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桐花(新韵)
文/张卫国
万紫初开冠众芳,千红无计恋春长。
霞明锦艳枝头筒,桂馥兰馨蕊上香。
燕雀藏身村内院,凤凰栖翅树中王。
花钟响鼓音天籁,烈火焦琴乐律彰。
自注:
首联———点明桐花开放的时间在暮春,桃杏等粉红色的花大多已经凋零。只有紫色的桐花艳冠众芳。
颔联———从视觉看紫色花筒聚集一起,满树像彩霞那样明媚,枝头像锦缎那样艳丽。
从嗅觉描写花蕊芳香四溢,既有桂花的馥郁,又有兰花的清馨。
颈联———通过比拟,对比。燕雀只有在农村的院子内藏身。而凤凰选择在梧桐树上栖身。凤凰为百鸟之王,而梧桐树是百树之王。渲染了桐花的高贵。谚语:红得发紫,紫气东来。紫在传统文化中是帝王贵气的代表。在唐代文官中紫衣是一品大员所穿。
尾联———用典《焦尾琴》。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桐花的形状为钟状,喇叭状。黄钟大吕能传音。梧桐树一树高干,挺拔达30——50米,桐花位置最高,所以为天籁之音。我们虽然听不到桐花的音。但是以梧桐树干为原料的焦尾琴,却能弹奏出最悦耳动听的美妙乐律。点明了桐花高雅的情操。
总结:桐花乃是梧桐树的精华所在。本诗着力从暮春时节千红凋零,紫色桐花横空出世为切入点。通过从视觉,嗅觉,听觉描写,加入凤凰与燕雀对比,凸显了桐花高贵的品质,高雅的情操。

七律,榆荚(新韵)
文/张卫国
日暖风和景色明,门前院后看榆青。
条条翠串千翎重,簇簇柔圆万翅轻。
老母锅台增美馔,顽童树下动馋虫。
苍天赐予摇钱果,买断三春草木英。
自注:
起句———开篇点明时间节点,为风和景明的清明时节。老百姓之所以在门前院后栽榆树,是取榆树家家有余庆,有榆钱(余钱)的好口彩。
承句———采用比兴手法。条条翠串迎风摇摆,好像孔雀开屏的尾羽。重,条条翠串又比喻成翠绿的钱串,铜钱是沉的,枝条被压弯了。一簇簇圆圆的榆荚,就像蝴蝶纷纷展开的双翅聚拢在一起。轻,蝴蝶的翅膀是轻盈柔媚的向上竖立的。
转句———以老母亲的辛勤劳作和顽童的垂涎欲滴,唤起我们对家长,对童年,对过去浓浓的回忆。老母低头锅台,顽童仰头树上。一低一仰,既有时间回忆,又有空间交错。
合句———榆钱在春季一开花就结果成荚,是所有草木当中成熟最早的果实了,比樱桃都早。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英,花草最中央,最突出的部分,也就是雄蕊,常和雄一起,代表最高点。买断,榆钱有“钱”的寓意,就能买卖。字面意思买断的是所有草木的精英。引申为,所有草木,除了榆荚,都只能在春天开花,不能在春天结果成熟。榆钱在春天早熟。赞美了榆荚敢为春先的勇气和自豪。

张卫国,男,1967年10月出生。1991年7月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并且于同年分配到行唐县中医院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中医门诊和病房,工作在临床一线。现在为行唐县作协会员。中华大诗词论坛云溪漱玉版块常务管理。发表古诗词400多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