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网络
文字:柳明、怅望秋水
制作:千雪千寻
七绝·《诉秋水》
文/柳明
懒理蛾眉娇滴滴,勤修品性竞芳菲。
天生一个多情物,只爱诗书近紫薇。

<五>、七排·《探春》——答柳明先生
文/怅望秋水
紫薇约我探红尘,碧草茵茵柳絮纷。
数尽残红春怎了?倚墙听得落花沉。
落花别过剩残枝,无语对花憔悴斯。
信手捻枝风颤颤,东风闲作落花诗。
眼前春色谁当负?蜂蝶徘徊留几处?
纵是东君最多情,多情也较无情苦。
楼头云暗雨初成,雨润胭脂自是清。
赠我潇湘羞领略,一花一叶一诗情。

注释:
“潇湘”,指如潇湘妃子般的诗才。
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话说贾宝玉接到探春的丫鬟翠墨送过来的一副花笺,上面提及有建立诗社之意,其中有句:
“妹虽不才,幸叨陪泉石之间,兼慕薛林雅调。风庭月榭,惜未宴及诗人;帘杏桃溪,或可醉飞吟盏。孰谓雄才莲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
恰巧贾芸送来两盆白海棠孝敬宝玉。宝玉吩咐婆子把花儿送到屋里去,便同翠墨往秋爽斋来,见宝钗,黛玉,迎春,惜春都已在那里了。
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就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
李纨“稻香老农”,探春“蕉下客”,林黛玉“潇湘妃子”,薛宝钗“蘅芜君”,迎春“菱洲”,惜春“藕榭”,贾宝玉“怡红公子”,史湘云“枕霞旧友”。
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他来?”
迎春道:“都还未赏,先倒作诗?”
宝钗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做。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寓情耳;要等见了做,如今也没这些诗了。”
迎春道:“既如此,待我限韵。”
说着,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集,随手一揭,这首诗竟是一首七言律,递与众人看了,都该做七言律。迎春掩了诗,又向一个小丫头道:“你随口说个字来。”那丫头正倚门立着,便说了个“门”字,迎春笑道:“就是‘门’韵,‘十三元’了。这头一个韵定要‘门’字。”说着又要了韵牌匣子过来,抽出“十三元”一屉,有命那小丫头随手拿四块。那丫头便了“盆、魂、痕、昏”四块来。
这便是“海棠诗社”开的第一社《咏白海棠诗》限韵“门、盆、魂、痕、昏”。

作者简介:
“梅饰空庭玉饰昏,梨花点点绣帘门,柔宣三尺闲愁散,雪月生来是我君”。
怅望秋水,一介清冷,被称为“博海中的林黛玉”,“小李贺”,舞乐诗词均有涉猎,现原创作品约千首有余,次韵红楼梦作品40余首,多篇作品发表于《当代优秀作家精品文选》、《中华作家》、《世界华文作家》、《黄帝文化和黄河文化》、《诗无邪》、《中国朗诵艺术杂志》、《新文学》、《作家圈》、《爱情诗刊》、《四季印象》、《春秋百家汇》、《岁月如诗》、《唐宋遗韵》、《诗意长安》、《诗天子书刊》等多家刊物。当代优秀作家编委成员,世界华语爱情诗歌编委成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曾获“诗词中国奖”,“世界华语最佳爱情诗歌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论坛大赛优秀作品奖”,作品同时也散发于多个文学网站。
( P图,乃秋水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