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7日,由洛宁县文广旅局主办、文化馆承办的2021年“文化志愿服务乡村行——寻找村宝·我为党旗添光彩”系列文化活动在兴华镇西南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县文广旅局副局长张兵甫、文化馆馆长段慧博、兴华镇副镇长张芳芳、兴华村两委班子成员、县文化志愿者与群众一起参加此次活动。

村宝是我县各村具有文化技艺、文化符号的“能人”,助孤济困、向上向善的爱心人士或德高望重的乡贤,是我县服务乡村、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干力量。2020年,省文旅部门发布通知,以“寻找村宝”活动为载体,在全省推进“河南省文化志愿服务乡村行”项目。洛宁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按照通知要求,开展洛宁县2021年“文化志愿服务乡村行——寻找村宝•永远跟党走”系列文化活动,依托有文化特长的城乡志愿者,引领农民群众“唱主角”,让“村宝”们尽情展才艺、秀风采。
首先,副局长张兵甫对活动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指出,举办“寻找村宝”活动是我省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模式,希望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村宝”,最终实现农民群众自我展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在乡村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文化队伍,全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上午10点,文艺演出以活力四射的开场舞《吉祥中国年》拉开序幕。

活动现场,才艺双全的“村宝”们大显身手,文化志愿者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节目。
发源于民国初年,流行于西南村的花鼓戏(俗称打花鼓),在100余年的流传中,凝结了来自民间的幽默诙谐、朴实明快,在演员们的一颦一笑中,现场观众也都看得乐呵呵的。



作为传统礼服,旗袍穿着舒适、落落大方,受到爱美女性的喜爱。伴随着悠扬的古筝曲《江南雨》,20余名身着旗袍的优雅女士依次排列,迈出袅袅婷婷的步伐。她们有的手执油伞,有的以扇掩面……体态优雅、表情自然,挥扇、摆手、提腿、转身间或贤淑、或典雅、或柔美、或清丽、或妩媚、或高贵,将东方女性的自信和柔美展现的淋漓尽致,现场观众无不拍手称赞。

动感的广场舞《油纸伞》旋律配上红扇子,相得益彰。艺术家们双手持扇,在音乐的伴奏下,时而似过江猛龙,时而波浪起伏,结合艺术、健身、娱乐于一体,一把把红扇子在她们的手中舞得婉转抒情。


接着是一场豫剧《花木兰》选段“用巧计哄元帅出帐去了”的演唱,艺术家们将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表演的淋漓尽致。

李清平的歌曲《小城故事》优美动听,让人回味无穷。
演员们在台上默契的配合,优美的唱腔,扎实的演出功底得到在场观众的喝彩声,将演出活动推向高潮。
整场演出气氛热烈,激情洋溢,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及健康向上、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展现了新时代山区群众的风采,表达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无比热爱。

活动结束后,村支部书记说:“这样的活动很好,很接地气,社区群众很喜欢!希望以后多来我们这里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们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发挥两委班子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带领我们村的群众开展好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挖掘我们社区的传统文化项目和人才,为繁荣乡村文化事业、促进乡村振兴再做贡献,为团结带领群众奔小康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本次在兴华乡西南村开展“寻宝活动”只是洛宁“寻找村宝”活动的一朵浪花,是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下一步,该县将以“文化志愿服务乡村行——寻找村宝”活动为载体,通过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文化“寻宝”志愿服务活动,从各村挖掘、选拔一批具有本土文化技艺和文化符号的乡村文化能人,传承乡村优秀文化,丰富乡村文化产品供给,探索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新方法、新模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来源:洛宁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