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一儿童节将近,让我想起儿时,浮想联翩……
说起童年的趣事,像放电影,一幕一幕的,记得大概是一九七六年吧,那时我只:有七岁,那时既没有电视机,没有手机,也没啥文化娱乐活动,秋后的一个下午,听村里大人们说,镇上来了省城的秦腔剧团来演出,没敢给父母打声招呼,就从家里拿了块冷馒头,然后约了三个同龄的小伙伴,悄悄的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到镇上凑热闹,去看戏。

镇上离我们村大概有十华里路,秋后的夜晚,寒风瑟瑟,钻进领子还有点发抖。
天黑的时候我们四个小伙伴像小地鼠一样,夹在若隐若现,黑压压的人群夹缝中,在凹凸不平,尘土飞扬的小路上,跌跌撞撞的走一阵,又跑一阵,一不小心,还会把脚崴了。

大概走有一个钟头的时间,就到了镇上一个学校的门囗,门口横放着一张桌子,两边把着两个五大三粗卖门票的叔叔,那些看戏的大人们,从兜里掏出一张张皱折的毛票,然后到门侧一位瘦瘦的叔叔那买了门票,这才把桌子拉开一个囗,让人们一一进去,我们这些小毛丫头,还不够资格买票,就顺势挤了进去,这时只听见,戏台子上“咣里咣当”,响的正起劲,操场上,人山人海,放着一排一排并不整齐的木凳子,有长的、有短的、有圆的、有方的、高低不等,戏台是露天的那种,前面的人都是坐着,后面看不见的,都是站在凳子上面,我们几个小伙伴,根本看不到戏台上的演员长是啥模样?穿的是啥衣服?没办法,只好围着一排排的座位,绕来又绕去,一会儿绕到前面,一会儿又绕到后面,一会儿又钻到人堆里面,一会儿又钻出来,反正呢,那一晚上的戏啥也没看到,只听到大人们高兴的喝彩声和尖叫声,台上包公高仰的吼叫声,秦香莲低沉婉转的唱腔和喋喋的哭声,听大人们说,上演的是“铡美案“,我们几个小伙伴只能仰着头,颠着脚,看着那戏台上,只看到台上那长长的鸡尾巴帽子,在灯光的照射下,五彩缤纷的闪来闪去。

急的我们满头大汗,只好又窜到戏台下的旁边胡转悠。
1O点多的时候戏完了,人们又蜂拥而归,我们又跟在大人们屁股的后面往家走,到家时已11点多,一个个实在困的不行了,眼皮直打架,我们的几个丫头的爸妈正着急的聚在一起,等候在村囗。
一见面就七嘴八舌,嘟嘟囔囔的发脾气,“吓死我们了,你们这几个野丫头,怎么不听话,连一声招呼也不打,胡乱跑那么远的路,看啥戏,看把你们弄丢咋办呀!猜你们一定是跟在叔叔婶婶的后面到镇上看戏去了。虽然生气,但还是心疼的拉到怀里,各回各家了!

后来慢慢长大,懂事了,想起这次看戏之事,也很后怕,我记得那时候,常常有小朋友独自跑去看戏,在人堆里挤着,有的被踩伤,有的坐在戏台下的第一排地下,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然后戏结束的时候,广播里就喊:“谁家的孩子,大人快来领啊,”那时治安比较好,没有说把孩子弄丢的,然后有好心人就帮她把孩子看着,然后到戏完了的时候,他爸妈就找到,把孩子领回家去……

又到六一
文/郭丽侠
怀抱伢伢学语的孙儿
思绪飞回那个永不褪色的童年
那条尘土飞扬的小路
那群飞奔在田野里的疯孩子
那群在山沟里割猪草的野少年
那个会拉风箱的小丫头
那个偷吃爷爷奶奶红糖小女孩
一叶蝴蝶风筝
带着童年的梦
飘呀飘呀
挂在树稍上
飞在云端上
一首红星闪闪放光芒
一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嘹亮的歌声惊恐
觅食的麻雀
除夕夜的鞭炮声
盼了又盼
初一的压岁钱
攒够了买那
想了一年的米花糕
摔一个响亮的炸弹
炸开了童色金色的梦想
融化了雪人的的嘴巴
一个小银勾针
勾出无忧无虑的七色彩虹
穿上那妈妈纳的新鞋
踩在露珠晶莹的大地上
摘一个红蕃茄
酸酸甜甜入了心
等啊等
只等到下了工的爸爸
带回一把甜甜的茳根
嚼在嘴里心里美滋滋
割完的麦茬地里
低头拾着麦穗
装满布袋的小姑娘
亲手交与老师
换回那条鲜艳的红领巾
只为那六一儿童节
骄傲的能站在五星红旗下
高唱着国歌
祝老儿童们节日快乐!!

《作者简介》
郭丽侠,女,系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芝川镇,郝庄村人,毕业于龙亭中学,从小热爱文学,成家后一直以书为友,后来进城创业开了一家餐饮店,现是自由职业者,从事健康教育,闲暇之余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小感动,让自己在写作中找回另一个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