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乡土词作家、诗人张宾普风采
张宾普,词作家、诗人。历任乡镇文化站站长、齐河县文联副主席、齐河县政协委员,《祝阿文艺》《艺苑揽萃》主编。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编审。
许多作词歌曲被全国著名歌唱家、儿童合唱团及全国著名童星演唱,制作唱片盒带光盘,在电台、电视台播放,载于许多网络,广为传唱。
在中央省市报刊媒体发表各类作品千余件(首),50多次获国家省市奖励。出版有《张宾普作词歌曲诗文选》等专著。《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民族音乐》《上海词家》山东卫视等全国许多报刊媒体对其作过专题介绍和报道。其传记收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文艺家传记》《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家大辞典》等50多部辞书。
代表作有《七月八月看巧云》《月亮之外有双星》《好地方》《听房》等,作词儿童歌曲《苇叶船》(铁源曲)《浪花娃娃》(生茂曲)《小老鼠上灯台》(生茂曲,两个版本)等多次入选全国小学音乐课本。歌词《苇叶船》入选冀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著名词作家邬大为称赞张宾普的歌词“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气息、浓郁的齐鲁风格、飘香的黄土气息和鲜灵的农民语言。”著名词作家阎肃为张宾普的作词歌曲选题词道:“躬耕原不离乡土,勤作常出百姓家。借得灵泉一泓水,浇出千枝万朵花。″

苦寻整十年,一朝遂心愿!著名乡土词作家、诗人张宾普美文必赏‖十年苦寻终遂愿
十年苦寻终遂愿
文/ 张宾普
那年秋季,邮局的一位邮递员朋友送给我一份报纸,随手翻阅,看到一版有个"微心愿"栏目。说是你只要把个人的无论什么"心愿"说给它,它就能帮你实现,保准率很高。嗨,我心头正有一块已郁结了十年而不得解决的"心病"呢。于是,我立即写信打电话与这个栏目联系,说明了情况。

此前我看过一期杨澜采访余华的电视节目,其中余华谈到的关于文学作者阅读的一些言论让我印象深刻。我的心愿是想寻找那期节目中余华谈到的一位外国作家关于阅读的那句原话。 那年11月12日,该栏目刊登了我的这则"微心愿″之后,全國各地近1500名文友以电话、短信、微信和QQ等方式与我联系,发来很多杨澜访谈资料和信息。我成为文友们纷纷关注和联系交流的"网红"。

尤其使我感动的是:湖南的兰蕙女士发动了读书群里的800多位群友都参与了为我寻找的活动。她本人计100多次用微信或QQ发来大量资料,最后在她发来的微信《余华:阅读二三事》中找到了正是那年我看电视节目余华谈的美國作家伦敦说的那句话:你宁可去读拜伦的一行诗,也不要去读现在的泡沫的一百多种文学杂志。意思是叫文学作者明白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垃圾上,应该去读文学经典作品以有益于文学创作的道理。

在我看来,这句话应该成为指导人们阅读和创作的"座右铭",也是我一贯喜欢的收集名人名言资料工作需要的內容。2000年代初看电视听到这句话就立马喜欢上了,头一次听到这样的名人名言。但过后,这句话在记忆中怎么也复原不了啦。听说杨澜访谈以文字版形式结集出书,我就一直跑书店、查书摊、找图书馆,既使出发外地也总记着这件事。十余年来,真是煞费苦心,为不能入愿而深深遗憾。这次如愿,我真是喜出望外。现不揣浅陋作小诗一首表达我的高兴和感谢之情:
苦寻整十年,一朝遂心愿。
这个栏目好,办进心坎坎。
读者千万众,人人都称赞。
报刊天天读,是咱好伙伴。

头条编辑部江南158504385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