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爱你这一川诗意
被胡适视为中唐时期“代表时代精神的诗人”白居易,在其《与元九书》中这样表述他对诗歌的看法: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寥寥八个字,概括了诗的四个要素,十分生动、形象、洗练、贴切。这一诗论观点,不仅在白居易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长久地影响着后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实践。的确,“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情”与“义”属于诗歌内容,“言”与“声”属于诗歌形式,这四个要素对诗歌而言缺一不可。我读杨景龙先生诗集《餐花的孩子》,对这一诗论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中国历来有“诗言志”和“诗缘情”这似乎是对立的两种诗教,但事实上二者并不是矛盾的。“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志”也是由“情”而来,情是诗的触发点和原动力,即所谓“根情”。景龙先生的诗清峻峭拔,凝练精妙,植根生活沃土,一枝一叶总关情。《餐花的孩子》选取了先生1975年至2020年积累创作的300多首诗作,原名《时光留痕》,分为“餐花的孩子”、“与经典互文”、“岁时与月令”、“黄土与石头”、“花朵与流水”、“天降的圣徒”、“失语的修辞”、“沙子与珠粒”、“恩情与亏欠”等九辑,题材之广阔,内容之丰富,感情之丰沛,诗韵之浓郁,实在蔚为大观。时光留痕,不错的。从《餐花的孩子》到《独生女三岁》,从《那一年夏天》到《那一年冬天》,从《胭脂鱼》到《河鲤》,从《雕鹗》到《鸵鸟》,从《侠少年》到《老羊倌》,从《北方的河》到《江南雪》,从《伏牛山红叶》到《修定寺方塔》,从《家乡》到《草原》,从《童年》到《不惑》,从《立春》到《冬至》,从《渴雪》到《听雨》,从《兰》到《梅》,先生的诗笔无处不在,记录的都是《亲爱的生活》;从老子孔子庄子韩非到屈原陶潜李白杜甫王维岑参柳宗元刘禹锡,再到晏殊欧阳修苏东坡柳三变……痛饮上游解渴,把诗史上一干牛人,全在笔下复活。更有瑶池姮娥霍金梵高,笔触伸向月宫星空银河系遥远的外宇宙神秘的外星人……景龙先生推崇的任洪渊先生,曾被学生追问“为什么总写天上的诗?甚至天外的诗”?任先生回答:“只是不想再跪在地上。伟人们之所以显得伟大,是因为我们自己跪着。”诗人游目骋怀,大抵如此!现代人不研究格律,总以为旧体诗比白话诗难写,其实格律只是末技,炼字炼句炼意才是功夫。所以白话诗要写出味道、写出灵感,就殊为不易。众所周知,现代的新诗,其发展过程经历了许多曲折,初期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诗的束缚,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过辉煌的高光时刻,但当下似乎又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内容空洞,感情虚伪,诗意苍白,语言乏味,更有应制诗、口号体甚嚣尘上,几成诗歌的灾难。至于未来会走向何方,谁也无法预测。这真应了诗人臧棣的那句谶语:新诗的百年孤独。“诗歌的节操,碎裂一地/需要一根治愈系的针线。亲手把它们,一一缝起”(《针线》)。这根针线是什么?金克木先生曾说:“在一个错综的现在,要抛弃那传统的单纯情绪的表现法,需要一种深切的个人的方法,能够适应感觉的方向,经验的情态,敏感的近代人的情态的方法,来表现在这个错综的新时代中一个人的感觉与心灵的活动。”景龙先生在《餐花的孩子》后记中也明确提出这样的观点:“表现上必须采用个人化的方式,从个人视角切入,以小我的面目出现,用小我折射大我,而决不能用大我取代小我。”两位先生不谋而合。于是我们就看到,诗人杨景龙并未止步于他从事的高校中文教学研究工作,而是用一种非常自我的方式,为新诗开辟了一个新境界,捡起在初期被轻视的知性,融化以情感的汁液,做成它的灵魂和生命。童年的胃口真的好极了/没有东西让它消化时/它剧烈痉挛着/蠢蠢蠕动甚至想/消化河滩上的鹅卵石(《童年》)事实就这样,轻易破灭了/山里孩子最初的梦想//那天夜里,他又做了一个梦/头一回梦见蓝鲸和海洋(《小时候》)谣曲代代传唱不断/歌词还是就那两句/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老羊倌》)给我一枝艾草吧,请给我/诗人必须领受的一种命运/等着我把民谣唱成九歌/等着我为诗神再次招魂(《端午祈愿》)趁着夜色悄然来临/没有被什么人看见/才免遭眼光的污染//就这样比洁白这两个字/还要洁白地在尘世铺开(《雪夜读陶》)不断把异乡变成故乡。醉乡变成原乡/月亮,变成乡愁诗眼(《诗眼》)高山和大海,也适合一个人看/如果你去赶集,记得叫上伙伴(《一个人》)有一种喜悦写不出来/有一种悲伤说不出来/你投笔。缄口走向山里/沉默的石头,正在等你(《语默》)为了果实盛开的花朵/移情别恋夏天和秋天/为了美丽盛开的花朵/具有纯粹的花朵品质/一生只热爱一个春天(《与花有关》)一场生死劫难。让人们都成为幸存者/他想在黄昏,为你画一次晚妆//还有一双眼睛露出来。那是为了流泪/为了重逢的日子,能够认出对方(《晚妆》)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一直都在等啊/等一场幸福,如期而至//多想打听清楚。从天而降的如愿以偿/在什么地方。在哪个日子(《如期》)今天没有下雨/但那块碑石/脉纹有水渗出//像是谁家的孩子/刚在那里哭过(《清明》)父亲和年都已苍老/儿子回来才会变新(《迟到的孝心》)这个早晨,绕行北方的水滨/我和灵均,都是临水的楚人(《端午,写给屈原》)最高的诗,是数学和物理学,是数字和星体的列阵/真正的诗人,是你这样从不写诗的人。你的诗性光芒/来自恒星的照耀,来自天意的启迪,来自心中的上帝(《霍金》)作为回报,大地只收割农人一次,且不假手器械/当收割者倒伏下去,身段永远低于被收割的麦穗(《收割》)荆州是荆州的荆州。既不姓孙,也不姓刘/江山是江山的江山。那是谁啊,大打出手//春秋大梦,英雄断头。借了荆州,失了荆州(《荆州》)这些诗,像火把,点燃生命;像鼓槌,敲击心弦。一位诗人曾说:“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我懂得了先生的追求:“人生,应该有永恒的信仰;事业,需要殉道的痴情。”(《嵩山四题•达摩面壁处》)佛,坐在莲上。莲,坐在水上/水,坐在大朵大朵云彩的天上(《水天》)谁说你睡着了/危机四伏的夜晚/只有你最清醒 (《睡莲》)夏天的耳朵足够辽阔。容得下各种声部的音响(《蝉唱》)黄土从什么时候开始埋人的/不知不觉,已封住喉咙(《歌唱》)阳光已校准,你的影子/时近正午/只等你抬脚。踩中自己的/头颅(《光影》)在忘川打捞记忆的人/捡起漂流的花瓣//想把它们,送回枝头(《忘川》)一朵花儿的绽放过程/疑似凋谢预演的前戏/仁慈而残忍的那只手啊/长养的同时就把你废弃(《当你》)空空如也的场子。冷眼旁观/生旦净末丑,人间搬演/花团锦簇的故事(《戏台》)你以无言的沉默/昭示永恒的存在//使所有的喧噪者/都成为匆匆过客(《山》)既然命运把你推向悬崖/就不屑于理睬//回头是岸(《瀑布》)又有一只麻雀被鹞子叼走了/小鸟们吵吵嚷嚷//请求老鹰查明真相(《吵嚷》)一只披着狼皮的羊/混迹动物世界//藏起怯懦的羊心/用狼皮//给自己壮胆(《羊心》)吟着禅诗唱着偈语,陶渊明走来,王维走来,贾岛走来,惠能走来,弘一法师走来,洛夫走来,泰戈尔走来,纪伯伦走来……“当你变换视野和眼光。当你不再执念。当你从河边,飞到天上//当你俯瞰。你就会发现:东有东洋,西有西洋。南有南洋,北有北洋//河水不需要规定流向。无论流向哪里。河水,都有自己的正确方向”(《流水笺》)。当诗人具有禅心时,为诗自然便有了禅意,犹如禅者怀有诗情,言语中便俯拾皆有佳句。写诗到了如此境界时,已不单纯是一种写作行为,更是一种价值的创造。“包括人生境界的创造,生命内涵的创造,精神高度的创造,尤其是语言的创造”(洛夫语)。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诗是语言的未来。石头总是那么皴黑。梨花还是那么白净/大山总是那么苍老。桃花还是那么年轻(《石语》)趁枝头尚未开花。陌上空无一人/小试身手的诗客。打坐一个冬天,感悟地腑天心/春风才一笔。便胜过无数丹青铅粉(《诗客》)纤长的河西走廊/像一段细腰束起/绿洲上清澈的泉眼/是少女偶露的肚脐(《河西走廊遇雨》)绿玉手镯/轻约如雪皓腕/素衫青裙/漫裹窈窕腰身/掐几朵夭桃簪上鬓影/折一枝雪梅点缀妆镜(《怀念一个女人》)就是这样。一个孳乳大江大河的地方/海拔压低了天堂。格桑花漫不经心/看你一眼,就把牧群赶到天上(《高原》)瓷器玉石的光芒。霓裳羽衣歌舞。华丽的衬托/王孟的田园做背景。高岑的边塞在远处(《图谱》)满脸皱褶的黄土台地/摊开一卷千家注解的诗集/摊开一卷国族的命运之书/苍凉如斯,阅尽终古(《杜甫故里》)北方夏天最美丽的地方/是那片你曾来过的荷塘/飞上白石小令的幽韵冷香/今夕又飞上我的诗行(《夏日荷塘》)反复细读稔熟的轮廓。一本再版的图书,字模越来越像他/发现这时他也在看你,目光落日一样温和(《握手》)你若柔情似水,他便温软如泥/你若下一场雨,他便肝脑涂地(《柔道》)一杯,饮下一条黄河/歌行体的黄河,滚滚滔滔/从《将进酒》里奔流到海/一杯,饮下一条长江/豪放派的长江,浩浩汤汤/在《酹江月》中惊涛拍岸(《将进酒》)自从那个归家的戍卒/唱起河边的杨柳依依/此后的三千个春天里/所有的游子折柳送别/所有的诗人形容比拟/纤纤袅袅,青青郁郁/却再也没有创造出一个/比依依更为依依的词语 (《诗经:诗和世界的初遇》)四季绿衫的水灵女子/偶尔换一身素衣//一下子倾动了/半壁江山(《江南雪》)冬天寄出的明信片/只写两字/雪白//梨花/蘸着雨水/寄回两个同样的字(《赠答》)多少年前的夏天。那一瓣白荷,还完好地夹在宋词里/发黄的字纸和照片。都是他最爱的颜色(《恋旧》)这么多的锦囊佳句扑面而来,带你在唐风宋韵中穿行,如斯美好的情愫,莫不噙香千里,慰汝芳心,回眸一帘春风。“文人情深于诗骚,古今一也”。只有文采而无真情,不过是精美的绢花,有文采又有真情,才是带露的玫瑰,才是诗中的国色。鲁迅先生云:“盖诗人者,撄人心者也。”信矣!你知道,他是从来不爱什么江山的/他只爱江皋的兰芷,幽谷的兰蕙/他也不爱满堂的美人,他只爱香草/爱一株幽独在楚辞里的葳蕤香草//今夜,你辞别江山,移居他的书案/案头的心形盏盂,满贮供养的清水//他是青史上最清瘦的书生/你是花谱里最清幽的女子/所以,今夜用不着再说梅花/用不着再去说起那位花魁了//与你独对,就是真正的王者/今夜,唯有你是王者之香。这就是景龙先生一贯的独立语体。“他寻找的,从来不只是词的本义/不只是单一的比喻义。他寻找的/博喻或隐语。暗示和象征的复合体”(《通灵者》)。诗人把全部的人生体验,纳入“花中四君子”之一的“兰”这一象征事物,纳入屈大夫最爱的这一象征事物,也让读者思绪与想象的丝线穿过这一象征事物。这样,“兰”本身就成为一种语言,它不需要诗人再发表什么咏叹,诗人的所思所想,已从形式的完美性中得以宣泄,并温暖地照亮着形式。这样,一个光明磊落、高洁正直、不与宵小同流合污的精神形象,灌注了兰的品质,在生长、开放、吐香。这样,人和兰,兰和人,他和你,你和他,青史上最清瘦的书生和花谱里最清幽的女子,遗世而独立,唯美而圣洁。古人云“独抱冰霜有性情”,这无疑是诗人感情与个性的折光。景龙先生是“通古今之变”的学者,是主张对传统“拿来主义”的诗人,是“不薄今人爱古人”有“扬弃”精神的智者。他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现当代诗歌论稿》《蒋捷词校注》《花间集校注》等著述都充分体现出他对于传统文化所秉持的“科学发展观”。深邃的思想,敏感的神经,骄傲的灵魂,非凡的洞察力,灿若莲花的语言——就是景龙先生,就是扬子诗集。从景龙先生自叙中我们知道,先生爱诗爱得很深,写诗写得也很苦,多年来仰屋著书,呕心沥血。“夜夜,书桌变成锻冶的铁砧,锤声起落,火花迸溅。锻我的爱情,锻我的诗艺。锻我的爱情成足赤之金,锻我的诗艺成传世佳句”。所以啊,“不必惊讶他的诗句美丽/他是饥饿年代餐花的孩子/不必嫌弃他的诗句土气/良苗,都是从泥土里长出”(《餐花的孩子》)。那么,读这样的诗句,又怎能不需要仪式感?需要梵香,需要沐手,需要点亮心灯,需要沏上清茶,需要虔诚端坐,需要逐字捧读。左边是老子,右边是北岛,上面是屈原,下面是艾青,绕梁是一曲《月亮河》……谨以一首小诗,感谢景龙先生为我们送来“春天的第一个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