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风大浪巧周旋
“老伙计,我看你哪里也别去,要我说,你干脆上冀南新县小华庄去吧,那里最安全,说是有个华大嫂,古道热肠,善于保护老干部……”中央某部委的靠边站的老干部,对一脸茫然、满肚子苦水的刚被打倒的下属劝说道。“老领导,我当然想往那里去了,可是苦于没有门路,他们想让我到北大荒去。我这身子骨,累不死也得冻死在那儿,您可得帮帮我啊”老干部也是一脸非常为难的样子,拿起电话硬着头皮给本单位文革办的负责人打了一个电话,自然碰到了推三阻四的软钉子。直到他依老卖老地发了一通火,甚至把负责人老爷子的名号都打出来了,总算搞定了。

“华大娘,咱村里来的下放干部越来越多了,几乎每家每户都安排了老干部,家里的粮食都快吃完了。眼看着揭不开锅了,这可怎么弄呢?这边下放的老干部还源源不断地往咱村里来,以后这吃的就成大问题了”小华庄革委会主任一脸为难说。这样吧,我来想办法,不管怎么说,既然老干部信任咱们,再困难也不能退缩。当年打鬼子时,八路军伤病员都安置在咱们村,咱村里的老少爷们都豁出命来掩护着,小日本硬是没打进咱村来。比起抗日战争来,这点困难算什么,要相信我们党,相信国家政府。听了夏毓敏说的话,小华庄革委会主任热血沸腾,感到浑身上下有着使不完的力气,于是他主动跟附近村里的革委会主任联系,甚至跑到公社里耍起来赖,千方百计搞到一批粮食,对付上十天八天的还没问题。

打发走村里革委会主任之后,夏毓敏召集在家的孩子们开了紧急筹粮家庭会议,要求华金梅、华振东、华金兰三个成家立业的大孩子带头想办法,让在就读高中闹革命的华振全、华金菊也找同学找门路。闻讯而来的老干部们,也开始利用自己的各种关系给小华庄解决粮食问题,尤其是驻在小华庄的省军区的人积极向省军区反映了这个问题。给小华庄送粮食成了头等重要的大事,一时间大车小辆地粮食从全国各地运到了小华庄,吃到麦收不成问题了。考虑到附近村庄里,粮食也成了问题,夏毓敏让革委会主任把临时借附近村里和公社里粮食都超额还给了人家,这些村里革委会主任及公社干部在喜出望外之余,不禁大大佩服了一番夏毓敏的能量!

暂时解决了吃的问题后,夏毓敏召集老干部和社员们开了一个会,要求大家第一要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第二大干苦干加巧干,多打粮食,不能一味地依靠人家帮助和支援,一定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最后要求大家群策群力,同心同德渡过难关。会后,大家不仅开荒增加耕地面积,还拼命拉土积肥,学习农业生产技术,改良土壤、种子,力求提高亩产量。老干部们不仅身体力行地投入到小华庄的大生产中,而且还利用自己的关系给小华庄请专家和技术员来指导这里的农业生产。到处被冷遇的“黑专家”不仅在这里找到了安全感,更找到了存在感,在他们聪明才智的贡献下,小华庄的粮食生产一年一个台阶,从亩产一百多斤到亩产四百斤、亩产六百斤到八百斤,一千斤,一个村生产的粮食相当于几十个村的。周围村里的人们纷纷到这里参观学习,一时间小华庄名声大噪。小华庄的粮食除了超额交公粮外,也是大车小辆地往外拉,送往急需粮食的全国各地。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娘,咱村里不能仅仅局限于农业也要发展工商业。”念过高中但是赶上文革的华振中对夏毓敏建议道。“啥叫工商业?你仔细说说”夏毓敏满脸疑惑地问着小五。已经担任革委会副主任的华振北走进门来,替四弟给夏毓敏介绍了一番。只是提醒道,目前政治形势这么紧,多打粮食还没事,一旦上马工商业恐怕上级不允许。明白了原委的夏毓敏当即拍板道,既然是好事,那就干,上级来查的时候,我给你们挡着。“还有,就是咱一没有技术二没有资金,拿啥办工商业啊”“困难总比办法多,发动群众,大家伙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的。与其在这里作难上愁,还不如开群众会让大家都说说看呢”

“社员同志们,老少爷们,过去我们小华庄世世代代靠土里刨食搞饭吃,三年两头闹饥荒。这几年在老干部、专家、技术员的帮助下,才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这远远不够,要想真正富起来,必须得学会做买卖,学会生产工业品……”华振北豪情万丈地在群众会上发着言。“上级不是不让做买卖吗?说什么投机倒把,这罪名可不轻!”“别前怕狼后怕虎的,还是个大老爷们吗?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过去为了打跑小日本,咱村里怕过吗?怎么越活越胆小了呢?”夏毓敏的一席话,重新鼓起了小华庄人的斗志,一个个开始露出了一往无前、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坚毅神情。接着华振北和社员们及其在场的老干部商定了发展思路。

“听说了吗?小华庄要发展工商业了,咱们也别回去什么大城市受那鸟气了,干脆就在这里干吧,说不定比大城市里,更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是啊,我也不走了”被打击被排挤辗转在这里劳动改造的专家、技术员和一些老干部这样议论纷纷着。接着掀起了一股落户小华庄、扎根小华庄的浪潮,这些人的家属万万不解,有的直接跟他们又哭又闹,有的甚至要闹离婚,更有人直接跑到这里看看到底有什么魔力能把自己的亲人留住!夏毓敏他们一个个热情接待着,给他们讲小华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些家属也被征服了,表示也要到这里落户。考虑到家属的感受,夏毓敏采取了折中办法,给下放干部专家技术员以小华庄永久性社员待遇,给他们分房子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户口还是放在原地。本人及家属来去自由,这样既能免得家里后院失火,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妥善处理好了下放人员后,又照此标准处理了上山下乡的知青问题,这样小华庄虽然名称不变但是规模却扩大了好几倍,成了附近村庄里的大村。更为重要的是小华庄从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始,走上了发展工商业道路。小华庄把所有劳动力进行了分成了四个组,分别是农业生产组、副业生产组、农副产品推销组,技术研究和推广组。冀南新县乃至整个冀南省到处都是小华庄偷卖农副产品的人。当然也招来了一批又一批“找事”的人员,都被夏毓敏死缠烂打变着法地给挡了过去。小华庄很快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学校、银行及华金梅的医院规模和影响力都超过了县城的。

作者简介
邓连朝,河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邢台市读书达人,邢台市邓连朝创新工作室创始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教师。目前正在致力于打造自信教育和家庭教育。临西县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小说《队长》荣获第二届华夏青少年写作大奖赛优秀奖。2017年8月13日以来《父亲您走好》等五篇文章发表在《牛城晚报》。在《邢台教研》《邢台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拉萨教育》《河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向日葵云雨,不要微名,于灵云,滨海县作协会员,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编辑,2020年6月6日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盛夏诗典》。受邀《剑鸿的诗意人生》专栏作家、编辑;《可爱小池塘》高产作家、编辑;《季风的草塘》编辑;《凤凰诗社西北诗社》副社长;《三湘四水》专栏作家;《盐城头条》认证编辑;《雪域阳春文苑》执行主编、专栏诗人、宣传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