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红色座标(组诗)
原创 陈昌华

中原的第一粒火种
——洛阳红色坐标之一
原创 陈昌华
走过13朝古都
曲折的那条小巷
穿越南湖红船
漫长的那条航线
我来寻访洛阳机务段百年的沧桑
我来瞻仰中原第一个红色的摇篮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
请允许我向中原
第一个党组织洛阳组报到
作为河南第一名
共产党员游天洋的老乡
请允许我讲述这段
从未过时的经典

那是1921年的深秋
那是长夜难明的中原
走出洛阳的游天洋
来到了风雨如盤的北平
来到了李大钊的身边
肩负着中共创始人的嘱托
游天洋回到了洛阳机务段
先后发展白眉珊王福顺入党
成为了挺进中原的
第一个马前卒
扬起了黄河中游的
第一面红色风帆

陇海铁路大罢工的胜利
威震了全国的铁道线
当牛做马的工人兄弟
扬眉吐气挺起了腰杆
游天洋帶领着洛阳組
冲锋陷阵在最前线
中原的星星之火
从此开始燎原
照亮了洛八办
彻夜难眠的抗日灯光
溶进了毛泽东攻克
洛阳的胜利来电

前人撒下的种子
孕育了国花牡丹的万紫千红
先辈栽下的梧桐
搖曳着中州大道的春光无限
游天洋和他的战友们的足迹
化作了洛阳新区
那五彩缤纷的喷泉
再重温一遍入党誓词吧
那是游天洋们永远不变的心声
快留下在洛阳组前的合影吧
那是后人们矢志不渝的信念
黄河的涛声依旧
跳动着不忘初心的脉搏
邙山的本色不改
传承着千秋万代的永远

请洛阳组的前辈放心吧
9600万中原儿女
正走在新时代的大路上
请南湖红船的先躯检阅吧
十四亿中华儿女
正阔步走向两个一百年
2019年7月26日
洛八办
——洛阳红色座标之二
原创 陈昌华
老城南关,一条
东西相连的贴廓巷
古朴典雅,一座
坐南向北的老庭院
庭院深深,珍藏着
那段烽火的西相岁月
巷子不长,延伸着
后人绵绵的眷恋
推开大门,推开
历史厚重的记忆
跨进院落,跨进
当年弥漫的硝烟
仰望牌匾,仰望
八个之一的办事处
凝视实物,凝视
岁月凝固的片断

睁大眼睛,重温桌前
毛泽东写下的论持久战
放轻脚步,不要把
少奇关于修养的写作打断
赶紧就坐,亲耳聆听
朱总司令抗战时局的报告
立即出发,跟着交通员
奔赴延安和抗日前线
到油印室去,帮着印发
最新的八路军战报
到一战区去,跟着处长
去保卫总部首长的安全
乔装打扮,甩掉特务
从早到晚的跟踪
共赴国难,和各界人士
广结统一战线

一粒火种,就这样
点燃古城的烽火
一面战旗,就这样
飘扬在腹地中原
一条通道,就这样
转送着军用物资
一座桥梁,就这样
连接着前线和延安
洛阳有幸,见证了
洛八办的战斗历程
大河奔流,吟诵着
洛八办的杰出贡献
前前后后,虽然
只有三年半时间
却给后人,留下了
一段永恒的经典

在展室里看看吧,看看
胜利是怎么来之不易
听讲解员讲解吧,讲解
古城和洛八办的不解之缘
在大门口留个影吧,留下
对洛八办深深的敬意
在留言簿签个名吧,签下
对老前辈永远的思念
2017年11月10日

老城西北角
——洛阳红色座标之三
原创 陈昌华

为给小儿子讲打仗的
故事,我带他来这里
当年鏖战的痕迹
岁月的风雨剝饰了
城墙上那累累的弹孔
林立的商店布滿了
这条繁华大街的东西
孩子笑了,爸爸骗人
这里是大街
不是阵地
我的心猛然抽紧
这里的确是大街
但也确实遭受过
血与火的洗礼

当年为了攻占这里
两军对垒反复拉锯
曾尸堆如山血流成河
才拔掉了青年军那面
不可一世的青天白日旗
孩子终于明白了
他瞪大眼睛,在搜寻
当年纷飞的弹雨
但只见满街欢乐的人流
但只闻随风飘散的笑语
孩子小声问我,那些
牺牲的解放军埋在哪里
我告诉他,他们埋在邙山
埋在烈士陵园的墓地
但又仿佛觉得他们还活着
这座巍然屹立的
老城西北角,就是他们
永远不倒的身躯

攻克洛阳
——洛阳红色座标之四
原创 陈昌华

一身普通士兵的灰布军装,
一点不像兵团司令的模样。
被俘的邱行湘难以相信,
战胜自己的对手这副形象。
这就是蒋介石的那个救命恩人?
这就是黄埔一期的那位学长?
这就是刀砍日军旅长的好汉?
这就是攻下洛阳的那员猛将?
面对着大名鼎鼎的陈赓,
邱行湘象泄气的皮球一样。
黄埔五期的青年军王牌,
终于明白为啥打了败仗。

清一色的美械装备,
固若金汤的铁壁铜墙,
激战之初,气焰嚣张,
困兽犹斗,殊死抵抗。
中央日报的吹嘘墨迹未干,
蒋家父子紧接着来电嘉奖。
邱行湘刚刚高兴了两天,
就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
东西南北城门相继陷落,
只得退守洛阳中学的最后屏障。
一万多发炮弹倾泻而下,
王牌之师被彻底埋葬。

在攻克洛阳的第二天上午,
在打扫完战场的一间民房。
陈赓召询了邱行湘,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司令员询问了师长的老家,
邱行湘回答江苏溧阳,
陈赓说那是新四军的老根据地,
邱行湘说我家贫农住过陈毅军长。
陈赓一听爽朗大笑,
和邱行湘继续拉着家常:
“你的家庭成分倒还不错,
只可惜不知道为谁打仗!”

不可一世的邱行湘早低下了头
他领教了共产党为什么厉害。
面对谈笑风生的陈赓司令员,
他明白了国民党为什么灭亡。
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战场下,
邱行湘都承认自己是手下败将。
洛阳战役已结束了六十八年,
但那历史的一幕还永远难忘。
永恒的雕塑/洛阳红色座标之五
——在洛阳邙山烈士陵园,安葬着五百多位无名烈士。
原创 陈昌华

故乡的小溪唤你,
哭哑了清亮亮的嗓音;
年迈的母亲盼你,
望酸了昏花的眼睛。
你却静静地躺在这里,
远离故乡,远离亲人。
没有谁知道你的籍贯,
没有谁知道你的姓名。

只有这四周松林,
四季环抱着你的墓地;
只有这遍地芳草,
日夜陪伴着你的英魂。
但这座神圣的墓碑,
分明矗立着你的身影;
但这座不老的青山,
庄严标志着你的永生。

并非你不留恋故乡,
你爱祖国的土地都一样深情,
为了五湖四海的新生,
你把忠骨留在这古老的邙岭。
并非你不思念亲人,
你对他乡的父老都一样亲近,
为了洛阳人民的解放,
你用热血凝成了一个儿子的忠诚。

大地曾失去一次平衡,
天边曾陨落一颗流星,
但你永不熄灭的生命之光,
仍照亮了每一个黎明。
你就这样匆匆忙忙去了,
头枕邙岭,遥望市容,
聆听着古城前进的脚步,
注视着古城壮丽的美景。

呵!万紫千红的花会,
流淌着你欣慰的目光;
五彩缤纷的喷泉,
倾吐着你爽朗的笑声。
拔地而起的楼群,
有你血汗的奠基;
宽广平坦的大道,
是你生命的延伸。
谁说你生命短暂,
谁说你默默无闻,
你的墓碑是座永恒的雕塑,
千秋万代矗立在祖国上空。
1985年11月5日
奠基者/洛阳红色座标之六
——离邙山烈士陵园不远,座落着新建的洛阳机场。
原创 陈昌华

也许是偶然的巧合
当你飞上蓝天之前
都要先从这里经过
经过这条缓缓的公路
经过这片静静的山坡
这里长眠着无名的烈士
这里安息着无言的魂魄
他们的目光,透过
绿茵茵的芳草和
沉甸甸的墓石,透过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在凝视,凝视那自由自在的
飞翔和腾云驾雾的欢乐

他们并不后悔,不后悔
自己从千山万水走来
倒在这片静静的山坡
在这座古老邙岭的地下
仰望天空瑰丽的云朵
他们并不难过,不难过
自己洒下的鲜血,在浸透了
这块土地之后
终于结出甜蜜的硕果
但我这个后来者
替他们感到后悔
后悔他们在黎明前倒下
鲜血染红了邙山洛河
但我这个幸运儿
替他们感到难过
难过他们再也听不到
凯旋的军歌
他们也都有父母双亲啊
他们也渴望好好活着
期待着胜利重逢
盼望着团圆欢乐
却再看不见
望眼欲穿的妹妹
却再等不回
骑马挎枪的哥哥
如果能活着
他们也能从战场归来
去跟全家团圆亲友会合
成为我们同行的旅伴
成为我们欢乐中的一个
那隆隆的,隆隆的机声
轰鸣着烈士最后的呐喊
驱散了陵园的冷清寂寞
那腾空的,腾空的银燕
滿载着烈士美好的寄托
飞进了古城
日新月异的生活

朋友,当你去机场的时候
你会看到路边那座陵园
它们紧紧毗邻难以分隔
当你飞上蓝天的时候
你会想到那长眠在地下的英灵
他们才是这条长长的
长长的跑道,最早的
最早的奠基者
1987年4月
(陈昌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宝安集团品牌部部长,《宝安风》杂志社社长。现任深圳市出版业协会企业报刊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委员会秘书长。作品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飞天》《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
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兩卷)《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咏叹调》主编专著《中国企业报刊大全》诗集《诗路花语一一洛阳七十年诗歌选》诗歌、歌词多次获各级文艺创作奖。
出任五集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十八集电视剧《白居易》制片,电影《砚床》制片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