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拳绣脚,玩虚弄玄,让读者“云深不知处”,已成为某些诗的通病。但你读周建好的小诗,神清气爽,审美愉悦。意象碰撞溅出的璀璨,尽是对人生、社会的感悟与思考。诗人由嫁接而人为地“制造”的“葱茏和甜蜜”感慨“光鲜背后/有多少不被人知的痛苦”,真的是如西方一位哲人仰望星空的长吟短叹。最是尾节,“而我从农村泊在城市/是不是一种嫁接”,更是振聋发聩。“三农”问题,留守老人,土地荒芜,农民工……诗人的悲悯情怀、思想者的敏锐、深刻,令人敬重!
诗评:子楚
比较真实的一首诗。平平淡淡的文字,透出来的更多是一种无奈。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不是不说,只是说了就是错,嫁接更多是一种承受,而不是吐露。最后出现的嫁接二字有点太满了,破坏了整首文字的留白色彩。整体气韵画面感还是不错。欣赏,再接再厉!

夏 雨
文/周建好
昨天那场雨
被父亲用斗笠顶过山之后
又从山的那边一路奔来
把山村洗劫一遍
将黎明遗落在院子里
打开木门的母亲
从来没有埋怨
望着远去的夏雨
只是将清晨熟练地
晾在晒衣绳上
诗评: 周静伟
一首诗能否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关键取决于其想象力。“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高尔基),诗歌尤甚。想象是诗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刚健翅膀,是诗人“踏天磨刀割紫云”的遒劲手足,是诗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慧眼金睛。一首仅两节十行的小诗,凭借神奇的想象,巧妙的构思把读者带入美丽的意境,获得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审美愉悦。夏雨“被父亲用斗笠顶过山”,被雨遗落在院子里湿漉漉的黎明,被母亲“晾在晾衣绳上”,好一个动词“顶”和“晾”,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立马活了全诗。构思之巧,想象之奇,令人拍案。周建好的诗从不玩高大玄虚、神头鬼脸那套花拳绣脚,意象清新,语言精炼。已故老诗人流沙河先生就主张,一首诗总要有一两句让人过目不忘、拍案叫好的美句,周建好做到了。

小 满
文/周建好
该怎样倒满这杯酒
老屋又执一场雨
让屋顶斜斜地斟起来
那些在春天从老屋出走的种子
已找到安身之所
并且与土地结下不解之缘
用长势回报了土地的馈赠
麦子领着众草本兄弟
在风的引导下向老屋点了点头
开始想念墙角里的镰刀
诗评: 烟雨凡尘
诗文意象丰富,拟人化手法唯妙!诗歌语言精巧,寥寥数语,写出小满节气特征。值得玩味的一首小首!

上帝 我看到了
文/庒湮
上帝,我看到了
石头离我并不遥远
它距我仅一季桃花
在这里 我目睹那几只鹊
衔着它的爪印
坠入深渊 有声有息
“它们走过的路上
到处都是它们的骨头和残肢”
还有它们难以褒贬的体味
万能的主
感恩你赐给我结实的肌肉
让我有幸感知到疼
我不感忧戚
就能走过那片荒芜的良田和废墟
上帝,我没有伞
大雨将至
我无出可躲
上帝 我现西北高原
怀抱着竹简
把自己埋在雪莲的怀中
诗评: 子楚
很有灵气的小诗,可以看到作者心中有爱,有善,有感激,所以他眼睛里看到了美好和希望。“怀抱着竹筒,把自己埋在雪莲的怀中”此诗的命意所在,那一季桃花就是他的心灵外化。

灯火
文/李彩云
炊烟白了
从虫声中释放出身子
朝向四方飞泻
唯扶在墙根的花朵
感知
这里美好空气
像云,又像雾
每一次
都会传出人群中的欢呼
啊
叶子开始向我奔跑了
从土地深处听取窸窸声音
轻得过一只小鸟
从痛苦中抹去些美丽
原本想
那种或那样的幸福握住
却
如一盏灯火
通明,却无法触及
诗评: 周静伟
诗者,所以抒情言志表义也。但诗歌的抒情表义并非文本语言的词典释义和逻辑概念,而是其言外的未说出的东西。这就靠读者去品,去悟,去二次创造了。也许基于此吧,茨维塔耶娃才一语惊人,“诗是废话。”《灯火》“废话”就“废”出了人生的哲理、生活的际遇。诗在音步、断句、分行等形式上求异,令人耳目一新。内容处理有细腻的分寸也有放逸的气息。“炊烟白了/从虫声中释放出身子”,“叶子开始向我奔跑/从土地深处听取窸窣声音/轻得过一只小鸟”,“那种或那样的幸福握住1却/如一盏灯火/道明,却无法触及”,乃人生之真谛也。

茶
文/张维清
感谢春天,阳光,云雾和鸟鸣,感谢那座山
温火焙烤,瘦成一片片月光,凝固风雨,谷雨和清明
着几片干枯的叶放入杯底
慵懒,坚硬
没想到沐浴于滚烫的江河
游走于水国他乡
经不住水语的诱惑,交出一朵朵优雅的茶花
开在水乡谣
人生相逢于春天
还有谁能将那片茶林买走
一片片茶旗在水中飘摇
还有谁能锁住杯中溢出的清香
闭上眼,把自己清静的灵魂
送到天堂
世界说绿就绿了,让我看到采茶的姑娘
十指尖尖,采撷山歌,采摘爱情
让我看到背篓里,背回大山的梦想
上下沉浮,宛如我大起大落的人生
嚼乱,翻滚,让我尝到生活的路
先苦后甜的味道
诗评: 周静伟
张维清这位老诗骨以娴熟的诗艺把中国的茶文化“茶”得满纸透香,沁人心脾 。但诗倘若只停在说茶道茗的层面上,那岂不成了说明文?高明的诗人荡笔扬心,探微掘义,形而上为人生的境界,“让我尝到生活的路/先苦后甜的味道”,此人生真谛也。

创智时代
文/天问
这个市区里工业化明显的智库创意园
与他锈金属的皮肤,白圆领T恤,黑色西装,苹果仔裤,宝玑表,GUCCI鞋
极近辨识度
他空位停车,移出身体。一根壮手指优雅地轻推车门
他爱看那款新车的车门从零起步缓慢加速,合上时发出——
“嘭”的质感声
像一个女人在他怀里发出的新鲜的娇嗔
直到夹着满足的手包走进办公楼
把自己摁进皮椅的时候
他才把这一切,像他泥瓦工的出身一样
藏在了摧款通知的背面
诗评: 周静伟
一个时髦时代,名词后带个“化”字便动词了,可也令人遗憾地“化”去了世间许多美好,即便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也难逃。泥瓦工——老板,“夹着满足的手包走进办公楼”,“把一切藏在催款通知的背后” 。看来,浮华——浮出了人性的另一面——虚荣。诗切中时弊,比那些风花雪月、咿呀强愁的诗有力度,有深度。

雨霁
文/天问
这很好
你陡然的阳光翻越
使我极端的会意幽深而狭窄
蔷薇萌动
湖面上雨水修复的古典铜镜
抵进火把的偏旁
春天正在破产,而蓝色馥郁芬芳
我围绕盛世,喂养旅途中的荷叶
仰头说——辽阔
我们,献出心里的白和颂词
献出蒙冤和沉默
与一只鸟的翅膀交换
黄昏再老,老不过时针
穿过意识的云层,我听见肋骨坍塌
和玫瑰的尖叫
诗评:小确幸
我在读诗的时候,也走进作者描绘的镜头里,雨突然停了,作者从阳光,花朵,湖水等几个方面描绘美好的风景。“春天正在破产”说明已经是暮春夏初时节。光阴流转,事物老去抵不过时间的消磨,但是有结束也会有开始,新生的力量往复更迭。

愚公谷
文/钱智伟
匾额上的三字是郭沫若的手笔
余墨沁出一条曲廊
我去荷轩,找我的皓首
池塘里养着天上的云
亭子里那副对联望着我
“老龙听法,顽石点头。”
我点点头,惠山寺的钟声漫过来
一道石梁横亘,我爬上去坐下
侧面刻着字:石公坠履处
我脱下一只鞋扔下去。半饷
我小心地提着一只脚蹦跶
老骨头支持不住,只能落地硌
终于,我把鞋子取回又穿上
诗评:子楚
此类写景是很难驾驭的,景和自我有那么点关联,画面有让读者产生带入,但并没有突出自己的情感思想,而且整体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比较散乱。四字成语破坏了诗意。继续加油!

清坟
文/江北
埋在这山谷多么美好
似乎从你死后开始
人间变得越来越生机勃勃
漫山遍野的绿
覆盖了人间灰白的忧伤
那么多翠竹荆棘杂树
长满你的坟头
是想陪伴你还是代替你活着
山塘里
密密匝匝的芦苇
象插在你坟前的一柱柱香
清风一吹
新栽的秧苗会向你鞠躬
它们比晚辈们孝顺
那些野蛮疯长的竹子
不想让它们打扰你的睡眠
它们太淘气
不懂得死者为大
我们貌似很懂
心里的野竹
撄犯着许多神圣的名字与灵魂
诗评:子楚
这首诗好在有隐有藏,用万物来诠释自己的内心,这样的手法比较高明。字里行间透着对先人的缅怀之情,诗歌简短有力有光的散发着深远意境。很不错的一首诗,拜读,欣赏。

《蹒跚而去》
文/戴 之
我蹒跚而去
一切该有的都没有……
一切该忘的也没忘……
然而
所有的门向南敞开
所有的窗被阳光锁着
青砖铺出的路
从遥远而来又向遥远延伸
被爬满苔藓的篱笆隔断
孩子们胆怯地穿行篱笆之间
把弄脏的脸藏在树荫背后
幼稚的脚窝里
盛满蒲公英的故事
只有我蹒跚而去
背着沉甸甸的行李
偷偷地撕一片阳光
贴在布满时间指纹的额头上
一个人走向另一个地方
一个人踏着躁动的鼓音
在被风吹弯的路上
被风吹弯的影子
砰然飞溅出鲜亮的色彩
我蹒跚而去……
路边,无数双眼睛叠起
砌出一个很厚很厚的问号
诗评: 小确幸
第一感觉是是作者路过一个地方。第二三句觉得是用哲学的思维打开诗的内涵。究竟是有还是没有,就得继续读下去。二、三、四小节是对现场的一个描写。一个步履蹒跚的人,路过一些正在玩耍的孩子,这是一个童年跟老年的对比,作者很好了隐藏了自己的“老”,却用尾句加深了这个“老”。

小满在路上
文/杨建宇
小满,暖暖的小满
你从立夏的心坎里出发
行进在风雨兼程的路上
在你如歌的行板中
我想念北方的麦穗
它们是否已经颗粒饱满
当然,我还想念南方的梯田
山高水长处,秧苗
染绿了谁的记忆谁的梦乡
无论是北方的麦还是南方的稻
都会孕育岁月成熟的力量
都会按照自己的节奏茁壮成长
历尽沧桑之后幡然醒悟
小满,你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不空不溢,不争不让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前往盛夏的旅程中
小满在路上,芒种在路上
一次次的邂逅,一次次的呼唤
你有你与生俱来的谦逊
我有我永不磨灭的期盼
诗评: 金楠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人生哲学和智慧。初夏即小满,不繁不盛,不张不扬;人的一生应有“小满”的智慧,不空不溢,不争不让,正如庄子“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给我们以启迪。

桑葚
文/王小玲
不到秋季
你就成熟了
细雨过后
几阵初夏的风一吹
你就红的发紫
紫的熟透
阳光
明亮着
透过叶的缝隙
愉快地落在你身上
你用酸甜
渲染一种饱满的气氛
让人忍不住对即将到来的盛夏
跃跃欲试
还有
顺手拈你入口的冲动
诗评: 烟雨凡尘
初夏,桑葚熟了,紫色的诱惑,令人蠢蠢欲动!阳光明亮,味道酸甜,饱满的情感让人有种幸福的冲动!诗歌语言明快简净,字里行间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以水稻之名
—兼悼袁隆平
文/耿兵
用一枚金灿灿的谷粒
剜却泥土
以及泥土里悲哀的部分
像光焰中最为明亮的谦词
喂养你
我的身躯 我的骨血 我的掌纹
和我生生不灭的挣扎 苦痛 贫瘠
我的国旗
我的祖国
在明亮的稻田
在五月的殇魂
在初夏的黑玫瑰
我以一朵鲜花凭悼
我灰暗的思绪
莫非像云朵般轻浮
我哀哀的悲鸣
莫非被旷野偷听
我们送别
用一棵棵水稻作为
抬你的绳索
在天堂
以水稻之名
诗评: 烟雨凡尘
很悲情的一首诗!以水稻之名,悼水稻之父!明亮的稻田,金灿的谷粒,光艳的谦词,五月的殇魂,灰暗的思绪,送别的哀鸣,等等,抑扬交错,对比分明,读后给人深刻印象,且极具感染力!

杏园
文/大浪淘沙
说不清,对你是眷恋
还是深情的思念
在灼灼期盼的眸光里
又徘徊在杏园
远方,归巢的鸟儿,离别了水畔
心儿早已飞到你的窗前
飞向青青的杏园
怎能忘,弯弯的月亮,柔光浅浅
是谁将杏园涂染
是杜鹃曾经阑珊
在夏的季节里,描绘画卷
爱在蓝天,梦又重现
等你,泪洗面,等你相约杏园
我痴痴的念,一颗痴爱的心
将一切的一切,都溶入青青杏园
多想把你的影子,都留在心田
再去看看,曾经的青杏儿
看看未蒸发的汗
还在冒着青烟
那时候,我留下的脚印,一串串
还好,梦里急步向前
又见了,金灿灿的杏儿
静静的看,你的笑,那么灿烂
惊飞了,呢喃的燕
诗评: 烟雨凡尘
诗文清新明快,口感韵味十足,涂描抒怀,其感切切!如此,杏园情谊,跃然纸上!

五月,风起念也起
文/冰語輕愁
不忍直视还是要面对
怒力荡平漩涡
虽手无钝器
回头,岸没有边界
芦苇,怎知高处孤与寒
石头登上厅堂
世事逢河西
五月,把泪藏在风中
捞一碗月光
诗评: 周静伟
小诗言大义,应了已故老诗人流沙河的一句感言。四月,枝头摇着琳琅满目的花香,与春天叮叮当当碰杯;
五月,年轻的风吹落了春红,但也“努力荡平旋涡”,绿肥了,红瘦了,“把泪藏在风中/捞一碗月光”。季节似人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即使忧伤也是舒婷式的“美丽的忧伤”。

月夜桑园
文/宋吉雷
月夜桑园,每片叶子
都是春风的细软
蛛网俘获月色露滴
倦意的羽翅靠泊花香的港湾
有些人,是一生用来回忆的
哪怕已是心中摇摆的荒芜
一杯茶,落尽风雨的喧嚣
仰望天宇微光,暗渡
幸福的彼岸,今夜无意出逃
而月光明亮,只适合
相思结茧
诗评: 子楚
在作者笔下万物皆有灵性。叶子,春风让月夜更多了几分生动,添了几分惆怅之意。我想,作者是以此用来引述一生回忆的人吧,诗中重点说到,“今夜无意出逃”直到“相思结茧”,足见他对桑园这一意象的深情绵邈,拜读欣赏。

梦中的鲜花
文/老厨
能遮风挡雨就行
可以没有门,可以没有窗
地下堆满垃圾也无所谓
虽然已是暮春
夜晚仍然冷的要命
刚入梦又被冻醒
仰望夜空,繁星闪烁
在心里点燃火炉
熬一锅小米粥
浑身洋溢着幸福的温度
很想做一个温暖的梦
在这个荒山野岭的废弃房子
梦里开满了鲜花
夜正深,睡意朦胧
待明天朝阳升起,又要启程
诗评: 小确幸
诗文简单易懂,记录自己行走时候的心情和渴望。诗的风格是作者生存环境的折射,这样的作品接近生活,虽然平淡,却处处洋溢着随意自然。


《华人诗者联盟》
精英团队
总 裁: 如 诗
秘书长: 李彩云
诗歌顾问:
李彩云 庄子蝶一
金楠 周静伟
特邀诗评:
橙石 修哥拾贝
夜梦无痕 陈仕珍
子楚 烟雨凡尘
你的小确幸
现代诗主编:
逍遥 天山雪 丹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