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冈》特约记者 田树兵 胡均星 通讯员 冯怡红 湖北武穴报道
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思政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市委讲师团主讲老师、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郭继承寄语“吕氏香业”:“中国人曾经做的瓷器,1000年过去了,在世界无以伦比,这就是工匠精神;只要人民需要,你们就要把心‘锁’在这儿,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获悉应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邀请,武穴市“吕氏香业”生产的艾香系列产品,作为黄冈市唯一一家参加鄂、赣、湘、皖四省第五届以“融合、发展、共享”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会,在开幕式上,湖北省副省长张文兵以及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其他三省省级、文化和旅游厅领导参观了参展的产品以及香道表演。
据了解,来自四省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的嘉宾和群众,对“吕氏香业”挖掘古代保健养生优良药方创新生产的艾香、线香、沉艾合香以及流云香能起到防病治病作用的功效感到非常惊奇和新鲜,现场就有500多件(套)走入中南四省寻常百姓家庭。
追根溯源“吕氏香业”究竟是怎么回事?记者发现它的前身为武穴市吕氏制香厂,该厂成立于1996年,按照“传承+创新”发展模式,以传承古法制香工艺为依托,集制香设备的研发、制香工艺的创新,生产不同功效性艾香(合香),用艾香文化带动旅游为一体的香制品手工艺制造企业。
据武穴市“吕氏香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传统香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吕志斌介绍,坚持以品质为基础,品牌为基石,依靠技术领先战略,历经数十年稳健发展,如今拥有企业管理规范、技术成熟的艾香(合香)生产基地,自主研发的制香设备走在市场领先的前列,各种制香原材料一手源头制备供给。凭借战略眼光与不懈的努力,在制香多项技术难点处理上有独特之处,吕志斌先后在制香领域荣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从而在研发到批量生产上均获得全方位发展优势。
采访中,记者发现2006年根据古时香道师打香篆的原理,研制了一款可以控制燃香时间长短的双环盘香;2010年,根据艾灸的原理为深圳健康养生行业,研制了一款梅花香灸香棒(梅花灸)至今一直引领着香灸市场;2013年非典期间,吕氏传统艾香为助力防疫也做出了莫大的贡献;2015年发明了一种数控单双盘香机;2015年为蕲春的艾产业研制出了一款用艾叶和香料配制做成的艾柱(艾艾贴),此款艾香2017年总销售额达一百多亿元人民币;
总而言之,从2016至今,多年来,“吕氏香业”利用做艾绒废弃的艾渣加特有的配方,研制出一款畜牧驱蚊(蝇)棒香,变废为宝,助力全国最大的艾产品生产基地蕲春县消化掉了两千多吨艾渣;同年为河南省艾产业研制了一款锥形艾香灸产品并发明了一种手压熏香,锥香的设备;紧接着发明了一种排条出空心香棒(艾艾贴)的模具,发明了通过燃烧香体产生的烟雾向下方流动的流云香;去年吕氏传统艾香制作技艺纳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发明了一种用于手工制作盘香的冶具和一种具有预防保健作用的艾香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该企业先后为各企业单位,抗疫一线捐赠防疫艾香,综上所述,今年以来,吕氏传统艾香制品被各级博物馆珍藏。
采访结束时,展望“吕氏香业”的前景,吕志斌信心百倍,他说:“为了更好地顺应中医大健康主题,弘扬中华香文化精髓,将艾香产业做大做强,面对各级领导和专家的精神鼓励,建设“中国湖北(黄冈)传统艾香文化创意园”的长远构想正在逐步形成。
“吕氏香业”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经营的。纵观历史,人们对艾的起用源于“钻木取火”、《击石取火》,《说文解字》一书说:“艾,冰台也”,楚国祖先、火正官祝融发现艾有防疫作用:"缘何御百疫,唯有药香来",追溯起来艾与其它药材配伍制成合香的历史已超三千余年,在汉代起就被纳为中医药范畴。
据记者搜索发现,蕲艾的药用价值生于广济,长于广济。早在中国禅宗四祖道信著述的《草本集成》就有记载,相传公元599年蕲黄一带发生瘟疫,被唐太宗追封为大医禅师禅师的道信用艾草等中草药熏烧抑制住瘟疫的蔓延就是最好的佐证;明代鄂东名医李时珍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所以以“千年艾香,技艺源长”为主题,利用视觉和嗅觉功能,在物理空间、精神空间、艺术空间里展开创意思维,融工农业劳作、宗教文化、养生体验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将艾香发展史、传统古法制香工艺贯穿全园,让广大游客通过艾香文化传承堂、传统艾香制作坊、现代制香流水线、香文化博览堂、香道演艺厅、香品香器展示厅、古法制香工具陈列厅、熏香品茶区、琴棋书画天然香料熏冉体验厅、天然香料坊、香料培植生态园等。从另一角度看,在“一区一园一线两坊三堂四厅”等香文化系列展示区,“吕氏香业”充分展示具有鄂东特色的传统香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以此成为极具地方特色的又一新型产业,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和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