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恩师赠书情
文/沈五群
常言道,人老爱怀旧。年过花甲退休后,怀旧情结便一日浓似一日。
在我特别值得怀念的人群里,我的高中语文教师范经林老师的高大形象,时常闪现在我记忆的荧屏上,宛若水面上那美丽的涟漪圈圈荡漾环环缠绕。
遥在1970年春,我走进渴望已久的新晏中读书。在这里,我有幸遇到了一位拥有父爱般的严厉、母爱般关怀和园丁呵护弱弱花枝的范老师,这真是我前世修来的缘分啊!
在我的印象中,范老师身材魁梧,英俊潇洒,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美男子。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他满头黑亮的秀发之中,有一绺白发飘闪在额顶,宛如一坨白雪依附在松叶上而皑皑醒目。 正是这绺不同寻常的白发,曾给他招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而无辜受冤含屈,被关进“牛棚”。
当他重返阔别多日的三尺讲台,抬眼扫瞄了一下雅雀无声的课堂,望着那一双双纯真无邪的黑亮眼睛时,范老师顿时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此时此刻,他没有时间和心思去怨天尤人。无辜蒙受不白之冤的怨恨,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当务之急火烧眉毛,就是争分夺秒把荒芜多日的一方“苗圃”,用自己一片真情悉心呵护好,并把自已心海中那一泓泓文化知识的泉水,水到渠成地引导注入到渴望的苗圃花丛里。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心尽责,全力以赴!

范老师治学严谨,爱生如子,因人施教方法灵活多变,辩证施教善于示范引导。他教学经验丰富多彩,讲课生动细腻形象,历届同学都口碑相传范老师教学风趣幽默有磁性,大家都特别爱听爱学。每逢他上语文课,同学们都会静静地听讲,入迷般地产生浓浓的学习兴趣。
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人才匮乏,范老师当时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经过短暂培训便被分配到教育战线上。他虽非科班出身,但他天资聪慧,爱读书记性好,加上他肯吃苦善琢磨,很快便自修成拿得起放得下,放在那里都能响当当地独挡一面。
上音乐课,他身挎手风琴边弹边唱,优美动听的旋律和他那甜美悦耳的男中音,往往把同学们听得如醉如痴 。
上美术课,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简单勾画一会儿,一幅令人眼睛一亮的美术作品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面前,令课堂上的学子们一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不得不打心眼里爱上美术课。
范老师爱好体育运动,课余时间常和师生们一块儿打篮球,打乒乓球和羽毛球。他身手敏捷,动作优美,深得大家喜爱和好评。

范老师多才多艺,文艺细胞极为旺盛活跃。为丰富校园文化,每逢过年过节,他总是能者多劳乐尽义务,及时设计制作出别具特色的宣传橱窗和墙报,让师生们赏心悦目地分享了一次次校园文艺大餐。
同时,他还亲自当主编创办新晏中文艺小报,用铁笔刻钢板,油印机印发师生创作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作品,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课余创作的积极主动性。
他还牵头组织成立新晏中文艺宣传队,精心排练现代京剧《沙家浜》。他从有歌舞特长的学生中挑选文艺队员安排角色,自制道具自找苦吃,苦中寻乐跑龙套,在周日公休和每天午后放学,他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
一片心血终于换来了巡回演出的成功,在当地引起轰动,得到好评。
特别是上语文课,范老师匠心独具把每一篇课文中的标点符号、段落层次、中心思想、写作技巧及其日常巧妙运用等等,都讲得清楚明白恰到妙处。他口吐莲花声情并茂,娓娓道来由浅入深,层层赏析引导,悉心传授“捕鱼”的技巧,而不是简单送条“鱼”支应公差。他那循序渐进春风化雨的教学方式,令人入心入脑难以忘怀。

尤其值得一赞的是,范老师上作文课常是独树一帜别出心裁。每一堂作文课,他都是有备而来巧妙安排。不是在课堂上眉飞色舞地朗诵学生的优秀作文,借以激发同学们比学赶超的上进心;就是把当代名家名篇印成讲义发给同学们,然后醍醐灌顶地进行点评讲解,耐心传授观察事物、搜集素材、寻找角度和亮点的方式方法,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练习命题作文,范老师虽说也跟其他教师一样拟好题目,但他却不按常规出牌,而是独辟蹊径,大胆鼓励学生可自拟作文标题,谁愿咋写就咋写,只要写出精彩就行。
记着当时有三名格外优秀的同学被批准入党,在党旗下举行宣誓仪式。激动人心的场面使我灵感一闪,很快我便创作出一首题为《党旗下的感动》的诗歌。诗不长,现抄录如下:
在镶有镰刀锤头的旗帜下
三名优秀同学喜佩红花
他们像吐翠的青松挺拔向上
他们像展翅的雄鹰意气风发
他们高举右拳庄严宣誓
满脸自豪却眼含着泪花
洗耳聆听那慷慨的誓言
列席旁观的同学静坐台下
此时此刻百感交集泪水涌流
倏然的“雷鸣”差点把楼房震塌
感人的一刻终于落下帏幕
我的心里却涌起汹涌的浪花一一
同是同学
同在蓝天下
为啥人家
一路花香骑快马
为啥自个骑头小毛驴
落后踢哒踢哒独踢哒……
上作文课时,当我把这首小诗交了作业后,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着挨训。出乎意料地是,范老师竟把我这首小诗,在课堂上纵情朗诵起来,并当众连声赞美此诗写得很有韵味。
课后,他又把这首诗印发在校报上,使我深受鼓舞。

从此,我对诗歌创作便产生了浓厚兴趣,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毕业前夕,我去范老师办公室。他含笑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著名诗人公木编著得《谈诗歌创作》,亲昵地递到我手上说:“收下做个纪念吧,这是我一片心意和希望!”
我知道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范老师在上作文课时,曾多次拿这本书进行范文演讲。当我即将离开母校时,范老师却把他心爱的“宝贝”馈赠于我,令我鼻子一酸倍加感动,泪水顿时象断了线的珍珠一样簌簌落下......
当我写下上面这些怀念恩师的文字时,当年的懵懂少年,如今已成为花甲老人。四十多年来,我一直把范老师馈赠的那本书,作为宝贝珍藏。每当我小心翼翼地捧读这本书时,我的心里便倏地升腾起一缕缕怀念,并砰然产生一股强大的创作动力,悄悄激励着我,在业余创作的追梦路上,不忘初心一直在努力!
作者简介:沈五群,笔名高粱,邢台襄都区人。系《河南文学》杂志签约作家,系《文学作家》杂志签约作家,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音协文学学会会员,邢台作家协会会员,邢台诗人协会会员,著有《太行追梦》《美在太行》《邢襄诗草》等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