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多锦绣 乡愁家最长
——读青年诗人王庆利的“乡愁诗”
王长鹰
诗言志,亦寄情。唐代诗人贺知章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乡愁;国画大师张大迁因长期客居国外,晚年便犯了很深的乡愁病,以至思乡思到至情处便不能自已,禁不住老泪纵横……

乡愁,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对家的记忆,对根的怀恋,正像飘在远空的风筝,总要记住拴住自己的地方。有人说,大丈夫当四海为家,但那还只是生存生长的家,而精神的家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出生的地方!
家,就是这样,往往身在其中而不觉其在,离之愈远,思之愈深;失之愈久,念之愈切,不知这是人类自身的局限性,还是人类对根脉的忠诚!

乡愁人人都有,只是表达形式各尽其趣罢了。作为一位富有才华的青年诗人,王庆利能一口气写下22首乡愁诗,足见其对家的感念之切。全诗乡韵绵延,情足味浓,有的如千年老酒,甘冽芳香;有的似山涧青泉,久渴适口。可粗读,亦可细读;可篇读,亦可句读……总之,是不可不读的好诗!
当然,“乡愁”只是王庆利诗歌创作的一个侧面,但通过这个侧面,我们不难发现他诗歌创作的丰富性。读他的诗,有撞入田园的惊喜,有梦游故居的新奇,更有久别重逢的心跳……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发表前它属于诗人个人,发表后则属于读者,尤其那些能有幸在第一时间读到它的读者!
让我们走近王庆利,走近他的诗,去一睹一位青年才俊笔下的“乡愁”!
乡愁二十二首
王庆利
不向东山久,春来乘兴游。
摩崖犹可辨,般若复焉求。
有地皆成矿,无村不起楼。
经冬余野草,见说故园愁。
庚子春节前一日,返小楼村,游水牛山,庆利并记。
细雨时催卧牛起,小楼几见佛头青。
画阁石门何处觅?悵然为忆郑王城。
卧牛、卧佛二山及奎文阁丶石门、郑城皆故乡风物,今已荡然!

小雨忽来,闻家中新麦入仓
布谷声声麦入仓,凉风挟雨过南窗。
清思一点着何处,老屋床头酒正香。
己亥大寒返乡
和风丽日大寒天,午鸡时鸣犬欲眠。
洒扫庭除忙晒被,漫吟新调待新年。
忆
园中椿树欲生芽,荠菜田间点点花。
一夜卧听连晓雨,朝来最忙是农家。
香椿芽、荠菜皆适时之美味也。

杏 花
爱花心性未曾衰,每忆东山杏子开。
毕竟春光封不住,丹霏一片待君来。
故園杏花
余少时,家东即山,坡上有杏林,今不复在矣。
每忆杏花开,丹霏一片来。
如今坡上树,惟向梦中栽。
闻王传贺老师还乡作
海砚堂中岁月深,霜枝雪幹見精神。
佛牛山下花开日,泪眼当年看花人。
立 夏
樱桃红绽麦初黄,柳絮因风势更狂。
一夏光阴今又始,夜来未妨是清凉。

听 雨
微醉非贪睡,醒来近五更。
打窗风雨急,不是故园声。
槐 花
光阴从未负花期,知了声声正满枝。
莫谓相思无着处,清香一种旧曾知。
槐 树
几树洋槐共国槐,绿云曾傍故园栽。
何须风味殊中外,一样清芬入梦来。

留飲山家
柳絮轻颺杏初圆,白雲生处起炊烟。
山家置酒留归客,沽取春风不用钱。
槐 花
花开又值暮春天,谁写相思理旧弦?
一树香飘饶美味,採来米小共阿莲。
美味者,槐花饼也。槐米可入药,少时常采之。
春雨夜忆故園
桃红李白草青青,深锁初心客小城。
故園今夜花多少,开落风声共雨声。
柳 笛
不向章台舞细腰,笛声吹忆故园谣。
树犹绿发人空老,新梦时萦旧柳条。
喜 雨
城市多暇日,農家忙灌田。
喜聽连曉雨,父老正高眠。
对雪有怀
柳絮因风旋作花,谁将心事付桑麻。
山中父老应闲坐,不话烟霞话种瓜。
重 阳
重阳今又至,携酒且还乡。
老父尚能饮,故園菊正芳。
咏 菊
東篱菊一枝,開落故迟迟。
除却陶元亮,西風是旧知。
平常之物,若能翻出新意,便是上层,何必复作傲霜迎风之滥调!
回乡偶书
丝瓜未老菜根香,金玉满園菊正黄。
夜半雨声来枕上,忽听晨鸡报天光。
秋 思
白露溥时忽梦家,门前篱菊远铅华。
一轮桂魄澹如水,满院香浮月季花。

诗人简介:王庆利,1970年3月生于山东汶上,1993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现为宁阳县复圣中学高级教师,宁阳县政协委员。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当代艺术教育中心研究员,泰安市青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曾出版专著《王庆利书迹》、《泊然堂诗稿》,并有多篇作品在《大众日报》、《党员干部之友》、《书画世界》、《山东教育》丶《青年思想家》、《岱宗学刊》、《当代小说》等报刊发表。2004年4月应邀参加朱复戡艺术研讨会,并当选为首届朱复戡研究会理事。2017年7月公派西班牙巴塞罗那从事书法教学,2021年3月外聘泰山学院客坐教授。
2021年5月31日匆毕于文陋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