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送女儿上学。到了校门口分别时,女儿突然回头问:“妈妈,放学了咱们能去花店买束鲜花吗?”我有点不解:“买花做什么?又要瞎花钱了。”女儿说:“上周末去西西家玩,发现她家的鲜花和桌子颜色特别搭,看着就特别想在桌子上看书吃饭。”说完,她走进校园。我呆立在路边,家里的模样翻江倒海般涌现在脑海:凌乱的茶几、掉瓷的餐具、随意乱放的靠垫、配不成套的床上用品……其实单拎哪一样,也都是当初货比三家挑选出来的。可多年纷杂生活中,没有打理搭配,缺少整合修缮,看起来像二手市场上买的一样。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也几分庆幸,女儿让我意识到:妈妈的品味,是家庭“软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妈妈的品味,放到家庭中,不是个人化的兴趣喜好。它是有颜有趣有料的事情,直接影响家人的情绪值。李静主持过一档节目《拜托了妈妈》,曾有一位年轻妈妈来求助。她家境小康,不愁吃喝,孩子上学后,本以为一家人的心情会豁然开朗,可没想到,老公和孩子总是情绪低落。老公抱怨她无趣,还说“很多事情能不能征求一下我的意见”。嘉宾们经过询问原因得知,她几乎从来不打扮自己,也很少与外界链接,更别提和家人一起做有趣的事情。李静总结道:“她看不见、不关心。”生活中,这样的妈妈不在少数。她们被家庭琐事裹挟,忽视应有的生活质量和乐趣。从心理学上讲,这样的妈妈,往往内心匮乏。她们没有充足的心力打造美好环境,也无法安然享受品质生活带来的喜悦和富足。久而久之,她们变得苦大仇深,时刻处于情绪崩溃的边缘,甚至殃及家人:“生了你之后,家里就没干净过。”
“如果不是嫁给你,我不会变成这样。”
……
《妈妈是超人》中,伊能静的家令人过目不忘:每个人都有专用的餐具;十几分钟就能做好一道营养美食;喜欢给小孩买可以cosplay的有趣衣服;阳台不大,但打造成了下午茶花园。伊能静对生活的用心,让所谓“品味、品质”这类词,不再遥不可及,反而触手可得。包文婧去她家没几分钟就说“很开心很温暖”。秦昊、孩子们和公婆,则更不用说。他们愿意在家里忙忙碌碌,琐碎中寻找快乐。当仪式感和小确幸不再是奢侈品时,兴致勃勃的情绪、容光焕发的精神、积极乐观的心态,也就随之而来。妈妈的品味,塑造孩子的性格
妈妈的品味,不仅能调节家庭气氛,还处处传递彰显生活态度,体现生命追求。最直接最明显的,就是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品质。台湾名嘴、著名主持人张小燕最崇拜的人,就是母亲。母亲随父亲逃难到台湾,却不忘优雅、考究与从容,把清苦的日子过得诗情画意。她会带张小燕看免费的慰问晚会,培养女儿的文艺爱好。她打扮精致,一丝不苟,即便上了年纪,也穿得闪亮耀眼。

张小燕深受影响,她会做很多辣味小炒,吵架也以“优雅”为前提,不说重话。她一生坎坷,第一段婚姻以离婚告终,第二任丈夫因病早逝。经历生离死别后,她穿上和母亲一样亮闪闪的衣服,登台主持节目,接手丈夫的唱片公司,人生下半场开启得有声有色。
“世界上充满了有趣的事情可做,在这令人兴奋的世界中,不要过着乏味的生活。”
妈妈有品味,不只是让家里变得整洁有序那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追求品味的生活方式,会影响到孩子,激励他们不畏艰难困苦,勇于创造幸福。
民国名媛严幼韵,出身优渥,才貌双全。不料命运多舛,结婚不久,丈夫杨光泩就被日本人杀害。她带着一大家子老少妇孺谋生,艰难可想而知。可她不仅带着大家养鸡种地,还自制香皂、面包、腌制小菜,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抗战结束后,她进入联合国当礼宾官,工作至65岁退休。她的女儿回忆,只要条件允许,严幼韵每天都化妆、穿皮鞋、喷香水,把自己打扮得干净体面。即使步入老年,也跳舞、看电影、烤蛋糕、织毛衣,将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她的精神,对孩子们的影响极为深远:“是母亲,让我们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并坚信未来一定是美好的。”(严幼韵二女儿说)“品味”并不靠将生活物化。它是一种时刻能够自我悦纳、自我关照的内在能量。妈妈具备这种能量,在任何境遇下,都能创造美好有趣的生活。这种正能量,是鲜活的亲子教育,比书本上的大道理更有效。孩子耳目濡染,会在不经意间模仿、学习、传承,受益终生。
有品味的妈妈,有个共同点:对生活认真、对生命尊重,令自己和他人感到愉悦。晨钟暮鼓,三餐四季,外在形象,内在意趣,点点滴滴都是“功力”。常年累月积聚起来,最终会体现在家庭气质上。
有的妈妈,让生活变得诗情画意。
比如《父母爱情》中的安杰,随丈夫江德福定居偏僻海岛,物资匮乏,生活单调。可她不气馁、不妥协。
“我就是要过这样的日子:喝水用水杯,喝茶用茶杯,喝咖啡用咖啡杯。”
即使怀孕,行动不便,也要邀请葛老师喝咖啡。小院微风,杯具养眼,玫瑰新鲜,葛老师羡慕地说:“你可真有情调,就像电影里似的。”因为追求品味,即便是在枯燥乏味的小岛上,安杰的家庭生活,也令人羡慕。
比如孙俪。多年来,她不仅坚持自我成长,还带着全家装点生活。
一家人步调一致、整整齐齐,将柴米油盐过得有料又有趣。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曾回忆过,时局动荡、生活艰难的日子里,母亲也把家庭打造得有色彩、有温度。她铺了粗木地板,做了简易书架,没钱买鲜花,就采来野花装饰家。她教孩子们读庄子、品李杜,还跑去隔壁村看烧制陶器。她把日子过得无比温暖,幼小的孩子都能感受到:“那个房子非常温馨,舒服极了,搞得那么舒服可爱。”每个人的生命底色,来源于家庭。一个家的气质,不靠物质的堆砌或无谓的虚荣。它与妈妈的品味紧密连接、息息相关。如果妈妈有身心俱佳的精神状态、鲜活绽放的生活态度、追求美好的内在情趣,一家人也能在凌杂米盐中,活得充实、美好、丰盛。家庭也自然像个藏宝王国,令人归心似箭、心驰神往。愿每个妈妈,都有不俗的品味。愿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气质。愿每个人,都在这份品味和气质中,受益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