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355期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1437期
欢迎做客中华诗经阁
作家简介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者,《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等多个平台的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中国青年报》、《作家驿站》、《作家前线》、《世界作家》、《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湖南写作》、《当代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及各文学公众号发过诗、文二千余篇、首。

叶家海子花怒放
满山遍野弥芬芳
铁裕
我们行走在人生路上,一世情长,两依难相忘;
无论红尘还是魂梦里,爱恨绵绵,无须念过往;
流光易逝去人生易老,逝水难返,谱曲世潇湘;
红尘喧嚣路途漫漫长,只管向前,行走到沧桑。
昭通山野徒步群第576期行走计划是:自乘19路公交车到青冈岭街口,早晨9:00钟集合后就开始出发。这次行走的主题是:叶江海子看花海。
9:00钟,群员们都到齐了,我们就向北沿着213老国道线行走,经过单家垭口,接着直抵小寨子、酒房沟等地,在过了三道水之后,就开始爬山。
今天的强度很大,我们面临着征服一座又一座山野,才能抵达叶家海子。
第一座山梁漫长而陡峭,光秃而荒凉。我们顶着烈日不断的向上攀登着。严格的说来,这是一个接一个的山梁,一个弯道连着另一个弯道,一条深谷接着另一条深谷。我一边行走,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风光。
我自小就喜山爱水,喜欢在大自然里奔跑、思考、沉吟。真有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味道。

一旦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早已忘了烦恼、忧郁;忘了卑微、清贫;忘了那些看人的狗眼,世俗的偏见。正如陶渊明诗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我抬头仰望远山,但见云雾笼覃,山色空漾,虚幻缥缈。那一座座山野,形态各异,重重叠叠,高耸入云。
那千姿百态的山野,仿佛从广袤、空旷的天外绝尘而来,在奔跑、升腾;在纵横、起伏;在连绵、横贯。
有一座山野兀自独立于苍茫的大地上,显得有些不随俗、不入尘;有些孤傲、清高;有些无为、淡泊。那架势,拔地千尺,一显其孤傲的性格;那神态,一显其仙风道骨的飘然;那模样,高傲而自衿,深邃而大气。恍然望去,仿佛苍龙出海,气势非凡。
待我再回望另一个方向时,只见远处的山野连绵不断,白云缭绕。那升腾的雾气袅袅娜娜,如同一条条飘带,交错缠绕在山野之中,形成了一道缥缈而独特,美丽而朦胧的风景。
而在那两山相依相连的幽谷中,那氤氲的雾气轻飘慢拽着,在山风的吹拂中,婉约而巧妙地勾勒出一幅优美、神秘的山水画,在向人们一一舒展开来。

连绵的山野,弯曲的沟壑,清爽的空气,映入眼帘,沁入心脾。造物主总是在这空旷的野外,让大自然裸露出万种风情,让人醉,使人迷。
在众山之中,有两座山野有些特别,屹立成一道有趣的在风景,或者说一种守望的姿势。靠北的山野如同那婷婷玉立的仙女,在悄然仰望着,靠南的另一座山野,仿佛想伸手相抱,奈何中间有一条空白地带,难以相亲、相近、相拥。于是,两座山野站成了万年守望,念成了无限缠绵的相思。
不远处,有一汪清澈、荡漾的水,如同一个古铜镜,悄然静立于山野之间。我感叹造物主之绝妙,有山,必然有水;有阴,必然有阳;有高,必然有矮;有大,必然有小。世间万物,有它的统一性,又有它的对立面,而有时又是相辅相成。
我想:如果没有山,水自然寂寞;如果没有水,山肯定孤独。因此,只因为有了山水,自然才美丽而和谐。山只因有水,因而苍翠碧绿;水只因有山,因而才清澈温柔。它们无言无语,在静静的和谐与淡淡的孤寂中,以一种闲散的心境,慢慢地把悠悠岁月怀念。
看着这自然的美景,我不禁想起宋朝诗人陆游的《长相思》:
山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明月收钓筒。
头未童,耳未聋,得酒犹似双脸红,一尊谁与同。

再往前行走,我悠然看到有一汪清泉静漾着,青山倒影,烟波袅袅。恍惚中,我依稀看到有一美女在水边濯足、洗发。那情景,真有点像唐代诗人雍陶诗云: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凝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我一边欣赏着山中美景,一边品味着古人的诗句。这真是个一处一风景,魂牵梦萦绕。难怪古代诗人每当看到美丽的山水时,总会有脍炙人口的诗句。
我痴痴地想:
如果思念开成花,伊人便是最美的风景;
在喧嚣的尘世间,伊人是最深最远最佳的意境;
世间的风景处处都有,何必让人因一情缘而缠绕不清;
天涯有路,世有风光,波浪如花,只因有你,才占据了我的心灵。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叶家海子。只见在万山丛中,有一条不规则的狭长地带,一片碧绿。当我第一个跑到山下时,谁知早有人在花海之中观赏花了。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只见那些花朵在悄然绽放着,颜色有紫色的,乳白色的;有红色的,水红色的,有淡黄色的,深黄色的。但在整个花海中,以紫色的花偏多。这里有鸢尾花、报春花、小苍兰、碧竹子,半枝莲等花草,还有少数叫不出名的野花。

在五颜六色的鲜花中,有的火一样的红,有的茄子一样的紫;有的雪一样的白,有的天一般的蓝。真可谓五彩缤纷,姹紫嫣红。我感到,那醉人的芬芳,弥漫在满山遍野中。
然而,这些花虽然没有牡丹的高贵,却有一种淡雅的气质;虽然没有玫瑰一样的娇艳,却有自然的纯美;虽然没有水仙的芬芳,却有一种绝世的清纯。它们显得那么自然、优雅;那么妩媚、漂亮;那么从容、淡定。
绽放的花朵,皎洁饱满,光彩夺目,显得那么雍容、华贵、妩媚、娇艳。有的在风中舒展着腰,宛如仙女下凡;有的低首不语,似仙女在凝目相思;有的仰头让风吹拂,如歌女在吟唱。
看着看着,我想:在这大自然中,这些花自然、纯洁、典雅、大方,无尘无染。它们的开放,莫不是与风有一种约定?一番清风吹来,百花盛开,开出了企盼、梦想。既然与风有约,那么花怎能相忘?也许,在这空旷的野外,风与花,岁岁相守,永不相忘。
那淡淡的花,素面朝天,晶莹洁白,婷婷玉立。凝视着它,不禁使人想到了那出泥而不染的荷莲。

恍惚中,我的眼睛有些模糊了,眼前仿佛有一个个美女在款款走动,迈着纤纤细步,精妙无双。
有的秀发飘逸,皓齿白净;
有的双蛾颦眉,美目流盼;
有的肌肤若脂,情致两饶;
有的绰约风姿,仪态万千;
有的轻盈雅致,绝色尝衿;
有的微张樱口,气若幽兰;
有的娇羞微微,身如摆柳;
有的桃之夭夭,秋波涌动。
流连于这花海中,我不禁感叹:
这荒野之中的花,只因花千细而绝美,因而贞操、纯洁、丰满;
这些花朵之间,没有爱与恨,也无绝望与凄凉,它们平淡地盛开,悄然的回归;
这些妩媚、纯洁的野花,以其特立独行的姿态,盛开在这空旷之野外,却没有看到世间的纷扰、繁复,因而没有忧伤。花开是景,花落为诗。
难怪历代诗人爱花、喜花、护花、吟花。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从字里行间,裸露出了他对花的心境:
庭前芍药妩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而元朝诗人王冕的《墨梅》,看似写梅,实则借诗咏志: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清代诗人石涛的一首诗,也将荷花吟到极致: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你看,这些诗人们咏花各有千秋,各有意境,各有内涵吧?群员们纷纷在花中拍照、留念。
看完花之后,我们经过小金瓜、蛇窝、李家沟等地。一直沉着一条公路行走,最后在靖安街乘坐公交车返回。徒步顺利结束。






中华诗经阁
荣誉顾问 韩博石 毛恒昌
总 编 瀛洲居士(王连社)
古风部 在水一方(师静斋)
格律部 循规蹈矩(金唐松)
词曲赋 百家争鸣(宋远行)
新诗部 顺其自然(王佑德)
散文部 钟灵毓秀(李江涛)
小说部 源远流长(钟国富)
杂文部 心有灵犀(章自然)
音频部 先声夺人(古月仙)
美编部 桃之夭夭(任静好)
————————————————————
图片由作者提供 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