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怜天下父母心(下)
邓连朝
“华大娘,请配合我们的工作,把华振西交出来。”面对着几个青年学生咄咄逼人的气势,夏毓敏丝毫也不畏惧。不卑不亢地说,来者是客,小伙子们,先坐下喝口水,稳稳神,再说工作的事。既然大老远来了,就不在乎这一时半会儿。把大伙都招呼着坐下后,又是花生又是红枣地招待着。然后一一问他们的家庭情况,父母多大了,干什么的,姊妹几个,家里过的怎么样。满腔热血批判右派的小青年,被夏毓敏三言两语缴了械。学生就是学生,念好自己的书,学到真本领,为国家多做贡献。教师就是教学生的,学术讨论与政治无关,都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国家当前最需要的是搞建设,农民生产不出来粮食全国人都要挨饿,工人生产不出来飞机大炮就会被人家欺负。教师也好、学生也好,都是给广大农民工人服务的,各司其职、各安本分。在夏毓敏的开导下,一根筋的青年学生总算转过弯来了,这时候夏毓敏才让在某大学留校任教的二儿子出来,跟大家伙见面。师生冰释前嫌,吃过午饭,高高兴兴地返回去了。这场暴风骤雨的反右运动就这样在某大学轻描淡写地过去了,然后集中精力搞学术研究。他们大学的农学院,在华振西的带领下开始围绕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废寝忘食地进行研究,而且小有成果,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据说在1960年粮食紧张的时候,用他们的科研成果多打的粮食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吃饭问题,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拥戴。当然后来的历次运动都得到了他们的保护,华振西这些农业技术专家安然无恙地经过了大大小小的运动。
刚处理完华振西的事,华金梅和丈夫李建国也被某医院开除了。他们带着一双儿女,来到夏毓敏家避难。夏毓敏伙同华振东一家四口、华振全、华金竹及闻讯而来的华金兰一家三口把久未住人的西屋拾掇出来,安顿好了华金梅。已改为人民公社的干部找上门来兴师问罪,吓得华金梅的丈夫不得了。又是夏毓敏出面进行交涉,“夏毓敏,你别糊涂啊,要不是看在你大儿子华振东是抗美援朝有功之臣的面子上,今天我们必须把华金梅夫妇押解回去……”“我看你们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我这个门里不是你们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当年志愿军首长都跟我握过手,我老大到如今还享受着残废军人的待遇,只是我不让要,把钱都退回去了。别说你们几个人了,就是公社、县里的一把手都从我这里带不走人。我的孩子我知道,要是真有错误,不用你们上门要人,我就直接送有关部门处理了。当医生的无非就是给人治病,跟你们的反右运动八百杆子打不着”“夏毓敏,你又不知道,你女婿公然炮轰社会主义,你女儿不跟他划清界线,被人家医院开除了,正要严肃处理呢!你却好,公然包庇他们”“啥叫炮轰社会主义,啥叫划清界线,啥叫包庇,我一个农村妇女弄不清。我只知道华金梅两口子治病救人,治病救人还有错啊?看看我们门口的大匾,这是俺闺女当年救好一个志愿军营指导员给奖励的,如果你把他们从这里带走,先问问人家答不答应!”看到夏毓敏一点也不畏惧的样子,而且越说越来劲,背景越来越复杂,领头的只好带回去复命。几天后,某医院委托当地政府给华金梅两口子做了如下处理:念华金梅夫妇在抗美援朝有功,不再深究本次事情。从即日起在冀南新县小华庄接受劳动改造,不得乱说乱动。就这样小华庄又多了一家落户的,为了被当地人接受,孩子都改姓华,儿子叫华兴军,女儿叫华艳红。这样就与小华庄的人打成一片。社员们考虑到他们两口子都是医生,就不让他们下地干活,而是在家里开药铺,继续帮人看病。公社里经过上次的较量,也就只好默认了这个事实,县级更是鞭长莫及。因为他们医术高超,方圆多少里的人们都来找他们看病,包括一些公社里、县里干部的家属都在这里看过病。因此他们开始或多或少地给以政策倾斜,没多长时间华金梅一家搬到新盖的居住和医疗于一体的家庭卫生所里去了。后来他们越干越大、越干越好,创建了一个能容纳大几十个病床有着几十个医护人员和一幢大楼的乡村大医院。两个孩子成年后,分别在县城和省城开办了自己的大医院,儿媳妇、闺女女婿也都是医生,满门行医,造福四方,威望很高!
“奶奶,三叔被开除了,进门后谁也不搭理”华兴国跟奶奶告状道。“你说啥,你三叔,被开除回家了,他不是在大学里念的好好的吗?”刚从生产队里下晌回来的夏毓敏,放下锄头,赶紧来到西屋门口。一边喊着老三,一边啪嗒着门。华振南装作没听见的样子,拒不吭声。夏毓敏厉声吼道,“华振南,你个没出息的东西,赶紧给我开门,否则我把门反锁了,你想出来也别出来,饿死你算了”“娘,饿死我算了……”华振南有气无力地说。“就算死也要给我打开门,赶紧点,别磨蹭!”门吱扭一声开了,没办法的华振南被迫打开了门,然后蔫蔫地退回到炕上,对着墙头,一言不发。夏毓敏往哪边凑,他就上另外的方向躲。气的夏毓敏对着他的屁股踹了一脚大声说,给我站好,多大点事啊,看你没出息的样子,哪里还像个男子汉?
在“严刑逼供”下,夏毓敏总算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上大学后的华振南才华横溢,风流倜傥,赢得了多少姑娘的芳心。其中一个高干家的姑娘铁了心的非他不嫁,这事被家长的下属知道了,立马做出开除华振南的决定,以免惹老上级不高兴。作为受害者的华振南有苦无处说,真是要死的心都有。“孩子啊,人这一辈子哪里能够都是一帆风顺呢,谁没个七灾八难?目前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的,不让念咱就不念了。有手有脚地干点啥,不能混口饭吃。反过来在大学里念到底,又怎么样?你大姐,你二哥不是典型例子吗?听我的,就在家好好的待着吧,有机会了咱再说。“娘,啥机会啊,我都二十多了,又让人家给开除了,以后可怎么过呢?”“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天塌下来有高个子的顶着,怕什么?”经过夏毓敏的死说活说,老三总算稳定下来了。后来依靠大学学的那一套搞上了建筑,成为了拥有大几十个亿资产的开发商。
夏毓敏操心这个、操心那个,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头发越来越多,身子骨越来越赖。大儿子、大女儿、二女儿不知道劝了多少次,也不见效果。后来还大病了一场,幸亏有闺女和女婿诊所治疗,总算挺了过来。

作者简介
邓连朝,河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邢台市读书达人,邢台市邓连朝创新工作室创始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教师。目前正在致力于打造自信教育和家庭教育。临西县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小说《队长》荣获第二届华夏青少年写作大奖赛优秀奖。2017年8月13日以来《父亲您走好》等五篇文章发表在《牛城晚报》。在《邢台教研》《邢台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拉萨教育》《河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向日葵云雨,不要微名,于灵云,滨海县作协会员,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编辑,2020年6月6日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盛夏诗典》。受邀《剑鸿的诗意人生》专栏作家、编辑;《可爱小池塘》高产作家、编辑;《季风的草塘》编辑;《凤凰诗社西北诗社》副社长;《三湘四水》专栏作家;《盐城头条》认证编辑;《雪域阳春文苑》执行主编、专栏诗人、宣传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