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序
——宏村纪行
2021年5月1日至5月4日自驾到安徽黄山及古村宏村游玩,2日在黄山玩了一天,3日下午在宏村玩了半天,4日返回鄂州。现把宏村之行稍稍梳理一下。
一、进村前
3日,周一,晴,黄山汤口镇气温:31-19摄氏度,空气良。上午10时多才订好宏村一民宿,一晚上310元。11时多离开汤口名川自驾游商务酒店房间,到一楼服务台领押金100元,领小车钥匙,后开车,在导航的正确引导下离开汤口镇,前往宏村。走的是省道,路况较好,沿路两边几乎都是高山。山路虽弯弯曲曲,但比较平缓,一路基本没有遇到陡峭山坡,或很急的弯路,可通两乘车。从汤口到宏村约1个小时路程,但到宏村附近,由于自驾游较多,堵车较严重,来宏村参观的小车在入口处排了一两里远,估计在宏村附近先后堵了近30分钟才进入真正景区。宏村景区有几个较大公共停车场,可能要收费,估计按天收费,收费应不高,没有时间咨询。后来仍按照导航寻找民宿,民宿门前当时还不知是否能停车,在导航引导下,绕一大弯,绕到景区西侧附近一餐馆门前小路停下,虽没有车位,看到有些小车也停在那里,我也没有什么顾虑地把车停在那里,行李暂不用搬下来。由于宏村西侧一条路西南两处入口处都用短桩拦住了,所以小车不能进入宏村西侧小路,只能步行进入,仍是用导航,几分钟后,导航说已到达目的地,但一时又找不到预订的民宿。后来看到有一座连接宏村西门的石桥,桥下是一条较宽的河流,当时没有多少水,可以看到河底。13时许过桥后,一些保安人员拦住说,要凭票入村。后到村口右边售票处买票,每人一张票104元,此票在三天内进出都有效。但在网上查,只有94元,售票员说也可以在网上(如携程网)买,后在网上买了门票。
二、凭票进村找民宿
买了门票,凭票进入村内,仍在导航引导下,往村口北边,沿河边找上午网上预订的宏村沿河路8号宏村田园小溪客栈。13时14分找到这家客栈。客栈主人是胡某女士,后办入住手续。13时20分出来去找个餐馆就餐,最后选在“宏村小吃”店,叫了一份荠菜饺子(12个一碗)。
三、游南湖
13时54分后从南湖开始游玩。未入南湖前,就先看了一下门牌,上面写有“南湖浩渺”四个大字,字迹有些模糊,由于进出人太多,没有机会在门前留个影,时间又紧,没有时间选个角度为门牌照个相,就急怱怱随家人进入景区了。一进去景区,发现“南湖浩渺”有些夸大,其实,南湖并不大,后来了解,南湖不是天然湖,是人工水塘。南湖位于宏村南面,我查一下南湖来历。南湖建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丁未年,即1607年)。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楼舍相连,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人口不断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在万历年丁末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从实地观察和有关南湖资料来看,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原来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枝上百鸟戏闹,还有垂柳,在清风吹拂下婀娜多姿。现在由于游玩人太多,我是没有看到有什么鸟类的,湖面上好像也没有看到什么禽鸟。南湖堤上枫杨树较多,老树较多,树干粗壮,也很沧桑。但枝繁叶茂,也郁郁葱葱,荫翳蔽日。堤上垂柳好像不多,不像我市南湖,沿湖尽是柔柔的垂柳,古代叫官柳。而宏村南湖垂柳却不多见,好像没有看见,可能当时没有注意到底有哪些树。如果是垂柳多,一眼便能看出来。当然杨柳树与垂柳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杨柳树枝条较短,不像垂柳树枝条细长且都下垂,所以才叫垂柳。可能宏村南湖有些是杨柳,但枫杨树明显较多,这种树树干粗壮,枝长,长得也较高。一些游人常在这些树下休憩或拍照。现在是春夏之交,湖上的钱荷还是刚刚浮出水面,也不是很多。当然到仲夏时节,肯定荷叶很多,从以前的南湖照片来看,南湖的荷叶与其他地方并没有什么两样。宏村南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湖后的古老徽派建筑,白墙黛瓦,还有村后面的雷岗山作为背景,远远看去,整个湖面浮光倒影,水天一色,青峰古宅,一一均倒映湖中,加上湖堤上浓密的老树新枝绿叶,在柔和的日光照射和阵阵清风吹拂之下,忽明忽暗,忽动忽静,再加上川流不息的游人,既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蓝天白云,粉墙黛瓦,古色古香,青山绿水,古木参天,柔柳拂拂,疏影横斜,俊男靓女,黄发垂髫,等等,完整地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江南水墨丹青画。据了解,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建造一座“画桥”,把湖分成东西两片,但仍紧密相连,桥中间呈半圆的拱形,远远望去,宛如天上长虹降落人间。大约不到2米的桥面,游人来来往往,穿流不息。几乎不能单独拍照,也不能过长时间停下来拍照,否则会出现拥堵现象,会引起其他游客的不满的。所以大家几乎是随手抓拍抓录风景,不敢在桥上及其南北引桥桥面上多逗留。南湖之美,史上早有记载。据史料记载,清嘉庆甲戊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
不容怀疑,古今许多诗人画家游南湖后作了不少诗篇、画图。我在网上也查了一些游客写宏村及南湖的诗词。画图更不用说,我在南湖就看到不少艺术生正在聚心会神地在湖边写生。有些艺术生还负责把画好的作品摆在堤上,有些游客还在咨询画的事情。
“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据说这首诗是清乾隆年间诗人汪彤雯写的。随着宏村南湖的开发,来宏村参观的人日益增多。以至于把树上的一些鸟都吓跑了,我几乎没有看到一只鸟,也可能是由于人太多,时间又紧,一路都是怱怱忙忙的,可能忽视了鸟的存在,只看到大堤上满是来来往往的游人。
四、幽深的古巷,奇妙的水圳
桥的北面就是古楼古宅古巷了,西北面是南湖书院。当时走完桥后没有直接到书院参观,而是沿着古巷一路参观。
古巷都不宽,可容两人并行,巷两侧都是古色古香的粉墙黛瓦,古楼都不高,古院幽深,院内房舍相连,给人一种温馨安全的感觉。虽古色占了主流,但每条古巷门前都挂上了大红灯笼,又给人一种阳光喜庆氛围。加上院落内种的花花草草,瓜瓜果果,给人一种十分悠闲惬意的感觉。
我们没有跟团,跟团要收费,10人(含10人)以下收费90元/次,11人—20人,100元/次。同团超过20人的需另增加讲解员,服务费收取参照以上标准执行(所付费用含无线耳麦租凭费用)。导览时长限2小时以内。跟团参观肯定要了解得多些宏村历史有关情况,给人印象肯定要深刻得多。不跟团对宏村历史有关情况肯定了解得少些,而且参观有时不分重点,随意性太强,对很多古建筑古文物及其宏村历史人物等都不了解,而跟团参观就不一样了。导游会对每一个景点都形象生动地进行讲解,当然是有重点地讲解。由于参观只有半天时间,人又太多,我们没有跟团参观,但主要景点基本上参观完了,也拍了一些实景照。单独照极少,因为人太多。很难单独取景。宏村主要街巷都逛到了。
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有水圳,就是水渠,在街巷参观中,无意中听到导游对水渠的介绍,说水渠的水早上8点前可饮用,8点后可用来洗菜洗衣服。据水圳碑记记载,宏村水圳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3年),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总长1200多米,据实地目测和有关材料介绍,水圳约有60厘米宽。水圳九曲十弯,穿家绕户,中经月沼,又穿堂过屋,最后汇入南湖,出南湖后,又灌入农田,浇灌果木,后又重新流入濉溪,良性循环,如此长年不断,周而复始,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在绕家穿户的水渠中水质保持很好,清澈见底,清清凉凉,如泉水般。水里面时不时还可看到细鱼细虾在欢快地游玩。这条水渠几乎贯穿全村,把整个宏村滋润得清清凉凉,让静美的山村无形中滋生出一种十分独特奇妙的动态美感。清代诗人胡成俊在《宏村口占》中曾经写道:“何事就此卜邻居,花月南源画不及;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 这是诗人游黄山脚下的黟县宏村后写下的赞美诗句。当然我并不敢恭维这首诗,但这四句却道出了宏村水圳在古代就很有名气了,竟能让诗人特意写下如此赞美句子。
水渠沿途建有无数个小渠踏石,这是为了方便村民们浣衣洗菜、浇花灌园,古代没有像现在的自来水,就创造了这种独特的“自来水”,这种水是从山上流下来, 如同泉水。据说,汪氏祖先曾立下规矩,每天早上8点之前,水圳里的水为饮用之水,过了8点之后,村民们才能在这里洗涤。我在网上查了下宏村水圳资料,知道了一些有关水圳基本情况。我在这里就不用多介绍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网上查一查。
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我虽然参观的古村落不多,但没有看到像宏村如此发达的水渠。而且流了六百年之久而始终清亮清澈。仅凭这一点就足以称奇世界了。且不说宏村像头牛,是按牛的形象结构来设计的。什么牛肚(南湖)、牛胃(月沼)、牛肠(水圳)、牛躯(民居群)、牛腿(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的四座桥梁)、牛首(巍峨苍翠的雷岗山)、牛角(村口两棵参天古木)呀,等等,作为一个外来游客在没有了解宏村有关情况前,仅凭实地参观可能是感觉不到的。如果没有导游实地讲解,更是没有什么牛的这些概念。
据说,水圳水位,无论天晴下雨,总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即水位总是低于小桥以下一点,不多不少,十分奇特。当然我们并没有感觉到这一点。据有关资料说,宏村人工水系,有6大功能。一是防火;二是调节小气候,改善气温和湿度,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三是饮用;四是洗涤;五是灌溉;六是发电。前五项功能是能实地感受得到的。至于第六项“发电”功能,还没有真正看到有什么证据证明宏村水圳具有这一功能。由于水圳的水经过家家户户,所以很多人家常把圳中之水引入家中,用于住宅里栽花种草等。当然宏村经营茶业的区域没有水圳,据导游说,茶叶怕潮湿,如果让水圳水经过茶业区域,会让茶叶受潮变质的。所以,茶业区域是看不到水圳的。当然茶民们要用水可以到其他有水圳的地方打水。
水圳成为古宏村人的“自来水”,已用了六百多年。后来人民政府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家家户户都安有了真正的自来水,水圳水不再作为饮用水了,但是仍可以用来洗涤浇灌等。完全可以说,宏村水系,是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它吸引了日本、美国、西德、法国等国内外专家接踵而来对它进行精心研究,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
五、南湖书院
由于我们首先是从南湖开始参观的,南湖书院位于南湖西北岸。当时在参观完南湖后没有往左边游玩参观,而是从中间“画桥”走完后直接进入古巷的,在参观完古村主要街巷后,才参观南湖书院的,这基本上是最后行程了。
由于没有导游介绍,只能根据百度介绍和实地参观而得知南湖基本情况了。南湖书院位于安徽省黟县的南湖北畔。在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所私塾,又称“依湖六院”。在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此六院被合并,取名“以文家塾”,又称“南湖书院”。
南湖书院是座具有传统徽派风格的古书院,占地约6000平方米。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会文阁、启蒙阁、望湖楼及祗园六部分组成。一湖碧水位于书院前,连栋楼舍接着书院,书院黛瓦粉墙,与碧水蓝天交相辉映。书院远涉的志道堂是讲学的地方;文昌阁供奉孔子牌位,学生在这里对孔子瞻仰膜拜;会文阁是学生交友和读四书五经的场所;启蒙阁是启蒙读书之处;望湖楼是闲时观景休息之地;祗园是内苑。
南湖书院是国内保持完好为数不多的古代书院。从这里走出了不少名人。如曾任清政府内阁中书,民国时驻英、日公使,曾两度出任总理的汪大燮、当代著名的科学家、澳星发射研制专家之一的李小鹃等学者,都是在这里启蒙的。
汪大燮曾任两度总理,第一次是任代总理,第二次是任总理,只是当了十天总理后就辞职了。这里就不详细介绍汪大燮了。
六、路过汪大燮故居
在参观完其他地方后,顺便从宏村中街出来,在经过中街中段时,无意间看到了一座特别古建筑,走近一看,原是“汪大燮故居”,说实在话,本人之前对汪大燮还陌生,但参观宏村路过汪大燮故居后才开始了解汪大燮。原来汪大燮还真的了不起,其他的不用多介绍,百度上都可查到,在这里只特地提一下他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据百度介绍,汪大燮任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时,参与审议巴黎和会有关中国外交事件。时欧美各国对德宣战,敦促中国参加,议会坚持不参战。汪大燮力排众议,决定加入,从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1919年1月,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无理拒绝中国政府要求,决定日本继承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北洋政府竟屈服于帝国主义势力,密令中国代表在“合约”上鉴字。于是,英、法、美将德国在山东攫取的权利交由日本继承,并写入和约。中国代表团围绕山东问题的交涉失败,已被逼入签字与否的死胡同。面对困境,汪大燮主张拒签和约,但总理钱能训密电陆征祥签字。汪大燮愤而辞职,并命令结束外交委员会活动。
回到家中的汪大燮,忧国之情未能释怀。他深知以己之力,无法挽回颓局,只有晓之于众,才有出路,急中生智他想到了挚友蔡元培。于是,1919年5月3日夜,汪大燮亲自赶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家,将外交失败和政府密令签字的消息告诉了他,并紧急商讨对策。为什么汪大燮在此紧要关头会想到蔡元培呢?这是因为,于公来说,当年2月在北京大学成立的“国民外交协会”(即“国际联盟同志会”),不但是汪大燮倡议组织的,而且还亲任代理理事长,蔡元培则为理事;于私来说,他们两人之间确实是志同道合、无话不谈的挚友。
蔡元培遂于1919年5月3日当晚九时就召集北京大学学生代表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学生代表会议,向他们通报消息。消息当晚便迅速传遍北京各大专院校,激起了师生反帝爱国的巨大浪潮。群情激愤的北京大学学生们,遂当即决定:将原定于5月7日“国耻日”举行的游行,提前至5月4日举行。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还我山东”等口号,一场划时代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就这样被汪大燮点燃、爆发了。
汪大燮被史学家们称作为“五四运动的隐身人”。
不仅如此,汪大燮还营救了当时被捕的学生。“五四运动”当天晚上,在火烧赵家楼后,有32名示威学生被北京警察厅的警察逮捕,其中有20名是北大学生。5月4日当晚,北大学生群集在三院大礼堂商讨对策。蔡元培对学生们说:“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我寄以相当的同情。”话一出,全场欢声雷动。蔡又说:“我是全校之主,我自当尽营救学生之责……我保证在三天之内,把被捕同学营救回来。”蔡元培的营救方式,就是通过汪大燮与王宠惠、林长民的出面,向总监呈请保释被捕学生。最后,在汪大燮等名流的保释与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下,被捕学生终于在5月7日被保释出狱。
在我们每年纪念“五四运动”时,有多少人能记得住或知晓汪大燮这位无名英雄、“隐身先躯”呢?包括本人也是,现在觉得很惭愧!
在路过汪大燮故居时,当时只是走近看了几眼,没有进去参观,当时只看到一位年轻姑娘在门口,本想进去,但看到当时没有多少人进去参观,就离开了。可见这么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的风云人物,竟如此冷静地被众多游客如此轻轻地忽略了。悲哀!后来在网络上收看了一些有关汪大燮的资料和视频,有个视频较具体介绍了汪大燮故居内的房舍和陈设等基本情况。当时进去看,也是这些,如果没有导游介绍,之前又不了解汪大燮,即使进去看,也看不到什么内容,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当然在汪大燮故居门口右侧有故居简介。当时就觉得很了不起,也联想到南湖书院的作用。所以最后在参观南湖书院时就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去参观的。汪大燮的儿时应在南湖书院学习过,受到过当时文化教育的熏陶,这一熏陶对汪大燮的一生肯定具有潜在的巨大作用。可以说,南湖书院的熏陶影响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人生走向。虽然有关材料说汪大燮(1859~1929)祖藉是安徽宏村人,出生在浙江杭州。但来宏村后,发现他的故居,故居简介上说汪大燮儿时曾在宏村生活过。我相信汪大燮虽出生在杭州,但既然祖藉在宏村,而且宏村处于徽州文化核心圈内,宏村近千年以来也一直重教重传统文化,南湖书院也一直保持完好,基本上没有受到外面的各种冲击和破坏,如此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汪大燮父辈们不会不想到把儿时的汪大燮送到最好的教育环境接受中国的传统教育,从汪大燮后来的各种言行来看,就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而这种优秀品质只有在受到良好教育的儿时和青少年时代才能形成。当然这也只是自己的分析与推断,因为一时找不到更有力的史料证据来证明汪大燮儿时真的在宏村生活过或学习过。
七、夜宿田园小溪客栈
从下午1点54分到5点45分基本参观完宏村主要景点,下午5点51分,请民宿老板娘用三轮电动车带我去西边村外把我们的行李运到民宿,因为晚上有些衣物要用。运到民宿房后,我们便到外面找了一家酒店就餐。晚7点25分吃完,后又逛了一街。买了一些东西。后发现开始下雨,先急急回民宿拿伞,晚8点多又出来散步,先到南湖逛了一下,看看雨中南湖夜景,宏村南湖夜景不像我市南湖夜景,有不断变幻的色带彩灯,宏村南湖可没有这些色带彩灯。湖堤几乎没有灯光,湖的北面沿岸只有古楼房门口和巷子里有蒙胧灯光,灯光照映在湖面上也是较模糊的。当时也下起了小雨,湖堤上只有少数游人在散步,几乎看不清游客面相等。后从湖中“画桥”中散步,后又直接进入村巷里,巷子里倒有些灯光,是挂在两边粉墙上的一排排的大红灯笼散发出的灯光,后从中街出来。当时雨越下越大,但仍有不少游客打着伞,有的穿着雨衣在街上蹓跶。当时看到两三个穿着雨衣的清洁工在沿街清扫垃圾。看到这些清洁工,不禁令人有些感慨。从中街出来,就没有再逛了,后直接回民宿。晚10时多才洗个澡,后上床休息。晚上雨越下越大,这是第一次在民宿夜宿,而且外面下着中雨。由于近三天一直游山逛水逛街,中午没有得到休息,所以显得还是有些疲倦,在洗完澡后,就一头倒在床上呼呼直睡了。后来根本上听不到什么风雨声了。一觉睡到第二天早晨6点30分左右起来,简单漱洗后,于7点19分叫老板娘用电动三轮车送我们到村西口外面我们小车停车处,送到后,把行李放进小车后备箱里,跟老板娘道谢告别后找一家早点店吃点东西。当时仍在下毛毛细雨。7点49分早餐完后,开车到宏村最近的一家加油站加满油(加了9格油),240元。8点13分正式从加油站离开。先走一段省道,当时天气阴沉,也下着毛毛雨,远处高山烟雾萦绕,如仙如幻。中途路过樊赛花故居,11时在王河服务处休息。26分钟后(12时多)离开上高速。下午2点47分安全到家。在到家之前,在湖北蕲春高速路段看到有三起严重追尾事故,其中两起事故仅隔30米左右,我看到开车的是两个较年轻的人,一男一女,正等待交警处理。这些事故严重提醒了我,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决不能疲劳驾驶。
回家后及时清理行李,后洗个澡,洗完后想休息,但又一时睡不着,后躺在床上把这次游黄山的图片先选一些分别发到朋友圈里,让朋友们也能及时分享一下我们的快乐及黄山绝美的风光。
这次黄山-宏村之行,收获多多,感受多多,是我人生一次重要的人生体验。由于时间仓促,游玩参观都存在一些遗憾之处,感受也不太深刻,为了纪念这次黄山-宏村之行,特作了《黄山吟草》(30首)专揖和《宏村吟韵》(30首)专揖。当然这两个专揖是姊妹篇,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前期早已推出《黄山吟草》(30首)专揖,现在正式推出《宏村吟韵》(30首)专揖。在《宏村吟韵》专揖里附有一篇长篇《宏村纪行》,即本文。由于时间紧,工作忙,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感兴趣的方家不吝赐教与斧正!
杨忠科
辛丑年四月十六(2021年5月27日星期四)于鄂州

自驾千里访宏村(组诗30首)
文/杨忠科
组诗一
一、去宏村路上
辞别黄山又驾奔,熙阳伴我到宏村。
青峰夹道忙相送,一路风光醉腑魂。
二、入住田园小溪客栈
不误行程靠导航,终临客栈小溪旁。
当天预约当天住,可以临时定客房。
三、宏村小吃吃饺子
宏村小吃味还行,暂把饥肠慰抚平。
一碗无非全饺子,欣逢个个蕴真情。
(2021.5.11.)

组诗二
一、题村口两棵古树
村口相携五百年,红杨银杏傲云天。
枝繁叶茂躯身伟,疏影横斜共静禅。
二、赞村口两棵古树
参天古树不寻常,雨打风吹任雪霜。
五百年来仍傲立,恩荫黎庶享和祥。
三、赞村口两棵古树
绿翳浓浓蔽宇天,恩荫百姓福绵延。
风霜雨雪何生惧,亦任沧桑化大千。
(2021.5.13.)

组诗三
一、题宏村南湖
本是人为一浅塘,何来浩渺舞云裳。
只因光影无穷尽,化作平湖任鸟翔。
二、赞宏村南湖
浩渺南湖拂柳烟,云光水影任缠绵。
白墙青瓦凌空静,古色新村耀碧天。
三、题南湖艺院写生者
白墙青瓦泛崇光,潋滟清波洇墨香。
佳丽俊男忙借色,写生惟恐不周详。
(2021.5.13.)

组诗四
一、题宏村南湖大堤
老树新丫泛绿光,浓浓荫翳溢馨香。
常逢雅客堤中乐,惊得鸟儿无处藏。
二、赞南湖拱桥
依山卧水白云间,恰似虹霓落九天。
不尽源源来往客,难分凡庶与神仙。
三、题南湖新荷
粉墙青瓦又添颜,喜遇南湖涌荷钱。
惹得游人难忍去,不时回望意绵绵。
(2021.5.14.)





组诗五
一、题南湖书院
依山伴水与时迁,风雨沧桑二百年。
堂阁墨香今郁盛,启蒙多少俊和贤。
二、题南湖书院志道堂
相同志道乐同堂,慢嚼经书出凤凰。
求得功名焉有错,光宗耀祖亦无妨。
三、题文昌阁
利禄功名靠自强,何求阴骘赖文昌。
寒窗只要恒坚守,麻雀同能化凤凰。
(2021.5.15.)

组诗六
一、题宏村白墙黛瓦
白墙青瓦最清纯,流水高山亦本真。
美丽常常难入画,可凭痴恋沁心神。
二、题宏村民宿人家
民宿田园最朴纯,热情周到待人真。
心诚不在多言语,接送从无怨耗神。
三、题宏村水圳
古香何怕巷闾深,圳水清清更醉魂。
一路欢歌从不累,惠安千户百家园。
(2021.5.17.)

组诗七
一、题宏村楹联
门墙厅柱字生香,妙对奇联越汉唐。
启迪千年仍溢彩,清风古训永流长。
二、题宏村门联
家家户户有门联,恍似黎民过大年。
老舍新房皆古韵,流光溢彩耀云天。
三、题宏村门联
擎梁樟木自生香,驱豸避邪沁吉祥。
更喜楹联盈正气,引来游客任徜徉。
(2021.5.18.)

组诗八
一、瞻仰汪大燮故居
故居名宅耀宏村,一代风流未淹尘。
今晓汪君真伟士,原为五四隐身人。
二、题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不寻常,灿若星辰耀八荒。
更有源源才俊涌,风骚各领任流芳。
三、宏村南湖书院寻思
经书少小任熏陶,常定平生作杰豪。
不尽机缘多给力,唯思庠序最功高。
(2021.5.22.)

组诗九
一、夜色宏村
夜色宏村灯火明,门前闾巷闪晶莹。
忽来凉雨纤尘洗,惹得游人更任行。
二、宏村夜景
彤彤灯火照无眠,千户百家难夜天。
游客雨中仍未歇,门前闾巷享悠然。
三、宏村南湖夜景
南湖夜色任蒙胧,幸有微光可喜逢。
偶遇行人三两个,亦难明了面姣容。
(2021.5.26.)




组诗十
一、游完宏村寻思
自在悠闲半日游,新风古味脑中留。
一时难以全消化,待到将来慢吸收。
二、夜宿宏村田园小溪客栈
心满宏村意足平,田园夜宿享温情。
呼呼不觉天微亮,听若无闻任雨声。
三、心愿
半日闲游半世缘,情深意厚逼云端。
来生倘若蒙抬爱,作个村民应不难。
(2021.5.26.)

宏村简介
宏村,安徽省黟县宏村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黄山西南麓,村域面积19.11公顷。 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落”,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民居为牛躯,水圳为牛肠,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河溪上架起的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宏村三面环山,布局基本上保持坐北朝南状,基址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宏村的古建筑为徽式建筑,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檐角起垫飞翘,整个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使宏村村落的整体轮廓与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 宏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景点有:月沼、南湖、南湖书院、承志堂、宏村水圳、古树、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
2000年,以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5日,宏村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2年12月17日,宏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宏村是宏村汪氏先祖按“牛”的结构设计的。宏村的确很“牛”。1986年荣登有“国家名片”之称的邮票图案,而且是经常使用的30分钱面值《中国民居》普通邮票,2004年国家邮政局还专门为最“牛”的村子发行了特种邮票,这个村子就是安微黟县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据史料记载,在嘉庆年间,有一位风水先生认为牛有“反刍”功能,应该有两个胃,于是宏村人又人工开掘了“南湖”。历时130余年,位于村中心地带的“月沼”作为“内阳水”,位于村南面的“南湖”作为“外阳水”,贯穿全村的水圳作为连接器,形成了一整套涓涓流淌永远不息的水系。
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沼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水圳沿途建有无数个小渠踏石,人们浣衣洗涤、浇花灌园都极为方便,是古代村落的“自来水”,当年村民饮用、浣洗都在“牛肠”里,汪氏祖先曾立下规矩,每天早上8点之前,“牛肠”里的水为饮用之水,过了8点之后,村民才能在这里洗涤。
更为奇妙的是,这牛肠的水位,无论天晴下雨,总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即水位总是低于小桥以下一点,不多不少,十分奇特。这人工水系,丰富了村落景观,和谐、多变、富有灵气,有6大功能。一是防火;二是调节小气候,改善气温和湿度,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三是饮用;四是洗涤;五是灌溉;六是发电。很多人家还把圳中之水引入家中,所以大多数住宅里栽花种草,花果树木的庭院假山盆景,曲径通幽,非常优雅。九曲十弯的“牛肠”终年流淌不断,就是村里的自来水。后来人民政府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修了自来水,水圳不再是饮用水,但是洗涤浇灌等仍然使用水圳里的水。奇怪的是水圳多年来,天晴下雨,一年四季,始终保持水位在一定的高度,总是低于小桥以下一点。这充分显示了古人新建水利工程的水平之高以及高超的智慧。宏村的人工水系,丰富了村落景观,和谐、多变且富有灵气。宏村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它吸引了日本、美国、西德、法国等国内外专家接踵而来精心研究。(资料来源于网络有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