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平
4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相约在南京举办了一场音乐会。让南京乐坛泛起一波涟漪。
对他们而言,是自己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4位歌手音乐会上引亢高歌
这场音乐会被冠以“红星照我去战斗——‘项音项情’男高音独唱音乐会” 。
舞台背后,站着他们的导师项绪文。
项绪文,何许人也?其艺名项公、“国嗓”李双江高足,原东部战区前线文工团主唱,国家一级演员。
2021年5月26日晚,异军突起的氿笙活酒业公司掌门人,摆开庆功宴,斟上产自茅台镇的酱栢年酒,犒劳歌者。此番情谊如山高水长。
平生在演艺江湖走过30余年,见过太多乐坛风云变幻,聆听过不计其数的音乐会。但欣赏他们4人的纵情歌唱,顿时心生好感。
窃以为,他们的歌唱,摆脱了技巧的束缚,是在为火热的生活立传。
他们原本并不是南京人,属外来务工者。他们当中有3人凭借年轻、不怕吃苦和富有智慧,自主创业,事业稳定。另有一人在学校当老师,为人师表。
因为共同喜欢唱歌,苦苦追寻同一个目标,他们走到一起,成为华润钟山老艺大音乐学院院长项绪文的学员。
项公这个人,有佛相,乐乐呵呵,一脸烂漫仁厚。
他授课,把李双江传授给他的绝技,和盘托出给自己的学员。
他有酒量。但凡高兴,不喝到怡然自得绝不收杯。
师徒间,有梦有歌有情有义,还有一壶老酒,构成了凡夫俗子的宏大叙事。
一直以来,4个年轻人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这一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他们的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音乐是蕴藏在他们心中的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他们唱歌,不为考级、不为生计、不为评奖,只因为快乐,与名利绝缘。
基于此,他们的声音是那样纯粹、清澈,不见“表演”痕迹,却有专业传承。如果要给他们画像,个个可称精致的凡人。
江湖总会深埋一些达人隐者,项公在专业音乐道路上深耕,顺带着拉扯新人,为人圆梦,功德无量。
4位弟子给项老师敬酒,开怀畅饮
庆功宴上,众弟子挨个向项公敬酒。他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一副千杯不醉的样子,活成了酒仙。
还是在庆功宴上,过了花甲之年的作曲家束传贤,被小伙子们的一番真情打动,也扬起脑袋放声歌唱《三套车》;一向被人尊称为马政委的部队退休干部,也抛开首长的姿态,忘记了年龄,唱起《再见了,大别山》……小伙子们更是轮番上阵,唱起心中的歌儿。
人生的很多片断,转瞬即逝。我在想,4位喜爱唱歌的年轻人,如果老了,头发白了,他们回忆青春,一定会很自豪地说“我们曾经歌唱过美好的生活” 。足矣。
请记住4位年轻人的名字:李文、徐春、洪春雷和康勇杰。
在他们的歌声里,后会有期。
作者简介
新闻从业34年先后供职于《扬子晚报》《周末报》《金陵晚报》和《南京日报》,先后担任部主任、专刊主编以及《文化徽商》杂志总编辑。策划《百家湖》《中国钱币邮票》等期刊创刊号。
著有《央视春晚纪事》(报告文学)、《我所知道的马季》《姜昆家事写实》《冯巩眼中的南京》、《邓在军传奇》《可以披露的聂卫平尘封往事》《<中华之剑>摄制始末》《近观刘洪》《大国良医》《向往百年》等书作、报告文学。开辟过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新闻专栏《梁平爆料》,迄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500余万字。
先后获得江苏省、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当选南京报业集团“感动人物”“十大读者喜爱的记者”。获得60余项国家、省、市各类新闻奖。其新闻、文学作品除刊发所供职媒体外,还发表在《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家庭》《知音》和香港《文汇报》等数百家媒体。目前系央广网、新浪网、凤凰网等主流网媒特约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