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靖 白雪)“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劳的象征,它曾作为农耕时代主要的生产力与人类一起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可以说,牛一直是默默奉献、诚实守信的代表,也是认真尽职的代名词。
在全国政协2021新年茶话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砥砺奋进、创造历史的精神基因,更是披荆斩棘、创造未来的生动标识。
随着全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进一步深入推进,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检察院一方面大力整治顽瘴痼疾,另一方面积极选树英模典型,弘扬英模精神,并以“三牛”精神为载体,将本单位的先进典型按“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进行整理挖掘,形成了“三牛”精神的英模群体。
孺子牛的精神特质
在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自嘲》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奉献,是孺子牛精神的本质;吃苦,是“孺子牛”精神的内核;坚韧,是“孺子牛”精神的品质;淡泊,是“孺子牛”精神的名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格言体现了奉献精神的真谛。勤奋敬业,不计得失,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等这一切构成了“孺子牛”精神的特质。
以下李淑环同志的事迹就是这种精神特质的体现。
坚守未检初心
践行检察使命

李淑环,女,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偃师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


自1987年进入偃师区人民检察院工作,从青丝到华发,她已在检察战线默默奉献了33个春秋。她先后在办公室、政治处、未检科等部门工作,本着干一行就要干出名堂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探索,孜孜以求。


作为一名未检检察官,她爽朗睿智、细致严谨、务实敬业、充满爱心,把无声大爱洒在工作岗位上,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捕诉监防教”一体化工作机制,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铺平他们的回归之路,点亮他们的远航之灯。


在办案同时,她及时发现解决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其他社会问题,持续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关口前移”,以精益求精的“匠心”,借力“智慧检务”,做实做细“互联网+未检”一体化保护工作,以一点带三线打造偃师未检宣传品牌,形成“以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宣传为中心,抓牢学校、家庭、社会法治宣传三条线”的未检宣传格局;编导策划的2020金秋《开学第一课》在偃师融媒体面向社会直播;宣讲的《防范诈骗,你我同行》深受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喜爱;制作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宣传海报和自护手册,在多地市推广;编研的法治课件《让法治信仰成为全民信仰》等荣获省优秀微课;撰写的法治宣传稿件50余篇,被人民法治网、今日头条等40多家新闻媒体转载转发数百次;2020年4月26日,她精心创作的以疫情防控阻击战为教材的法治课视频《春天来了》,登上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受教育人次达数百万,得到省市院、当地区委政法委领导、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一致好评。


她积极主动将未检工作与送法进基层相结合,在“四官”服务活动中,开展法治宣传,参与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工作,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偃师;主导法治教育进乡村、留守困难儿童法治关护进基层、反电信诈骗专题讲座进校园、《父母法治课堂》、宪法宣传大课堂等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把开展“法治进校园”巡讲、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和落实“一号检察建议”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广大学生和群众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密切了干群关系。


由于她的出色表现,被最高检授予“从事检察工作满三十年“荣誉勋章、洛阳市检察院荣立“个人三等功”、偃师区委授予“平安建设先进个人”、“个人嘉奖”八次……一串串闪光的荣誉,无声地记载了她坚实的足迹,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检察官的使命与担当。
【编辑 赵萌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