之忍,活难活之活。绝非凡人!随遇而安,顺乎自然。人处逆境,心胸豁达。活出乐趣,活出情趣。如他被贬岭南,此地本是个穷山恶水的不毛之地。他就觉得岭南照样十分可爱: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处逆不逆,逆中见新,新而欣赏。因此苏子曾独创四句箴言作为自勉自励的座右銘: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正是如此远超常人之襟怀,加之珍贵箴言的鞭策鼓励,使他不仅活出了奇迹,更活出了佳绩。不仅照亮了自己,更照亮了后人。他常游山玩水,愉悦心性。绝非单纯饱飨眼目。而是寄情山水,直抒心臆。如他的巜题西林壁》: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不仅在观山,更主要的是对当局者的执迷不悟,误国害民。提出了犀利批判。再如他的代表作巜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雄姿英发……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首豪放大气的词作。不仅是对赤壁夜色的赞美,更是通过对雄才大略人物的追思,委婉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

他所处的时代真是好人不扬,坏人横行。生在此时的人着实不易。所以时人生命极短。人均之寿约在四十岁。而苏子能在极其险恶,常人难以存活之逆境中寿高六十六,堪为奇迹!愚以为他能活出奇迹,作出奇迹,得亏于字字玑珠之以上四句箴言!古人,今人,后人,也获益非浅。
念天地之悠悠,感日月之长长。愿苏子箴言警句永永远远,煜煜煌煌!
温馨提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期责任编辑:诗茵若雨 半醉半醒

【作者简介】姓名:张正军,1944年生,1962年参加教育工作,历任小学教师,小学负责人,中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98年退休,远方诗人协会会员,黑龙江诗词协会会员。

【金牌主播简介】网名:茗杋,原名:李金玲。林甸县文化馆“梦之声”诵读学员,爱好广泛,喜欢唱歌,跳舞,朗诵,愿我的歌声敞开你的心扉,愿我的诵读声给您带去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