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战线的战斗
——参观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陈列馆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曾是党领导全国革命斗争的中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地下党组织对上海乃至全国的革命形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
上海愚园路81号,曾是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的指挥中心,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的领导人曾在这里领导上海人民为争取和平与民主而不懈斗争;在同中国人民解放军“里应外合,解放上海”的战役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陈列馆向我们展示了上海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历史,展示了1937年至1949年期间,刘晓、刘长胜、 张承宗等同志领导下的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发展、斗争的历程。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地下党领导上海党员,团结全市工人阶级和各界群众,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1年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使中共上海各级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到了1934年,临时中央在上海已无法立足,撤退到苏区。1935年1月,中共江苏省委遭破坏后,直至抗战爆发,中共上海地方组织的统一领导机构已不存在。
1936年春,中共中央先后派冯雪峰、潘汉年到上海,为重建上海地方组织做准备。年底,建立了中共(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1937年6月,中共中央派刘晓到上海主持全面工作,重建地下党组织,7月由刘晓、冯雪峰、王尧山组成中共上海三人团,作为上海党的领导机构。11月初,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江苏省委,刘晓任书记,刘长胜任副书记,王尧山任组织部长,沙文汉任宣传部长,张爱萍任军委书记。1946年4月,中共上海局成立,刘晓任书记,刘长胜任副书记,刘少文和钱瑛为委员。1947年下半年,中共上海市委成立,张承宗任书记,马纯古任副书记。
重建的上海地下党,克服和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白区工作方针和统一战线的政策,使上海的地下斗争出现了重大转折,开创了新的局面。
上海地下党向各界爱国人士传达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掀起了抗日救国的高潮。
上海地下党领导上海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地下党广泛发动群众,广泛建立工会和各种群众组织,维护群众利益,开展清算日伪,要求复工,改善生活待遇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斗争;坚持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领导人民开展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开展了反对美军暴行,爱用国货、抵制美货的斗争;反对冻结生活指数的斗争。上海地下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遍及国民党统治区的60多个大中城市,形成配合人民解放军正面作战的第二条战线,使蒋介石政府处于全民包围之中。上海解放前夕,上海地下党发展最广泛的反蒋统一战线,争取挽留上层爱国人士,策反国民党军队官兵;开展了反破坏、反屠杀、护厂护校斗争,秘密组织了10万人的人民保安队和人民宣传队,团结各界人民、进步人士里应外合,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维护了城市秩序,保全了人民生命财产,使全市水、电、煤气从未中断,电话畅通,交通正常,让上海完整的回到人民手里,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为新上海的建设打下基础。
上海解放前夕,在五百万人民中,只有8665名共产党员。上海的地下党和党员们,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胜利来之不易,胜利归功于将一切献给人民的共产党员和烈士们。
我想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燃成了反帝爱国的熊熊烈焰的五卅运动的工人阶级的先驱,年仅20岁的顾正红;
我想起,遭到汪伪特务组织暗杀,血洒上海滩的抗日女志士,年仅29岁的茅丽瑛;
我想起,顶住酷刑,坚持斗争,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年仅24岁的工人阶级代表王孝和;
我想起, “左联五烈士” 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和胡也频;
我想起,通过建立秘密电台,用永不消逝的电波进行对敌斗争,做出重要贡献,受尽种种酷刑,坚贞不屈,在解放前夕英勇就义的李白、秦鸿钧;
我想起, 在黎明前的黑暗、上海解放在即、 解放军的隆隆炮声中,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史霄文、穆汉祥烈士。
……
遗憾的是,不少战斗在第二条战线上的英雄,没有倒在敌人的屠刀下,建国后却蒙冤受害。
在情报战线出生入死,做出杰出贡献的潘汉年,被认定是“长期隐蔽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干部的内奸分子” ,被戴上“内奸”、“特务”、“反革命”三顶大帽子,被永远开除出党籍并判处无期徒刑,下放劳动改造。因层层审批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在孤寂与凄凉中含冤离世。
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沙文汉, 参与组织农民运动,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在文化战线上卓有贡献;参与重建上海地下党组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重要职务;曾主持指导策动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和第二舰队的起义;直接参与策划和指导张权起义、国民党空军俞勃驾机在南京起义、国民党九十七师在南京起义,加速了南京、上海的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任浙江省省长。1957年,沙文汉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定性为"反党集团",迟至逝世18年后的1982年11月,才获得彻底平反。
在三十年代,同潘柳黛、张爱玲、苏青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蜚声当时上海文坛的抗日女杰关露,受廖承志、潘汉年派遣,忍辱负重,打入汪伪特工总部“76号”,收集日伪机密情报,积极组织策反,功勋卓著。日本投降后,她到了解放区,在整风运动中成为重点审查对象。虽经潘汉年等人为她提供了证明材料,暂时过了关,但厄运未完。她被迫同深爱的人断绝来往,终身未嫁。1955年潘汉年冤案发生后,关露受到牵连,两次被捕,被关押了10年。在狱中,身体受到严重摧残,患了精神分裂症。出狱后,她孤身一人生活在十几平方米的陋室里,脑血栓病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抢救过来后,手连笔都拿不了,无法再写字。1982年3月,潘汉年得到平反,她也才得到平反。不久,她就不愿带着重病,形单影只地苦度人生,服毒自尽了。死时,在她身边保存着相互深爱,但无法在一起的爱人的照片。
……
文化大革命中,在第二条战线战斗的共产党员,普遍遭到怀疑,受到审查。
这些革命先驱的悲惨遭遇,令人悲愤。
历史见证忠诚,战斗在敌人心脏的英雄们,永远值得崇敬。
.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的历史告诉我们,路线是决定因素。“左”的路线使党的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在正确路线指引下, 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只有8665名共产党员,就能使第二条战线的战斗波澜壮阔,有声有色。
回顾历史,牢记历史,开创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