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泪别吴老赴天国

文/王哲甫

“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于今天上午8:30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举行,不少民众冒雨吊唁送别。此时,临窗遥望沪地,挥毫遂草小诗,聊表追思之情。
今日上海细雨霏,
送别吴老天人悲。
仁心仁爱拓伟业,
至精至诚铸大医。
神刀除病华佗誉,
妙手回春泰斗碑。
国之重器谁与比?
青史留名英魂飞。

辛丑夏月感事抒怀

文/张振宇

辛丑夏初,古四月末,萧湘沪上失色,连日国失两士,余闻而愈悲,夙夜忧叹弗寐。午时餐后著文以记之。
袁公隆平,三祖皆乃布衣,居之山野僻壤。至隆辈,出人头地,以院士国星相称,誉盈九洲。
时袁公弱冠之年,错失翔宇飞行,蹴鞠之伍而入农桑,苦钻稻禾育种,常朝而往,暮而归,奔波于试验田间。寒暑不惧,携星伴月,出没于垄下,穿梭于陌上,兴犹甚矣!时人莫不或挤身北上广深,或游离宇外异域,居豪宅驾香车,威威乎横扫尘埃而自傲。吾尝慨叹,念天地之悠悠,独无君之来人。
昔神龙尝于百草,后稷教于稼穑。垄亩方兴,然耕之弗兴,饥荒频发,民之少食忍饿久矣。赖公辛劳,育之杂交稻种广植,田禾兴隆,江南回春,盈仓累牛,万民额手而庆。
然食过而思余,楼市日火,耕地屡被圈占,寰宇粮荒,公之长辞,国失重器,焉不捶胸顿足湿襟乎!
呜呼,余叹而愈悲,花如故,塘禾犹葱,青山叠翠,斯人长逝,幸青山埋忠骨,华夏敬仰高风,当传承公志,国将兴矣!

作于二0二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泪别吴老赴天国

文/王哲甫

“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于今天上午8:30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举行,不少民众冒雨吊唁送别。此时,临窗遥望沪地,挥毫遂草小诗,聊表追思之情。
今日上海细雨霏,
送别吴老天人悲。
仁心仁爱拓伟业,
至精至诚铸大医。
神刀除病华佗誉,
妙手回春泰斗碑。
国之重器谁与比?
青史留名英魂飞。

辛丑夏月感事抒怀

文/张振宇

辛丑夏初,古四月末,萧湘沪上失色,连日国失两士,余闻而愈悲,夙夜忧叹弗寐。午时餐后著文以记之。
袁公隆平,三祖皆乃布衣,居之山野僻壤。至隆辈,出人头地,以院士国星相称,誉盈九洲。
时袁公弱冠之年,错失翔宇飞行,蹴鞠之伍而入农桑,苦钻稻禾育种,常朝而往,暮而归,奔波于试验田间。寒暑不惧,携星伴月,出没于垄下,穿梭于陌上,兴犹甚矣!时人莫不或挤身北上广深,或游离宇外异域,居豪宅驾香车,威威乎横扫尘埃而自傲。吾尝慨叹,念天地之悠悠,独无君之来人。
昔神龙尝于百草,后稷教于稼穑。垄亩方兴,然耕之弗兴,饥荒频发,民之少食忍饿久矣。赖公辛劳,育之杂交稻种广植,田禾兴隆,江南回春,盈仓累牛,万民额手而庆。
然食过而思余,楼市日火,耕地屡被圈占,寰宇粮荒,公之长辞,国失重器,焉不捶胸顿足湿襟乎!
呜呼,余叹而愈悲,花如故,塘禾犹葱,青山叠翠,斯人长逝,幸青山埋忠骨,华夏敬仰高风,当传承公志,国将兴矣!

作于二0二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乔山

文/鸿翔

千年静坐望关中
龙兴周原蔵古今
云中太白泛冰雪
东流渭水柔骨情
麦浪滚滚醉金夏
杜鹃声声入白云
神农远去数千载
万佛归宗朝法门

作于2021.5.26

七绝-如水人生

文/高塬

渭水涛涛倾泪流,杜鹃滴血诉啾啾。
北塬横亘落天幕,松树满坡可解忧。

雨荷遐思

文/何俊峰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欲燃,夏已渐深,花事凋零,瓜熟蒂落。在下一个不远的路口,金色的秋似乎已经在翘首以待。时光深处,蹉跎着一弦一柱的锦瑟年华。岁月彼岸,搁浅着诗意星河的静寂清欢。盛夏之夜晚,来到大山深处,沐山野清风,只为感受山间夜色的清宁与安静。夜色渐深,月上眉弯。,抬首的瞬间,只见一轮圆月,悬于夜空,月亮,似乎很低很低,站在山峦之巅,只要踮起脚尖,就能摸到月亮。不一会儿,一片乌云挡住了月色,天边和远山一样,黑黑的,却无比宁静。

我被清宁的月色包裹着,黑暗的夜色在我身后沉默着。忽然觉得,人何其渺小。过往的种种,也在月色的洗礼下,渐渐变得透明,薄如蝉翼。只有一颗素净的心,感受一切安详与美好。月色,慢慢晕染出橙色的光泽。那是我,多年来不曾见过的惊艳。山川田野,都被浸染,如童话般宁和而淡泊。这一刻,真的觉得,生而为人,人生真的很美好。所以呀,想要努力,想要清简,才能无愧于这美丽的月色,这美好的人生。

在冗长的岁月里,在平凡的烟火人间,让时光慢一点,再慢一点,从青丝到白发,从初见到倾心,从相知到相守,在悠悠流转的时光里,守着一颗慈悲的心,与相爱的人,一起慢慢老去。于朴素的人间烟火,仰望星月山河。于时光的素简清欢,安放诗意人生。盛夏的温热里,心似莲花缓缓开,淡淡的馨香,淡淡的清凉,淡淡的菩提禅意。一半烟火,一半诗意,不负自己,不负流年。采一抹晚霞,携一缕清风,剪一帘月色,酿一壶浮世清欢,伴岁月情长。

融古铸今雄强弥真

著名书法家任法融书法赏读

文/何俊峰

任法融道长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学者,慈善家,书法家,易学专家,国际风水大师.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他喜道书,勤著述,著作众多,广受推祟,他爱教爱国,信仰虔诚,用心为道,为弘杨祖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任道长在道教的影响誉满全球,但最精彩的还有他那瘦硬通神,风骨俊秀,不拘一格又独具一格的书法。那道风仙骨的气质,随心率意的笔势,骨气通达的字形,鲜活酣畅淋漓的用墨常常让在场的赏者击节赞叹。

道长书法,以道入书,道与艺合,常以道家“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境界与书法相触互渗,以道家超凡脱俗,散淡清逸的心态对待书法。在楼观台,他以近楼台先得月的便利条件,常常揣摸唐代楷书大家欧阳俢的《大唐宗圣观记》,苏灵芝的《老子显见碑》以及唐《灵应颂碑》。他遍临诸贴,气融魏碑,承欧柳神形、取三颂金石气韵、融先贤之章法结体、注时人之笔意,在自悟自省中书艺大进,今人侧目,其书合于大道,臻于大美,看似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实则蕴藏玄机,在无法之法中归于大法,在不拘一格中独具一格,于共性中彰显个性,在卓然独立中自成一体.其书法作品既雄强劲健、又遒丽研美、温润爽利、八面生姿,飘逸潇洒,深沉灵动,沉着痛快,神完气足,一如他那道风仙骨的气质。
统览任道长书法作品,每一笔都劲俏爽利,每个字都欹侧多姿,通篇充满潇洒流动的快感。观其字形,险而不怪、瘦而不枯、润而不肥、用笔爽朗、正中寓奇、斜中求正、矫健遒劲、意趣盎然。结体情态各异,超然舒畅,跌宕恣肆,自出新意,极具个人书风。 道长作书,既秉承传统,又融古铸今,追求一种疏宕雅拙的韵味,似乎以巧写拙,却又能拙中见秀,拙中见雅,结体宽博疏阔,从容不迫,萧散不相连属,散漫不经心,姿态奇特而清雅宕逸。从气势上看,善侧锋用笔,于侧锋中取速、取变、取研、凌空取势,以势取胜。古人论书,常有笔势、书势、字势、体势、形势、气势、骨势等语,其表现形式即为欹侧、涩疾、转折、断连、轻重等。小到一字、一行、大到一幅、一榜,其运笔都追求流畅自如,随心所欲,飞扬跌宕,气势恢宏。

道长论书,认为学书先养气、养正气、养真气、养雅气、养逸气、养学究气。因之,他的书法以气为底色,既体现雄强劲健的风格,又充满着流动的韵律之美。从任道长的书法作品总体瞻观,其书势洒脱流利,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有情,错落有致,整幅如舟舸并发,神骏驰骋,纵横倜傥,因势生形,虚实相生,疏密相兼,神采飞扬,气韵天成。

多次在道长的希声堂观其作书,但见他屏气凝神,提按顿挫,似注千钧之力,或浑厚舒展,或雅致温情,或行云流水,或苍辣劲道,有性格、有气度,他将道家道法自然的迁想妙得,澄怀味象寄寓于爽利的笔墨之中,并以墨色变化来增强线条的韵致,笔酣墨饱之处气势飞舞,字里行间蓄积充沛能量,枯墨飞白之处,朦胧虚灵,若隐若现的线条蕴含着无限的妙趣。通篇上下气韵贯通,变化丰富,形断意连,如同在演奏一首高低抑扬,施律流畅,节奏铿锵的交响乐曲。

道长为书,无为而为,无法至法,和于书技,通于大道,以书法为人生乐事,常有名流大腕,社会贤达常来光顾,品茗论书,求字解惑,道长虽劳累辛苦,却也乐在其中,少了虚伪客套,少了繁文缛节,尽显天真自然,性情流露,谈到兴处,道长笔性生发,泼墨挥毫、笔落纸上、飞舞龙蛇、他并不斤斤计较一点一画的得失,却刻意谋求整篇的恢弘大气,强调自我的本真,流露出自然的生命体验,正如他慈爱温润却热情似火的性情,正是书品的人格外化。

希声堂内,清茶一杯,静心观赏任法融道长书法,真乃生活中一大惬意之事。

何俊锋:陕西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美术评论家,陕西省中国画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安美协学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美术》原主编,《逸品》,《道法终南》杂志社社长、总编,《三秦视点网》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