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个感性而又任性的人,也许因为被父母娇生惯养从小无拘无束惯了,也许是看闲书太多脑袋废掉了。她总是傻傻的,做事大都是凭感觉,凭一时兴致,不考虑后果。只一件事,她稍微用了一点理智,那就是婚姻。
当她成年,长到二十大几了,当身边的美女闺蜜们一个个名花有主,纷纷迈入了婚姻的殿堂,当她四顾两茫茫,她知道,也该给自己找个归宿了。
就那样,崇尚自由恋爱的她,接受了被介绍来的他。他皮肤黝黑,印堂发亮,满脸赤红,活像关公转世。一双剑眉,双眼重鼻,眼睛杏核一样大,鼻翼岔开,像三颗呲着牙的蒜瓣。嘴巴稍微有点女性化了,唇形比她的还好看。她的不食人间香火的大脑,受了很强烈的刺激,觉得这个人给她很安稳的感觉。那一刻,她的活在幻想天国飘在云外天际的心着了陆,她决定,今生就认定他了。
他家里很穷,十四五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了,他和体弱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勉强上完了中学。尽管如此,大概自以为长得还不错吧,他还是很傲气的。他一直坚持,不是自己第一眼看上的女孩,绝不交往。

当他第一眼看到她:明眸善睐,目若辰星。“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柔软的黑发在阳光下闪亮,一袭素白色的风衣,趁着那张纯净无波的脸。让他惊若天人,怀疑是不是戏曲里的织女下凡,来找他这个牛郎来了。
他们来了一个闪婚,认识三天就办了结婚登记,并且省去了所有的繁文缛节。她没有向他要一分彩礼,只买了两套衣服,在婚礼的前一天,她还在上班。下班的途中,她路过镇上的美容美发店,跟人家预约好。第二天画了一个美美的新娘妆,就那么简单的,像做梦一样,她把自己嫁掉了。
他没有辜负她的信任,结婚的最初,他把她仙女一样供着,家里地里家务农活,他都不让她沾手。只要她陪伴着他,引得村里人啧啧艳羡不已的眼神,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随着儿子的出生,他们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她不是一个健硕的女子,不适合农村的生活,也不是一个很会理家的人,甚至做饭及一般的农活她都不会。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做不了贤妻,只好努力做一个良母。她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儿子身上,忽略了他的存在,他们开始吵架。
他对她讲,说他的初恋,像《红楼梦》中的探春一样美丽完美。她也讲她的初恋,像宝玉一样体贴可爱。讲完,他们就背对着背,互相气恨着,不理会对方。他们互相折磨,相爱相杀,故意添油加醋的描绘着自己的初恋多么美好,来达到杀伤对方气焰的目的。
终于有一天,在一次争吵中,他失手打了她一个耳光,她震惊了!从小到大,她都是被呵护宠爱的,无论走到哪里,同学朋友都是让着她。甚至到单位上班,同事领导对她都格外宽容,她几乎没有和人红过脸。她觉得,女人生下来就是让人呵护疼爱的,不是用来打骂或者差遣奴役的。她不吵不闹,躺在床上默默流泪,最后下定决心离婚。
其实他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打她,他只是看着她傻傻的,像白痴一样,什么都不会做。除了对儿子细心呵护外,对他似乎漠不关心。他觉得她除了初恋,肯定从来没有爱过他。他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怎么就给了她一耳光。他看到她蹲下去,好像被打晕了一样。他心疼极了,也后悔得要死。他希望她像邻居家的女人们那样,对他撒泼,泼辣的骂他,咬他抓挠他,那样就证明她很爱他。

可是,她一言不发,躺在床上不说话。他害怕了,他害怕她的沉默。他喜欢她没心没肺的跟他说话,哪怕是说她跟她的初恋的故事,他都爱听,只要她别不理他。
他趁自己的母亲不在跟前时,偷偷跪在她的床头,对她说好话,求她饶恕:“你若不解气,就打我几下吧。”“打你我还嫌手疼呢!”她没好气的说。“我自己打自己!打三下,你解气了吧?”他轻轻的打了自己。“不响不算!”她气哼哼的说。他听了又狠狠的打了自己几下:“我混蛋,我该死,你不要生气了,好嘛?”她才破涕为笑了:“你记住,女人是让你心疼的,不是让你来打的。我脾气好,但不是没脾气。为了孩子,我给你一次悔过的机会。如果再打我一次,你就别想再见到我了。”
“贫贱夫妻百事哀”,从那以后,他们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伴着锅碗瓢盆交响曲,她一天天觉得自己俗不可耐,他一天比一天嫌弃她。但他再也没敢抬手打过她。
直到有一天,他们的婚姻接受了第一次考验。她怀了二胎。她的身体好像肥沃的土地,随便播种一下,就能孕育。当时,计划生育很紧,他们很穷,根本要不起第二个孩子。结婚十年,生过儿子后,她怀过五次孕,人流了五次。她原本就孱弱的身体遭受了严酷的摧残。她气若游丝,走一点长路就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全身疼痛。因此,一向不主张要二胎的她,改变了主意,为了自己的身体,决定生下这个孩子。
他害怕再生一个男孩,怕负担太重养活不起两个男孩儿。甚至她怀孕都六个月了,他还苦苦劝她去流产。她气急了说:“这个孩子我要定了,我再也不愿意提心吊胆的害怕怀孕,生完我就结扎。如果你嫌负担重,我带着孩子走,不给你添麻烦。”他看她态度坚决,不敢再多说话了。
这节骨眼上,他的初恋来找他。那个女人开着豪车,带着爱人和孩子,听说还是个博士。她听了,没多想,扛着大肚子,亲自把他带到他的初恋面前,然后大大方方的打招呼走人。当晚,那个女人留了电话号码给他,打电话说在某旅馆等着他。她听了竟然不嫉妒,很坦然的说:“去吧,别辜负了人家对你的一片痴情!我给你两百,你打个车,出门别太寒酸了。”他说:“不去,没意思,我还是喜欢那种最单纯的思念。”就那样,他放下了念念不忘的初恋,一场危机就那么简单的过去了。
她如愿以偿的生了一个女儿,因为女儿的到来,全家人对她加倍的好起来。婆婆不让她做饭,她只负责带孩子。一次女儿出疱疹,后背一个水泡烂了。她和婆婆心疼的不得了,怕女儿啼哭,婆媳二人轮流抱在怀里。吃饭的时候,婆婆把饭给她端到跟前。然后婆婆接过女儿,她匆匆的吃过饭,继续抱着女儿。实在累了,就让婆婆替一会儿。经过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女儿身上的疱疹结了痂,她才舍得把女儿放到床上。女儿三岁多时,体弱多病的婆婆去逝了。感念婆婆为她一日三餐忙碌了十几年,她像亲妈去世一样,伤心了好一阵。
婆婆去了,没有了挂牵。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他们决定离开农村,到外地发展。于是,她不顾亲朋好友们的反对,就像当初她结婚时那样,义无反顾的,带着一双儿女,跟着他,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

来到新环境的第一个晚上,他动情的拉着她的手说:“老婆,有你真好!你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有了你和孩子们,我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她只微笑着说了一句:“一家人就该在一起。”
然而,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辛苦,他的脾气开始一天天变坏,他变得有点喜怒无常。常常没来由的找茬发脾气。有一天小店的生意特别好,她忙碌了一天,很累,没有时间和精神做晚饭了,就在隔壁的饭馆要了一份大盘鸡。下班回来的他,也许是心疼一份大盘鸡花钱太多,不停的挑剔埋怨着。她觉得又委屈又伤心,当着孩子们的面,她咬咬牙,不让自己发火,站起来去了旁边一个好姐妹的店里。当她抹着泪跟好姐妹诉说自己的委屈时,八岁的女儿找来了。她急忙擦干眼泪,带着微笑,和女儿回家。她看到桌子上的鸡肉几乎没有动筷,儿子老公都离开了。她知道女儿最爱吃鸡肉,今天却因为她放下了筷子。她震撼了,不由得反思自己,不能因一时负气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她勉强挤出笑脸,拉着女儿坐下来,把筷子递给女儿说:“来,他们不吃咱吃。记住,就是天塌下来,也要吃饭,也要爱惜自己!”就那样,为了孩子,为了家,也为了不让旁人看笑话,她默默忍受着。
智能手机的出现,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增添了不少烦恼。最开始,她根本不会用,连拍照片都不会。都是上小学的女儿教的,女儿还帮她下载了唱歌软件。他出去打工,有时去远的地方,一月半月不回家,怕她寂寞,就教她,用微信上的摇一摇,可以跟陌生人聊天。她偶尔半夜睡不着时,也摇过几次。但是,她不信任陌生人,也觉得没意思。她更喜欢跟自己的闺蜜们老同学们闲聊。微信把大家的距离拉近了,觉得同学情更亲了。她加了几个同学群,没事儿就守着手机闲聊。聊的上瘾时,因长时间看手机眼睛都花了,她就退出了同学群。
于是,她开始学唱歌。反正她开的小店生意很淡,人很少,她也不喜欢忙碌,不喜欢为了钱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的样子。她对生活的要求很低,只要有饭吃,一家人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好。在她自得其乐,不思进取的时候,他们的婚姻迎来了第二次危机。
一天晚上,他告诉她,说在微信上认识了一个女孩,很漂亮很年轻很阳光,还给她看那女孩的照片,说女孩要见他。他问她:“我见不见她呀?”“你真想见就见吧。”她心里很痛,想起刚出来时,他曾说过,只要她和他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满足。现在她为了孩子为了生活,日夜操劳忙碌,变成了黄脸婆,他开始嫌弃她了。他忘了当初她也曾让他心动惊艳过。她忍着自己的伤心,没有责怪他,因为她知道,强扭的瓜不甜,握不住的沙,不如随手扬了他:“去吧,给你发五百块钱。”她努力保持自己的风度。他徘徊犹豫了一阵,终于没有去。
“如果你觉得不爱我,或者更爱别人,请告诉我,我不挡你的路,我已经做好了随时离婚的准备。你卡上的钱都是你的,但是,孩子们谁愿意跟你,得随他们自己的意愿。我绝不会寻死觅活的赖着你,而且,两个孩子,长大了还是你的,我会让他们记得你是他们的父亲。前提是,在孩子成年之前,你必须付养育费。”她很理智的说。他知道她说的都是真的,她说到做到。他也知道,她平时没脾气,但是认定的事,绝不会改变。他知道,她是个有心灵洁癖的人,如果他一旦出轨,她绝不会原谅他。还有他的孩子们,他更害怕失去他们,怕他们恨他。他权衡犹豫再三,终于下了决心,跟那个让他心动不已的女孩断绝了联系。
她的身边,也不乏追求者仰慕者,但是,她心里很清楚,那些人,只不过是寻求刺激或者一时兴趣。她根本不擅长也不屑于跟男人周旋。她只要有一个人爱就够了,虽然他曾几次伤了她的心,她已经不再爱他了。可是,他毕竟是自己孩子的亲生父亲,她相信,只有他才真正的和她一样,无怨无悔的爱她的孩子们。为了孩子们,她让自己曾经敏感多愁的心麻木。“为了孩子,我要活着,那怕像傻子一样活着,只有活着,孩子们才能拥有一个完整的家。”

有一个人,是她的顾客,也许被她的纯静吸引,也许觉得她心态好,也或者,从她平静的外表下,看出了她的无奈。那个人总是来光顾她的小店。后来,那个人鼓动他家的亲戚,在她的旁边,开了一家饭店,那个人就更自然更方便的在她的附近停留。他是个事业成功人士,据说最初来到这个地方时很穷,不名一文,靠着自己的聪明和吃苦耐劳精神,从骑着自行车收废品,到开着宝马奔驰做大生意,成了千万富翁。那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成功人士的光环,都有异性艳羡的目光。
她也仰慕那个人,但她仰慕的不是有钱开豪车,而是佩服那个人虽然曾经很贫苦,仍然自强不息的精神;佩服他不像一般的土豪暴发户那样,穿金戴银庸俗不堪;佩服他对工人和气,对周围人谦让,没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傲气。她也很感激他为她的小店带来了生机。由于那人经常在旁边请客吃饭,暗中帮助,让她门可罗雀的小店也跟着热闹起来。
那个人每次来吃饭,都会坐在外面,面向她小店而坐。她能感觉到他探寻关切的目光。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她曾是那么孤独无助,他的到来,温暖了她曾冰冷绝望的内心世界。在她心里,拿他当了知己,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柔情。他默默巧妙的帮助,不但拯救了她的小店,也拯救了她快要绝望的灵魂。他就如阳光,照亮了她冰冷的内心世界,融化了她心里的冰雪。
每一个早上,她都希望第一眼就能看到那个人的车、那个人的身影。看到他的到来,她就会内心充满了甜蜜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温柔。仿佛一切,都是为了能和他在一个天空下,感知他的呼吸他的存在,生命才更有意义。她从来没有说过分的话,哪怕看到他有时心脏会忍不住狂跳。她努力让自己平静,像面对任何一个普通的顾客。她拒绝他故意多付给她的钱,也拒绝了他一起旅游的邀请,拒绝与他走得更近。她愿意,就那么远远的看着他,欣赏他。因为她害怕失去,害怕失落,害怕亲密之后的伤害。“没有得到就没有失去!”她一再告诫自己。几年过去了,她和那个人始终,不远不近,不亲不疏。遥遥相望,又惺惺相惜。

经过一家人的共同努力,她终于在城里买了房子。当她关掉小店准备搬进城里,去和旁边的好姐妹辞别时。那个人好像有心电感应,也来到好姐妹的店里。她不敢看他,也不敢像平时那样和他说话打招呼。她背对着他,不敢回头,因为她的眼里有眼泪在打转。她不想让任何人看到,不想泄露她心底的秘密。她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想和她说话,想和她告别。她不理他,他会不会觉得她太无情无义?她就那么决绝的离去……
他们一家住进了城里,住进了她梦寐以求的新房子里,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很多不经意的时候,她会想起那个人,想起他在自己最困难时无声息的帮助。她在心里祝愿他一切顺遂如意。她有他的电话微信,但她从来没有联系过。为了让自己绝了念想,她把微信和电话全删了。“我的世界你来过了!永远感激你,祝福你!”她在心里默念着:“放下一切,开始全新的生活。”
沧海桑田一念间。她和他的世界重新归于平静,像一切普通的夫妻一样,为了家庭,为了孩子,风平浪静的生活在一起。每天油盐酱醋,茶饭水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寡淡无味,平淡无奇。没有了爱情,没有了激情,也没有了争吵。
时光沉淀,岁月静好,只剩下亲情,既像老朋友,又像姐妹兄弟。在刮风下雨天气突变时,习惯性的打电话彼此关心问候。在孩子们面前,尽量温言细语,相敬如宾。也许,很多年以后,看着身边许多人离异,他可以骄傲的说:“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我们,还是原配夫妻!”

作者刘俊丽 网名上善若水,曾用名天山雪莲,冰山来客。曾在家乡河南任教 。粗陋愚钝,爱读书,愿以文字表达心声。个性率真,崇尚简约。愿以微薄之力,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推送编辑:醉梦仙城(王东军) 河南郸城人,中诗研究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郸城诗联学会会员。
头条投稿
电话13592233204
邮箱:13592233204@139.com
微信号:wdj668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