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献给过六一的老朋友和小朋友(组诗)
原创 陈昌华
1,三个孩子
2,林中小鸟回了家
3,过家家
4,拔萝卜
5,猫家三代过六一
6,第一次戴上了红领巾

三个孩子
街头,一个卖艺的小男孩
用一根小指般的钢筋
拼命勒着自己的童年
勒得脸红脖子粗
勒得上气不接下气
勒住了许多行人的步子
旁边,一个小女孩
一边叫着“气功绝技”
一边敲着手里的盘子
施舍的钢蹦蹦进盘子
怜悯的毛票飘进盘子
一个和小气功师
年龄相仿的小男孩
从书包里摸出一块巧克力
笑嘻嘻地扔进了盘子
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
1988年7月3日

林中小鸟回了窝
林中的小鸟迷了路,
不知该往哪里落。
飞呀,飞酸了翅膀,
叫呀,叫得嗓子冒火。
眼看夜色就要降临,
它还没找到自己的窝。
妈妈呀,你在哪里,
小鸟已知道自己的错。
迷路的小鸟在寻找,
找遍了每个角落。
飞呀,飞遍了森林,
叫呀,叫得又累又饿。
历尽千辛和万苦,
它终于回到自己的窝。
妈妈呀,我很勇敢,
小鸟已明白天地广阔。
1987年10月2日
过家家
一对青梅竹马
从小一块长大
一起藏过猫猫
藏着藏着没影了
一块玩过家家
玩着玩着分手啦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一转眼夕阳西下
曾经的祖国花朵
早沒了昔日芳华
只有过家家的天真
还游戏着一茬一茬

好像一部长篇连续剧
主角永远都长不大
看戏的观众去了来了
演戏的演得欢天喜地
看戏的看得甜酸苦辣
过家家不是过日子
过日子不是过家家
人生就像一场游戏
玩过游戏才明白
真作假时假亦真
假作真时真亦假
2018年2月21日

拔萝卜
年年六一年年过
小朋友们欢天喜地
今又六一今又过
老家伙们百感交集
大树又添了一圈年轮
小草又吐了一抹新绿
那个拔萝卜的小男孩
早就年过花甲
那个来帮忙的小姑娘
也已年过古稀
那群喊加油的小伙伴
早天南海北各奔东西

那个拔出的大萝卜呢
还是那么好吃吗
那群表演的小朋友
已经走不回过去
只剩下一张珍贵的合影
只留下一段甜蜜的回忆
虽然这些年天各一方
尽管这些年断了联系
但一到每年六一节
总免不了抚今追昔
那棵总拔不完的大萝卜
那个永不过时的老游戏

小伙伴们你们好吗
老朋友们现在哪里
时光倒流不回童年
岁月难以留住花季
萝卜就这么一茬茬拔出
人生就这么一代代延续
2017年5月26日
猫家三代过六一
伸出小手臂
面带微微笑
小朋友们庆六一
一起跳舞蹈
一块拉拉手
一块跺跺脚
互相点点头
互相弯弯腰

男孩领节红
女孩裙子飘
台上跳得好开心
台下看得好热闹
妈妈在鼓掌
爸爸在拍照
爷爷奶奶睁大了眼
哪只是猫猫

小猫嘭嚓嚓
大猫喵喵叫
两只老猫老泪流
怎能不服老
大猫早长大
小猫又长高
猫家三代过六一
天伦之乐乐陶陶
2017年6月2日
第一次戴上了红领巾
——2017年10月13日,还差5天7岁的小孙子陈思涵第一次戴上了红领巾。
第一次把右手
高高举过头顶
第一次把红领巾
系上自己的脖颈
还差5天7岁的陈思翰
成了一名少先队的先锋
老师说,红领巾
是五星红旗的一角
它的颜色是革命先烈
用鲜血染红
妈妈说,从今天起
你就是少先队队员
更要好好学习热爱劳动
陈思翰仰望着队旗
小脸蛋兴奋得通红
陈思翰眨吧着眼睛
听得有些似懂非懂
他还不太清楚——
入队意味着什么
但他开始明白——
这一天确实有些不同
就像第一天上学
一起背上了书包
班里那么多小伙伴
又一起戴上了红领巾
一起学唱少先队队歌
一起看着国旗和队旗
飘扬在操场上空
阳光下,又一片
蓓蕾竞相绽放
校园里,又一阵
歌声随风传送
陈思翰和他的小伙伴们
今天集体入队
红领巾开始引领
他们稚嫩的脚印
2017年10月13日
——图片选自网络——
(陈昌华,生于安徽,长于洛阳,现居深圳。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宝安集团品牌部部长,《宝安风》杂志社社长。现任深圳市出版业协会企业报刊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委员会秘书长。
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兩卷)《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常青藤》。主编专著《中国企业报刊大全》,诗集《诗路花语一一洛阳七十年诗歌选》。执行主编《平乐正骨史话》,执行副主编《深圳十大文化名片》
出任五集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十八集电视剧《白居易》制片,电影《砚床》制片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