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夹 关 行 十 二 首
文/高秀群
2020年5月19日,受作家和易学研究者骆德章先生和其夫人之邀,参加邛崃音乐人周毓材、歌手廖方全、陈兴祥等30多人的夹关聚会,其间作诗,唱歌,观舞,甚乐。次日午后小酌,归。得诗12首以记。
1. 夹关一农庄河沿消闲即兴
繁弦急管笑飞扬,蒲柳摇风绿絮长。
潋滟悠闲山野水,翩跹豪放壮年郎。
歌声唱彻晴云灿,笛管敲成夜幕凉。
莫道人生长碌碌,九流三教有行藏。

傍晚,华灯初上,乐队泛两艘竹篷船于白沬江上,管弦齐奏,乐声飞扬,引得两岸商家、农人沿河观望。
靓女百灵笑靥扬,摇船拨浪漾波光。
一支唱缓平江水,两岸移来碧瓦房。
静水流波凉似月,豪歌激我动情肠。
人生得意须斟酒,倩汝陪吾弄锦章?
3. 泛竹篷船于白沫江上即兴
满川歌舞暮云闲,笑在清风碧浪间。
放旷张扬多面手,安然稳重竹篷船。
嘉音婉转萦天地,鹤舞婆娑引凤鸾。
新冠远逝人豪迈,一曲高歌奏凯旋。

4. 白沫江感怀
白沫江流直向东,韶华怎挽意难从。
牵连不断沿河水,来去弥消昨夜风。
岂是人间空逐日,只缘祸福总无穷。
痴心不改谁成事?尽在浮云骤雨中。
5. 徜徉白沫江边
昨夜雨转阴,晨起土石犹润,禾木盈珠,屏山泛翠。
平平仄仄濡荫道,短短长长靠水亭。
郁郁葱葱常绿树,明明暗暗酒家厅。
满山翠色浮空宇,目下江流一望平。

6. 走近廊桥
群山拱卫起长虹,走向轻云碧落中。
鸟翼凌空开广宇,飞甍惹我注青瞳。
人行玉殿添神籍,面仰天尊步绛宫。
欲觅嫦娥同戴月,还寻李杜问行踪。
7. 登廊桥眺远
水入丛山一线遥,云遮雾掩境难描。
重重叠叠添眉黛,缓缓平平隐浪涛。
独作高飞离队雁,时挥大椽助鲸潮。
渔翁照面知吾否?一望星辰万里遥。

8. 廊桥便步观景
夹关新旧廊桥高低各异,遥相呼应。桥上木凳成排,凉风拂面。
最爱空灵水与桥,水桥相衬尽妖娆。
青山倒影添诗境,石拱飞虹出翆涛。
木凳成排翁正坐,仙风拂面发轻飘。
闲观竹岸渔人静,远望天云一梦遥。
9. 廊桥闲坐
友人们乐器于廊桥畔摆开,随心所欲吹拉打击,歌舞弹唱,逸兴遄飞。
一壶碧翠对廊桥,益友冰弦水上飘。
浅唱轻揉时变化,冥思苦捻屡推敲。
载歌载舞行云遏,亦酒亦诗锦步摇。
囊中幸有人民币,闲云野鹤作天骄。

10. 信步香崖寺感怀
香崖寺低小,隐于旧廊桥附近竹木之间,有石级相通。
林间信步躲霉台,自古山河费剪裁。
隐逸高僧乘鹤去,潜藏旧寺少人来。
长亭短景诗成好,庙宇江湖我不才。
纷纷扰扰红尘事,万古风云足底埋。

音乐会将结束,看眼前众友,或生或熟,一笑逢缘,灵犀有映,告别在即,别后堪思。
百里惊鸿一笑逢,梨园子弟自融通。
时藏乍露廊桥月,若熟犹生倩尔容。
走走停停江上筏,柔柔顺顺耳旁风。
分分合合离亭燕,瘦影模糊隐旧踪。
12. 离别前品酒即兴
午餐,饮骆德章先生黄精蜂糖酒,享钟远志先生鱼鸭佳肴宴,喜酒醇人真。
木桌玻光玉盏排,瑶池客宴画屏开。
细品闲评诗下酒,温言漫侃各怀才。
还凭歌舞成牵念,且把云霞笑剪裁。
相逢一笑挥杯去,雨过天晴我又来。

【作者简介】
高秀群,女,笔名红色翎羽,四川邛崃人。汉语言文学专科生。 “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以写诗词和散文为主,体裁涉及赋、小说、评论、舞台剧。已经出版散文集《春色无边》,和《红色翎羽文集·诗词卷》、《红色翎羽文集·新诗卷》。与成都东坡诗苑10女子合出《景苏女子词集》(其中出版词100首)。有许多诗词、散文和少数小说在报刊书籍和论坛上发表。
作者的写作风格是:
1.写现实,诉真情。
2.以诗入文,文中带诗。
3.融入社会,文以载道。

【热评精选】
很敬佩高秀群老师,笔耕不辍,佳作连连,可贵的是走到哪,写到哪,用心用情收获一路芳菲,一怀秀色;记录一江笔墨,一船华章。《夹关行》,同样饱蘸浓墨,豪情满怀,洋洋洒洒12首诗,或景或物,或人或事,或感怀,或远思。叫人流连忘返,目不暇接。诗中透着典雅,诗情连着友谊,诗意引领歌舞,诗香裹着花木。“潋滟悠闲山野水,蹁跹豪放壮年郎。歌声唱彻晴云灿,笛管敲成夜幕凉。”从农庄河畔一路泛舟沿途白沫江,对白沫江,既有即兴,也有感怀。再望云天,过廊桥,斗酒兴,入香崖寺。作者像导游,在带给读者一幅幅美景的同时,又呈现一首首琅琅上口、精彩缤纷的雅句。"满山翠绿浮空宇。目下江流一望平。”“重重叠叠添眉黛,缓缓平平隐浪涛。”诗句信手拈来,雅韵暗抖流香。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指高秀群美女一类诗词作家吧。写杂文,龙飞凤舞,妙笔生花;写诗词,温婉秀丽,句佳韵雅;评时弊,正义凌然,语句犀利,可谓文坛的佼佼者。一组好诗。欣赏学习。(点评:李花满园)
作家秀群女士又有新作《夹关行十二首》问世。这组诗作,成于丝竹管弦之余,但作者并非闲得无趣,而是乐见白沫江两岸美景,又喜大山之味,或白描,或作譬;或言虚写意,或言实抒情;气势沉浮于柳林流波,审美错落于仰天眺望,心胸开合于碧浪蓬船,心志疏密于乍嗳时寒。平平也好,仄仄也罢,绵绵喜悦无尽,留在了翠色、江流,依附于轻云、竹岸。这种自然、洒脱的审美追寻,这种清新、无尘的乡间情趣,或许正好把脉了夹关古镇的美学意境,或者言,正好切中了夹关古镇文化的闲适、淡泊之味。可以说,诗人有慧眼,小镇存古韵。然而,若是诗于世少了豁达,少了关爱,沫江暮景、古镇流影,也生不了多少情意,更见不了诗里移情深深的忘我之叹、脱俗之咏。由此看来,《夹关行十二首》 不止缘于景,更是缘于心的。(点评:双溪河)


