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家的人
文/薛海彬
偶然的机会和她相遇
那日 秋风萧瑟
她说
秋天是她回不去的思念
一种依偎
也是一串串凄美的故事
串连着母爱的强大与命运的悲催
风在黄昏中沉睡
天气有点悲怆的情绪
雨滴随着夜色慢慢悠走
她曾躺在病榻上
沧桑的样子犹如一座沉淀的碑文
读起她,泪滴却是铺满了她生命浅韵的河
岁月层层剥开她饱经风霜的心
她从芳心初窦
到孕育过四个生命
她从庄稼地里寻找过绿色的希望
从村头那口老井旁种下发芽的理想
从蜻蜓的翅膀上看过夕阳西下那个羞涩的少年
打铁的花火里有过她双翼双飞的幸福
那又是怎样一个暮色
时钟撕裂的叫唤声
夺走了她先生的生命
岁月的屠刀砍断了通往幸福
中的长线
那个夜晚
满天星星都视而不见她的悲 她的伤
她的呐喊停住
呼吸停住
那一湾星河可解读了生死的茫茫
时间的对错
风裹着她瘦瘦的身躯
歪歪扭扭的样子倒在了大地的怀里
村头的炊烟张满了她的回忆
她说
那是她灵魂的墓碑
只有她懂
她的伤
在时间的轨道上一点一点的被碾碎
夜晚一丝篝火还在远处燃烧
烧尽了她的幸福
也点燃了她的孤独
☆乡土亲情(小小说)
早上五点颖颖电话响起来,“喂……”
“妈,俺爹死了,哇……“已经涕不成声,电话那头传出的声音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孩子慢慢说,
“俺爹死了,呜呼……”
颖颖放下电话,急急匆匆的起床,脸都顾不上洗,一溜烟直奔孩子的家里。
到了村头,站满了乡亲们,老的少的,大家都紧皱着眉头,看到了颖颖的到来,一位中年妇女走过来,“妹,你就是管歌歌的好心人,早就听说没见过你,唉,这孩子命苦啊”
“孩子她爹咋就没了”颖颖问;
“唉,昨晚十点多不在了,这两孩多可伶,”说着说着眼泪掉下来。
进了歌歌的家里,正当院里一头棺材醒目的搁着,把本来低矮的土胚房显得更加没有生机,灵柩旁边,一个八九岁身披重孝的男孩,满脸迷茫的样子,傻傻的蹲着,一言不发,本不该这个年龄应有的沧桑,他内心的无助挂在了幼稚脸上,看了让人心酸。他身旁还有一位老者,拿着长长的烟袋一口一口不停的抽,似是期待着什么。
这时走来了一个看上去大约四十多岁的男人,开口对颖颖说:“妹子,这两孩多平时你照顾的好,村上的人都知道,两孩子命苦啊,这大的三岁小的一个多月没了妈,这两孩都没长大哩,他们爹又死了,娃们可伶啊,唉……”说着仰天唏嘘长叹。
颖颖问:“两个孩子他爹得的啥病,走的这么急。”
“癌症,这次疼的厉害,没能治好。”乡亲们异口同声说。
“……”都沉默
过了一会一个管事的人开口说:“大妹子,这两个孩子家里没啥亲人了,村上的人商量着今上午就下葬”
“大妹子;”说话的是个五十多岁的男子,欲言又止。
他叹口气接着说:“你看我们庄上的老少爷们都等着你来,咱们商量一下,埋葬孩子他爹的钱村上人都凑齐了,不让你出钱了,两个孩子只能你带走吧…”
乡亲们七言八语的打开了话茬,
颖颖抬头看着两个孤苦无依的孩子,又看看那些质朴的乡亲们,伸手拉着他们,对着大家坚定的说:“只要父老乡亲们信任,两个孩子我带走。”
突然村支书出现了,他带着两千块钱过来说,这是政府和村支部的心意,大家彼此的互相看了看对方,一方有难多方志愿。
随意鞭炮凄凉的悲鸣声中,这两个孩子的爹入土了。
笼罩在村头上空的乌云,被一股暖意,渲染了这悲哀的气氛。温暖了整个村庄。
薛海彬,女,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会员,文学路上的追梦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创办校园文学《中学生通讯社》,自1992年开始发表诗和散文,诗入选《中国当代小诗大观》,《南大荒诗刊》,散文诗发表于《交通杂志》,《河南科技报百花苑》,《中国草根作家杂志》,《聚智文学》,《驻马店日报》等刊物。著有人生代表作《听海》诗是生活的灵魂,爱是精神的支柱。人生路上携手诗与慈善共同成长,十几年来从事慈善事业收养有孤儿资助孤贫老人和孩子,获得的荣誉有泌阳好人,天中最美母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